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鳴
摘 要:社交媒體的方便快捷,網絡的發展普遍使社會變得更加透明。信息海量可以增加普通人了解信息的渠道,進而滿足社會大眾的信息需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如今社交媒體已經影響到人們的價值判斷、價值觀和理性思維。
關鍵詞:社交媒體;價值觀;理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2
社交媒體的大眾化的特點使其具有了更廣、更大、更快的傳播范圍,同時其輿論媒體的本質特性使其具有著輿論新聞必備的社會責任及真實的本質。面對大數據的時代,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社交媒體能否發揮正能量,事關個人、民族和社會的健康發展,需要個人,媒體和政府齊心努力。
一、對當前社交媒體現狀的調查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為8.02億,2968萬互聯網新用戶創建,比去年年末增加了3.8%,互聯網普及率為57.7%,其中7.88億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在互聯網人群比例達到了98.3%,這表明中國網民中的青少年,青年和中年群體達到多數。截至2018年6月,10~39歲網民占網民總數的70.8%,20~29歲網民占網民總數的27.9%。10~19歲和30~39歲的比例分別為18.2%和24.7%,與2017年底基本持平。30~49歲的中年人網民比例從2017年底的36.7%上升到39.9%,說明中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有所提高。不斷提升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成為一個精確、準確的扶貧減貧工作方式,與此同時,加速實施降費政策促進移動互聯網流量的顯著增長,延長網絡信息服務網絡覆蓋,增加速度和降低成本。旅游、環保、金融、醫療、家電等行業與互聯網融合更加緊密,互聯網服務智能化、精細化。
網絡的快速發展,網民的不斷增加,使得社交媒體逐漸開始影響人們的生活。在京發布的《2017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社交媒體總體上持正面態度,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社交種類的增加,大家對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也有著更加強烈的感受。
社交媒體正面影響主要體現在熟人社交和知識獲取上,通過社交媒體,人們可以隨時了解朋友的動態,這使得人們的溝通更加便捷,同時,社交媒體還可以使人們更快地了解社會熱點,從而增長知識面。當然,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主要有減少紙質書閱讀時間(可能導致視力變差),減少睡眠時間,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缺乏保障,可能使得年輕人空虛浮躁,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形成負面的價值觀。
有段時間打開手機,分分鐘都被各種范某某偷稅的事件占據著。去年的時候,又是各種關于王某某離婚的事件霸著屏,有人研究離婚后的各種結局,有人幫助王某某抓馬某和經紀人的把柄,有人研究王某某孩子的遺傳基因,為了王某某夫妻的事兒忙得不亦樂乎,操碎了心。
8月15日,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記住的日子,這一天,是日本在二戰中投降的日子??谷諔馉幤陂g,中華民族以犧牲數以百萬計的士兵傷亡超過3500萬人口的巨大代價換來日本侵略者投降簽字,這樣一個重大事件,各大新聞媒體,網站,都沒有看到,倒著重關注王寶強的離婚事件來廣泛報道,上熱搜,甚至蓋過奧運的熱烈。媒體也為了吸引眼球,完全喪失了責任感,這足以體現社交媒體的弊端。
與此同時,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家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一科研成果足以使得中國的信息安保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這條信息的公布也使得以美國為首的眾多國家更加警惕,震撼于中國的發展。但在媒體的報道中,仿佛科學家的地位遠不如一個明星。很多媒體雇傭網絡水軍對王寶強離婚案大加評論,連篇累牘地挖掘各種八卦消息,這無疑是為了進一步炒作,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博得眾人的眼球來增加點擊率,帶來經濟效益。甚至名人離婚事件都可以創造經濟價值,所以,可以看出招聘互聯網水軍的負面影響已經達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互聯網社會已經身患重癥,這些現象的存在,完全是由于價值觀發生改變直接導致的。
二、目前社交媒體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一)對網民個體心理的影響
網絡的發展促進了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使得網民的話語權和表達空間進一步增加。一方面,網絡讓某些相同觀點、態度及興趣愛好的人更容易成為群體,這就可能導致從眾心理左右正常的理性思維。另一方面,網絡傳播的權利下移及信息海量,讓看客在心理上促成并接受了網上一些所謂的“事實真相”,這種事情的事件化極易導致真相的隱藏。此外,信任機制的缺乏,網絡信息來源的多元化讓很多網民產生了質疑的心態,進而出現了無厘頭、娛樂化的造謠生事現象,這將導致質疑失去價值,使得個人喜好取代事實本真。
(二)信任缺失促使了社會共識缺乏
信任是人類一切社會的基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過剩的現象逐漸產生,從而使得信息不能正常保證一定的正確性,更難以消除人們思想認知中的不確定項。在多樣網絡信息來源的時代,傳統媒體的作用無法得到及時的發揮,所以,更多的人選擇了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想法,從而出現了由網民非理性的情緒感染所導致的無原則信任。
(三)大數據、算法智能化使廣大網民對信息的認知出現偏差
和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社交媒體中的消息真假難辨,大數據、智能化的個性推送,很容易地從海量信息庫中推送與個人相關的信息,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對原來的觀點及情緒產生固化,從而導致認知的不平衡性。西方的政客們以此來操控選情,現實生活中的商家們以此來進行商業產品的推廣。如果你是一個糖尿病人,只要你一打開網,關于糖尿病的資料信息、藥物推廣就會不斷出現。
三、結語
社交媒體是科技進步,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尤其是互聯網的到來,連接了整個地球村。社交媒體是民眾觀點和輿情匯合的聚集地,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一個健康的中國,需要一個健康的媒體網絡,政府應該負起責任,盡快矯正媒體網絡行業的亂象。通過社交媒體,政府能夠迅速了解公眾訴求,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社交媒體的管理,及時引導輿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加強媒體入口的監管,保證信息的真實健康。
第二,媒體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要有自控和辨別能力,廣大網民應當增強自身理性看待和使用網絡的能力,對媒體內容進行辨析,使自己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求真務實的態度。
第三,正所謂紀律能美化集體,紀律是法律的重中之重,不能讓媒體成為法律與規則的真空地帶,要加強白紙黑字的剛性約束,填補法律的空白。
第四,建立協會監督機制。沒有哪個行業是一座孤島,所以,我們要建立由各方面人士(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協會,以此進行輿論監督。
參考文獻:
[1]柴瑜竟.分析后真相時代社交媒體網民的情感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8.
[2]唐遠清.從Facebook看美國社交媒體的虛假新聞治理[J].新聞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