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喆 白馨宇
摘 要:城市意象就是城市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城市的觀察者對城市環境所形成的印象特征和體驗。城市意象是對城市物質形態和精神內涵的表達,本文以劉家成一系列京味兒電視劇為研究對象,來展開對北京城市意象的分析研究。電視劇中的城市意象可以展現城市的特點,推動城市形象樹立。所以我們可以從影視作品角度入手,通過城市意象打造,實現城市形象宣傳多元化。將城市規劃學科中城市意象的概念和影視學科進行結合,不僅拓展了影視劇研究的范疇,同時還豐富了影視劇研究的理論。
關鍵詞:影視藝術;城市意象;《情滿四合院》
中圖分類號:J64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2-0-02
一、引言
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學家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最先提出“城市意象”這個概念。城市意象既包括城市的外部形象景觀,如建筑、道路、自然環境等,他們具有外在代表性、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形成了人們對于城市外在形象的基本認識。另外,城市意象還包括城市內涵的城市精神和歷史文化,他們是城市鮮活的靈魂,是人們對于城市的深層認識。
城市對于生活在里面的人來說是有溫度的,城市是可讀、可感的。城市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記憶,城市是時間的藝術,在歷史沉淀下留下自己的韻味。我們想了解一座城市可以從它的建筑、市民生活中進行分析解讀,這是城市用自己的語言向人們傳達城市的含義。這些城市意象的意義生成,是人與城市相互影響作用的。電視劇用影像語言將抽象的城市意象進行具體、可感的描繪,用鏡頭向觀眾解讀城市的意義。
二、電視劇作品中城市意象的呈現
電視劇作品是對城市的想象和描繪,研究電視劇作品中的城市意象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座城市。劉家成導演拍攝的《情滿四合院》是對過去北京人生活的描寫,是對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追溯。《情滿四合院》以北京典型建筑四合院為敘事背景,不但呈現了歷史年代北京的建筑風貌,而且還原了北京人豐富的精神生活。
(一)城市意象在影視劇中的空間表達
城市的空間包括城市的建筑物和這些建筑物所構建的空間,當我們在研究這些空間的時候,不能只把它們簡單的當作故事敘述的背景,因為它們在電視劇作品中也參與了敘事,渲染了氣氛。體現了導演對城市的感知和想象,包含了導演對城市的情感,這種情感也間接傳遞給了觀眾。
《情滿四合院》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年間,一個北京四合院里的幾戶人家的生活故事。電視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勾勒,鮮活的將北京風貌傳達給觀眾,為觀眾鉤織了對那個年代的中國想象。這個四合院就是一個時代的反光鏡,演繹著城市的變化,透過電視劇中城市意象的變化,迅速將觀眾帶入到那個年代,讓我們看到了時代變遷對人們生活拍起的漣漪。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個要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地標,我們從這部電視劇中出現的幾個方面去分析北京城市意象的變遷。
1.道路:胡同的變遷
道路是觀察者習慣的、偶然的或潛在的沿著它移動的渠道,它可以是大街、步行街、公路、鐵路、運河,沿著這些渠道人們可以觀察城市其他環境構成要素,道路是人們感受城市的載體。
在《情滿四合院》中,胡同是人們情感的會合地。人們在胡同匯合、在胡同中交談,棒梗兒和妹妹在胡同里發愁過年沒有錢買鞭炮、沒有錢交學費;許大茂和秦京茹說傻柱的壞話;傻柱夜里在胡同里攔住許大茂整治報復他;三位大爺為了緩解秦淮茹的生活開支壓力在胡同里撿破爛兒。在胡同中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人們的情感不僅僅在四合院兒里,還演繹到了胡同中,胡同成了人們情感表達的延伸線。隨著時代的變遷胡同慢慢的變了,在胡同里開的修自行車鋪也消失了,胡同變得更干凈、整齊,在胡同里也出現了一排整整齊齊的公布欄。現在城市中的胡同已經變成了現代的街道,雖然胡同變寬了,但是在胡同中發生的情感故事慢慢的變少了,人們的生活場域變大,人們慢慢走出胡同,所以胡同承載人們情感的作用也慢慢變淡了。
2.區域:四合院的變遷
區域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等或較大的部分,是二維平面分區,他在觀察者心理產生進入內部的感覺,它擁有某些共同的特征,這些特征是一般從內部觀察的,很多人就是以這種方式去組織他們的城市。
在劇中四合院兒是人們生活的場所,人們在院中做飯、洗衣、閑聊,還會在院中舉行大會。院兒中的三位大爺就是這個三進四合院兒的領導,他們將四合院兒人們凝聚起來,共同商議人們生活中的瑣事,共同面對困難。四合院里有孤寡老人大家就一起幫扶她生活,誰家有困難大家就齊心一起來想辦法。三位大爺慢慢老去,又沒有兒女的照顧,鄰居秦淮茹和傻柱就成了院兒中老人的依靠,這時情意暖暖的四合院變成了老人們用來養老的幸福家園。四合院里的年輕人慢慢搬出去了樓里,而老人們對四合院濃濃的情感讓他們仍然依戀這里,雖然四合院樣貌變了,但是四號院匯聚人們的情感變得更加濃厚。
3.標志:商鋪的變遷
標志是點狀類型的參照物,觀察者只是在他的外部,通常是明確的目標建筑物,如招牌、店鋪、山丘,其功能在于它是一大批可能目標中的一個突出因素。在有限地點和特定道路上能看到的重要場所也是一種標志,如廣告店面。他們充滿在大多數觀察者的印象中,頻繁的用作為一種辨認線索,甚至是一種結構的暗示。
在北京的胡同中有大大小小的商鋪,劇中出現了北新橋商場,還有南鑼鼓巷供銷社,這些商鋪成為劇中多個故事情節發展的背景環境。秦淮茹帶著聾老太太逛商店,傻柱背著老太太回家,許大茂帶著京茹在北京買東西,這些大大小小的店鋪成了人們生活中的點綴。在物質年代匱乏時期,商鋪顯得格外明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條件的快速提高,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咖啡廳、餐館甚至是大型的飯店。電視劇中商鋪隨著年代的變化實現了自身的變遷,在人們物質生活的變化中我們看到人們幸福生活的演繹。
(二)城市意象在影視劇中的人文精神
城市是由人組成的,城市是人的心理狀態的集合,是各種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奠基的。城市和居住在里面的人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不單單是實在的建筑還應該包括人類情感。城市的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所以城市的人文精神就是城市內涵魅力的體現。因為城市有了人文精神,所以城市才顯得更加靈動、更有意義,才讓人對他更熟知。
《情滿四合院》這部電視劇是以何雨柱為主線人物,講述了他與院落中秦淮茹、許大茂以及大院兒里三位大爺和街坊鄰里之間發生的故事。有傻柱探尋愛情的坎坷,有四合院中鄰里相互幫忙的溫情,還有和許大茂在爭斗中獲得的喜悅。這個大院兒是一個有溫情的四合院,四合院中鄰里間的這種親情、友情、愛情暖暖的意洋溢在院落中、胡同中。
四合院兒是一個家,四合院里的每一個小家庭都有自己故事。在這個三進四合院兒里,低頭抬眼間充斥的是樸實親切的人情味兒,人間的冷暖都淋漓盡致的展現在這個溫情的小院里。寡婦秦淮茹帶著三個孩子和婆婆一起生活,微薄的工資難以維持家用。傻柱和一大爺家對他們家生活的幫扶,讓秦淮茹家的生活剛剛能維持。聾老太太無兒無女,全靠院兒里街坊四鄰對她的幫扶,讓老太太老有所依。二大爺、三大爺家兒女不孝,秦淮茹和傻柱并沒有拋下他們不管,情意暖暖的養老幸福家園接收了院里的每一位老人。許大茂雖然做了各種壞事,但是最終也被這個四合院兒的溫情所感化,也重新融入到四合院中。四合院兒是一個開放包容的院子,它接納每一個人。其實,院子里居住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色彩,即便是有一些瑕疵人們也不會去排斥他,四合院兒就是一個大的家庭,它讓家里面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家的溫暖。
三、總結
本文以城市規劃學概念城市意象為理論切入點,將城市規劃學和影視藝術學兩個學科進行交叉研究。影視作品運用鏡頭語言,對城市的建筑、市民和城市精神進行描繪并傳達給觀眾。《情滿四合院》讓我們從四合院、胡同文化了解了北京城市精神,從電視劇四五十年的時間跨度,我們看到了北京城市意象的變遷。電視劇《情滿四合院》的熱映對北京傳統文化的宣傳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讓廣大觀眾對北京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美】凱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曉軍譯.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張鴻雁.城市意象要素的本土化文化認知[J].城市問題,2004(5).
[3]張夢晗.中國當代電視劇影像中的城市意象研究(1978-2012)[D].蘇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