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作為文字工作者,編輯在處理稿件時,經常要對一些近義詞進行辨析,從中選取最合適的。語言的使用講究經濟原則,幾個詞意義相當卻又能長時間共存,肯定在語法、語義或語用上有差異,否則在使用過程中肯定會出現(xiàn)某詞被替代,甚至消失的現(xiàn)象。本文試以慣常義時間副詞“從來”和“一直”為對象,探析二者用法上的細微差異。
關鍵詞:“從來”;“一直”;差異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02
一、引言
在編輯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慣常義時間副詞“從來”和“一直”混用的情況,這兩個詞均表示“過去到現(xiàn)在持續(xù)不變”,在某些語境中確實可以互換使用,但是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差別還是存在的,在處理稿件時要仔細斟酌,準確選用。本文借助平時編輯工作中積累的語料和處理經驗,試對“從來”和“一直”的差異進行分析。
二、“從來”和“一直”在語法及語用方面的差異
根據(jù)所表時間,我們可以將漢語時制副詞分為四類(張誼生,2004):表過去、表將來、表現(xiàn)在、表恒常。“從來”是“表過去”的時制副詞,而“一直”則是“表恒常”的時制副詞。也就是說,“從來”只能用于過去時和現(xiàn)在時,“一直”由于其恒常性,在時間上的跨度比較大,在表示過去時、現(xiàn)在時、將來時的句子中都適用。由于“表過去”和“表恒常”的差異,“從來”和“一直”在語法及語用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第一,“從來”和“一直”都可用于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但是只有“一直”能用于祈使句。例如:
(1) 王老師生氣地說:“一直讀!一直練!我就不信扳不過來你的方言音。”
“從來”不能出現(xiàn)在這樣的句子中,是因為它表示的“動作持續(xù)不斷或狀態(tài)持續(xù)不變”,是在“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時間段內,描述的是已發(fā)生或已完成的動作、已具備或特有的狀態(tài)。祈使句表示要求對方做或不做某事,不論是命令禁止,還是請求勸阻,都只能對正在發(fā)生或是將要發(fā)生的事情進行肯定或否定。因此,“從來”的語義特征和祈使句的表達需求在時態(tài)上是有沖突的。“一直”能用于祈使句,是因為它既可以表示“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一段時間,也可以表示將來的一段時間。例如:
(2) 這將是一場持久戰(zhàn),從三月初一直干,年底或許勉強能夠完工。
第二,“一直”可以與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或持續(xù)的時體副詞“在”連用,“從來”不能這樣用。例如:
(3) 他們一直在討論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問題。
“從來”表示的是過去時段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因而沒有這種用法。
第三,“一直”可以與表示“動作仍然繼續(xù)進行”的趨向補語(如 “下去”等)共現(xiàn),“從來”不能這樣用。例如:
(4) 我將無所畏懼地走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
“從來”表示的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段內持續(xù),與表示無限持續(xù)的趨向補語“下去”語義矛盾,所以,二者不能共現(xiàn)。而“一直”表示的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并不局限于過去,還可以一直延續(xù)到將來,甚至可以沒有終點,所以,可以與“下去”共現(xiàn)。
第四,“一直”可以與表示持續(xù)的狀語(如“不停” “不住” “不斷”等)共現(xiàn),而“從來”則不可以。例如:
(5) 她看著我,一直不停地笑,我納悶兒極了。
由于“一直”強調持續(xù)性,所以,可以與這些狀語共現(xiàn)。而“從來”強調的是動作或狀態(tài)前后不變,所以,不能與這些狀語共現(xiàn)。也就是說,“從來”更強調動作、狀態(tài)前后情況的對比,而“一直”強調的是時間軸上不間斷的每一個點,例如:
(6) a.我從來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商品價格和商品質量是分不開的。
b.我一直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商品價格和商品質量是分不開的。
這兩個例句都可以成立,但是語義有細微的差異,a是在對比過去和現(xiàn)時的情況后得出結論,過去這樣認為,現(xiàn)在還這樣認為,而b強調的是這種看法從未間斷過。
第五,“一直”可以與數(shù)量賓語共現(xiàn),“從來”不能這樣用。例如:
(7) 郭襄一怒,索性不吃飯,一直餓了兩天。
(8) 從這向東,一直走上二十里,就是宋家莊。
例(7)中的“兩天”是時量賓語,例(8)中的“二十里”是物量賓語。因為“從來”強調的是若干個時間點對比,結果為持續(xù)不變,而不是動作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更不是持續(xù)的時間或數(shù)量,所以,不能與數(shù)量賓語共現(xiàn)。而“一直”強調的是動作狀態(tài)的持續(xù),關注的重點是持續(xù)的時間或數(shù)量,而不是動作本身,因而可以與數(shù)量賓語共現(xiàn)。
值得注意的是,與“一直”共現(xiàn)的數(shù)量賓語,突顯的是說話者主觀認識上的大量。如(7)(8)兩例強調的是“兩天”很長、“幾十里”很遠。以時量賓語為例,再如:
(9) a.座談會開了三個小時,夜幕降臨了,大家仍感到意猶未盡。
b.座談會一直開了三個小時,夜幕降臨了,局長還在講個不停。
a句中的“三個小時”是客觀陳述座談會持續(xù)的時間,并不能暗示我們長時、短時的深層含義;b句中的“一直”強調“三個小時”這一時間量,表明說話人在主觀上認為座談會開了很長時間,因此,“三個小時”是一個主觀大量。
“一直”在句中幫助表達主觀大量,即使某個量在客觀上看是小量,但由于受到“一直”修飾,在主觀上也會認為這個量相對他所描述的事件來說是相當大的。如:
(10) 他坐了五分鐘,板凳還沒暖熱,就說家里有事,要提前回去。
(11) 部長們,軍官們,還有地面人員都四處逃竄,兩輛汽車著了火,有的人倒在血泊中。F-5飛機一直射擊了五分鐘才離開機場。
就常識而言,“五分鐘”是比較短的時間,是客觀上的小量,例如(10)的用法。但是在某種語境下,說話人可以認為它是一個長時間量,例如(11),不論何時,恐怖襲擊總不是一件希望發(fā)生的事情,就是一分鐘也會覺得時間很長,這反映了人類的一種認知心理,因此,這里的“五分鐘”是主觀大量。
相反,即使某個量在客觀上看是大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主觀上認為這個量并不大,就不能用“一直”修飾。例如:
(12) a.你才等了兩年,就分上房子了,我們一下等了八年。
b.*你才一直等了兩年,就分上房子了,我們一下等了八年。
“兩年”在客觀上大于上一例中的“五分鐘”,然而“才”表明說話人認為“兩年”時間短,是主觀小量,而且下文中又有“八年”與之對舉,因此,“兩年”是小量,幫助表示主觀大量的“一直”不能出現(xiàn)在句中,b句不成立。
第六,“一直”可以修飾“動詞+到……”構成的述補結構,表示動作結束的時間、終點或達到的程度等,而“從來”則不可以。例如:
(13) 快考試了,他昨晚一直學到兩點才去休息。
(14) 我一直走到家才發(fā)現(xiàn),我忘記帶鑰匙了。
(15) 媽媽囑咐我留心爐子上的油鍋,說要一直炸到兩面焦黃才可以。
例(13)中補語是“到+時間”,表示動作結束的時間;例(14)中的補語是“到+處所”,表示動作結束的地點;例(15)中的補語是“到+主謂短語”,表示動作結束時達到的程度。這也是由“一直”的“持續(xù)性”語義特點決定的。
第七,“一直”可以修飾帶肯定結果補語的述補結構,比如看見、聽見、遇見、解開、分開、辦成、記住、提出、修好、學會、吃飽、叫醒、寫完、說明白、打掃干凈等,“從來”則不可以。例如:
(16) *師傅教授的新武藝,他從來學會。
(17) 她一直說明白這次考試失利的原因,媽媽才算罷休。
例(16)不成立,是因為“從來”強調的是動作狀態(tài)前后不變,而結果補語表示動作持續(xù)的終點,二者是沖突的,所以,不能共現(xiàn)。例(17)中“一直”強調的是“說”這一動作的持續(xù),而結果補語“明白”表示動作持續(xù)的最終結果,意義相符,能夠共現(xiàn)。
但是,“從來”和“一直”都可以修飾帶否定結果補語的述補結構,這些句子表示的是動作狀態(tài)的預期結果在一段時間內持續(xù)沒有發(fā)生。上面兩例中的結果補語改成否定形式,句子就都可以成立了:
(18)師傅教授的新武藝,他一直學不會/沒學會。
(19)她一直說不明白/沒說明白這次考試失利的原因。
三、結語
上面詳細列舉了“從來”和“一直”在用法上的差異,條目雖多,具體操作時卻并不難掌握,編輯們在處理稿件時,如果遇到這方面的問題,不妨對照以上各條,相信不難做出正確的處理。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M].第6版,商務印書館,2012.
[2]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編.現(xiàn)代漢語虛詞例釋[M].商務印書館,1982.
[3]丁聲樹等.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M].商務印書館,1980.
[4]陸儉明,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散論[M].語文出版社,1999.
[5]王力.中國現(xiàn)代語法[M].商務印書館,1985.
[6]張斌.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M].商務印書館,2001.
[7]張誼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研究[M].學林出版社,2000.
[8]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2005.
[9]任海波.“一直”與“從來”的比較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