卞小燕
摘 要:主流媒體圍繞重大事件或重要活動進行新聞主題策劃,采用各種新聞手段實施宣傳報道,彰顯主流媒體對主旋律的弘揚,體現的是新聞工作者的重要職責,能夠起到凝聚人心、形成力量,提振精氣神的作用。本文圍繞重大新聞主題策劃需要事先安排周密精當、策劃熟悉的新聞事件需要提煉出正能量主題和新聞主題的內容應當高屋建瓴等三個方面論述了高屋建瓴彰顯新聞主題策劃正能量這一觀點。
關鍵詞:主題新聞;高屋建瓴;正能量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2-00-02
主題策劃是新聞宣傳報道的一個主要環節,對新聞報道取得的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主題報道要適應新聞的熱點,時效性要強,思路要另辟蹊徑,觀點要新穎,能夠站得住,經得起檢驗。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必須強化黨性觀念,在新聞傳播實踐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我們從事新聞工作,要做好黨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橋梁,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充分施展輿論監督效用,掌握好新聞輿論的專業修養,高屋建瓴地彰顯重大主題策劃的正能量。
一、新聞主題的策劃,需要事先安排周密精當
新聞宣傳的輿論導向性非常明確,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與黨和人民的禍福緊密相連。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媒體輿論工作要準確反映黨的主張。新聞編輯作為媒體的一分子,在進行這類主題策劃和報道時,必需高度吻合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圍繞人民關注的難點和熱點,圍繞社會關注度高、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材料和事件,從社會責任感和新聞敏感性的高度,選擇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有影響力和沖擊力的新聞事實,進行新聞主題的選取,按照既定的計劃,安排系列報道,積極傳遞正能量。
2020年的春節不同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彌天蓋地。鹽城廣電總臺牢記媒體職責使命,及時報道鹽阜830萬兒女“眾志成城戰疫情”。融媒體中心的報道以“新聞矩陣”為主力軍,2020年1月22日,電視《鹽城新聞》欄目第一時間播出《堅決做好疫情防控 全力維護群眾健康》;2020年1月24日起,電視各頻道主欄目掛牌開設《眾志成城戰疫情》新聞專題、專欄并且濃墨重彩推出各縣(市、區)委書記系列訪談。廣播新聞節目策劃推出《戰疫手記》和《戰疫后方》系列報道,多路記者深入社區、醫院、卡口點、農貿市場等地,接觸了各條戰線上的抗疫先鋒,記錄“逆行者”們和戰“疫”一線的工作日常,以及配合應對疫情工作的后方人員共抗疫情的壯舉;廣播四套頻率還推出《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特別節目,全天16小時大板塊滾動播出國家和省市權威資訊、疫情防控提醒、防控應急舉措等。公益宣傳和原創融媒產品也是亮點紛呈:《防控疫情,文明實踐“蘇六條”》《站在抗疫第一線的白衣天使》《和病毒賽跑,爭分奪秒“排雷”》等一批鮮活報道,贏得市民群眾交口稱贊;《2020 愛你鹽城》《陽光依舊燦爛》《讓愛傳出去》等一批高質量作品單篇點擊量突破40萬,被學習強國轉載刊播。
鹽城廣電總臺在抗擊疫情期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闡述、群集式的“轟炸”出手得盧,馬到成功,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效果。深沉厚重的內容、豐富多樣的報道手段和表現出的深邃思想得益于事先周密精當的主題報道策劃,細微之處彰顯正氣和榜樣力量,傳遞出的正能量,滿足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受眾不同的心理需求和認知需求,新聞價值實現了有效提升,宣傳效果十分明顯。
二、策劃熟悉的新聞事件,應提煉出正能量主題
鹽城是革命老區,無數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長眠在鹽阜大地,他們的事跡被鹽阜兒女口口相傳,他們的名字被熔鑄到鎮村地名中。2018年,鹽城廣電對這些家喻戶曉的烈士人物進行新亮點的挖掘,從新的角度襯托出大的事件,提煉出正能量主題,如《傳承黨的血脈、弘揚鐵軍精神——烈士鎮村行》系列報道的推出,就是很好的證明。這些報道的主題以人物事件為中心,再現了為人民幸福安康犧牲了的烈士們的沖天壯志,在受眾面前樹立起了鹽城市一百多個以烈士命名的鎮村的鮮活形象。
經歷歲月洗禮,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鎮村現在發展怎么樣了?在這一日千里、蒸蒸日上的時代,我們從犧牲的烈士身上有哪些正能量可以汲取?記者的足跡遍及鹽城市128個烈士鎮村,尋找烈士的后人或者烈士的守陵人,挖掘烈士們的戰斗經歷、犧牲細節,從新的角度演繹出烈士身上的正能量傳承路線。記者來到濱海縣八灘鎮王橋村,抗日戰爭時期48位烈士在這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75歲的周萬平守護烈士紀念陵園已近30年,他總是不知疲倦向人們講述王橋戰斗的歷史,每年清明和冬至,還按照農村的習俗祭奠革命烈士。2018年10月31日起,鹽城廣播和電視新聞節目中同步播出《烈士鎮村行》第一篇《步鳳鎮:將革命精神不斷弘揚傳播》,至2019年10月,以烈士命名的128個鎮村全部在廣播和電視新聞節目中亮相,全市800多萬人民被其影響和深深感染。
鹽城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新四軍鐵軍的相關報道,早已頻繁見諸報端,廣播和電視也有數不清的報道。因此,“烈士鎮村行”這樣的選題難度可想而知。報道組成員知道,如此大規模地全市實地尋訪一百多個烈士鎮村,在全國媒體中也少有。他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是:犧牲的烈士也好、烈士所在的鎮村也好,從中央到地方的媒體都對他們進行了大量成功的報道。這次報道的主題怎樣能吸引更多的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怎樣更多地挖掘出其中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主題?經過不斷地披沙揀金和深入思考,采編人員先期采訪了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鹽都區潘黃鎮、建湖縣岡西鎮左幼村等村鎮,深刻感受到烈士們當年孜孜追求讓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得到了實現,這是一種偉大的精神力量,正是我們所要尋覓和見證的。在不斷地思維碰撞中,如今比較流行的詞“正能量”躍入采編人員的眼簾,他們意識到,這些鎮村所傳遞的就是帶有烈士記憶與屬性的正能量。于是,“傳承黨的血脈、弘揚鐵軍精神”這一主題被確定,由于報道角度新穎獨特,深受不同年齡閱歷、不同文化程度受眾的歡迎。
三、新聞主題的內容,應當高屋建瓴
如今,公眾對新聞資訊的獲取方式和手段正朝著多元化方式邁進,除了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還有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讓人目不暇接。在傳播的新格局大趨勢中,廣播電視怎樣在自身優勢的發揮中凸顯自身的競爭和影響力?怎樣使主題報道內容彰顯高屋建瓴的正能量,這是新時代廣電記者編輯面臨的挑戰和需要達到的目標。
近幾年,鹽城廣電媒體開展了一個主題專訪活動:“弘揚工匠精神,技能成就夢想”。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工匠精神”,這也是黨和政府對國家和人民乃至全社會的召喚,呼喚弘揚工匠精神。采訪始于2016年第一屆鹽城工匠評選活動,此后對每年一次的鹽城工匠評選活動都進行了采訪報道。采訪中,廣電記者帶領聽眾、觀眾和網民深入了解鹽城工匠評選的新特點和新意義。
鹽城廣電媒體精心策劃和投入,手段上以融媒體傳播為主,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采訪動態進行實時傳遞,以獨特的視角和微妙的筆觸,反映了鹽城那些用專注和堅守,將技藝做到極致的工匠們匠心筑夢、不忘初心而進行的生動火熱的實踐。主題報道的厚重,由于其重,操作起來會不會給人一種沉重而臃腫、大而虛空的感覺?重要主題報道的內容是否可以更“靈動”?有記者在參加了以“尋找身邊的匠人”為主題的采訪后,認為要使新媒體時代的重大主題報道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須打破主題報道的程式化模式。
在整個采訪活動中,記者的報道圍繞“尋找身邊的匠人”這一既定策劃進行,并根據需要,運用不同的報道方式和角度。比如去年對評選出的鹽城大豐麥稈貼畫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沈社國進行重點介紹,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感動于沈社國不計得失的執著堅守,也憂慮今后麥稈畫的前景。因為麥稈畫極其考驗從業者的性情和毅力,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豐厚回報。因此,這一工藝的傳承,難以回避人才匱乏的現實問題。記者將眼光瞄向當地村民,在與他們的閑聊中,了解到沈社國的麥秸畫已經被選為當地旅游紀念品,而且在當地,村民們對麥稈畫有了新的意義的詮釋:“小麥作為人類生存的主要食品,歷來被視為神圣之物,象征著豐收與財富。每年收獲期間都要響應號召禁止焚燒麥稈,何不對麥稈進行創作,變廢為寶?既保護了環境又鍛煉了手腦,更重要的是使得這一文化代代相傳。”這篇報道播出后在當地受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新聞里提煉出小故事,內容看似平淡無奇,但由于記者對其進行深入挖掘,不僅深刻揭示了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而且站在環境保護的高度,詮釋了新的內容。
總之,主題新聞策劃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高屋建瓴,彰顯正能量,這是新聞策劃實踐和新聞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必要保證。
參考文獻:
[1]馬鶴彤.淺析新聞報道中新聞主題的確立與策劃[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1).
[2]葉琳玲.淺談新聞策劃在重大主題宣傳中的應用——以合肥晚報“牢記總書記囑托”系列策劃為例[J].新聞世界, 2019, 3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