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意義]推進圖書館在學校閱讀中的作用,開展各項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閱讀熱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方法/過程]促進閱讀推廣模式的多樣化,開展創新型閱讀活動,采用分級閱讀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各年級學生進行優質、經典圖書的閱讀。[結果/結論]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有效地通過各項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推廣;分級閱讀;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2
一、引言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較去年的4.65本略有增長。然而這些增長還遠低于猶太人的64本,日本的40本,法國的20本,韓國的11本,中國是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
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開展全民閱讀,提升全民閱讀量迫在眉睫。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它需要從中小學時期就要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的興趣,從而愛上閱讀。閱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寧靜的心態,有利于人文素養的發展及身心健康的發展,更能提高學生閱讀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自信。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關鍵。
學校圖書館在時代發展中始終秉承文化傳承與文化育人的宗旨。為進一步交流學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經驗,探索校園閱讀推廣長效機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建設書香校園。圖書館可以說是整個校園閱讀的核心部分,是推進閱讀的領航者,是閱讀推廣的創始人。
信息多媒體數字時代飛躍發展的今天,變化最大的莫過于閱讀推廣已成為圖書館的主流服務。在促進全民閱讀的浪潮中,學生是閱讀推廣的重點關注和服務對象[1]。
開展閱讀推廣是現階段圖書館最重要工作之一,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模式。
二、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方式的多樣化
(一)圖書館環境及設施建設
圖書館環境對讀者的生理層面、心理層面、認知層面的閱讀狀態有明顯的影響[2]。
(1) 建設并完善圖書館館內基礎設施。創造優美舒適的閱讀環境。特別是可建立一個24小時無人圖書室,在這里即便沒有圖書證的學生也可以隨意借閱圖書。不讓圖書館工作時間、圖書證等外物影響學生的借閱。
(2) 建立班級圖書角。圖書館為班級提供圖書建立圖書角,定期更換圖書,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
(3) 建立學校圖書走廊。充分利用各教學區走廊和生活區走廊,讓學生身處書香環繞的讀書生活環境,隨時隨地進行閱讀。
(4) 充分利用學校宣傳設施。使用學校LED宣傳大屏幕,隨時播放每周圖書館的閱讀推薦,并于學校宣傳欄上張貼圖書推薦及開展的圖書推廣活動內容。
(5) 充分利用校園廣播。課間課后的校園廣播深受學生的喜愛,圖書館可以利用校園廣播講解圖書推薦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開展入館教育課
圖書館定期開展新生入館教育課。圖書館老師生動有趣地講解圖書館的概括、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以及圖書館的紀律性等內容。入館教育課全面地介紹圖書館,讓新生熟悉圖書館,了解圖書館,促使他們來到圖書館進行閱讀。
(三)圖書館圖書推薦書庫的建設
圖書館建立圖書推薦書庫。圖書館根據現有館藏,選取受學生、老師歡迎的優秀圖書作品。推薦書籍,書寫書評并發布到圖書館、校園的各個公告欄和校園網站上。圖書推薦可以有效節約讀者選取圖書的時間,更快地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圖書。
(四)閱讀的課程化建設
學生并不一定能夠充分利用課間、課后的碎片時間進行圖書閱讀,如何確保學生的閱讀量就至關重要。把閱讀納入課程,采取閱讀課形式,確保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使閱讀任務落實到位。
閱讀課程一體化建設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許多學校專家學者組建團隊研究探討閱讀課程化的改革,選取適合年級的課外圖書應用到閱讀課上。各校可以借鑒一些成熟的閱讀課程體系方案,開展閱讀課。
(五)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建設
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行為,讓學生愛上閱讀,達到閱讀習慣的養成。
有時簡單的公告欄宣傳并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這就要求我們設計一些有創意的活動,針對讀者的年齡、年級開展相應的推廣內容。比如:①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圖書館可開展主題閱讀活動,比如:最喜愛的經典文學人物主題活動。②“六一兒童節”書市,學生以閱讀積分兌換圖書館精心準備的圖書。也可以通過捐獻舊圖書給貧困地區兒童來兌換圖書館準備的書籍獎勵。③小小圖書管理員,學生參與圖書館簡單的書籍整理工作,讓學生產生榮譽感和成就感。
學校閱讀推廣活動是多樣的,了解閱讀群體的現狀及特征,有技巧地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推廣的成效。
(六)學校對學生閱讀行為的展示與鼓勵
學校大會或升旗儀式上展示學生的優秀閱讀成果,如優秀班級閱讀、優秀個人閱讀,分享讀書感悟與讀書收獲。鼓勵學生閱讀行為,達到閱讀推廣的作用。
三、圖書館開展分級閱讀推廣
當代學生缺乏自主選擇優質圖書閱讀的能力,閱讀品種單一且閱讀深度淺。低段學生偏愛卡通動漫、童話故事以及益智類圖書,高段學生偏愛恐怖小說類、科幻類、偵探類以及校園類。這些類型的小說內容低俗、文筆粗淺、追求刺激,不利于學生閱讀深度的發展,限制學生的思維模式。這就要求圖書館能夠引導學生改變閱讀方向,多閱讀科普類、經典文學作品,促使學生向深閱讀發展。
深閱讀是一種思維訓練,有益于構造個人知識體系、認知度和價值觀。閱讀推廣不應局限于圖書推介,圖書館有責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3]。采取分級閱讀的方式是圖書館的重要工作職能。
分級閱讀,就是按照少兒兒童不同年齡段的智力和心理發育程度為兒童提供科學的閱讀計劃,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讀物,提供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閱讀圖書。
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閱讀能力上的不同,圖書館需建立分級閱讀書目,加大推廣優質圖書、經典文學名著等,改變學生閱讀習慣,摒棄單一、低俗的閱讀內容,選擇有深度的優質圖書,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有規劃地閱讀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圖書。
閱讀經典有助于了解一個國家、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經典圖書可視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各學校圖書館可以借鑒著名的南方分級閱讀書目和學生必讀書目,建立本館自己的分級閱讀書目。分級閱讀書目的建立不僅可以方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圖書,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導學生深化閱讀,幫助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四、圖書館聯合所有力量共同開展閱讀推廣
(一)圖書館聯合一線教師的力量
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知識。比如,語文老師可以采取班級共讀一本書的方式。促進集體閱讀動力、融洽同學關系。其他學科的老師也可以利用學科優勢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二)圖書館聯合家長的力量
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對學生的閱讀行為習慣有最初的引導作用。家長的閱讀行為對孩子的閱讀習慣有重要的影響。推進家庭閱讀,鼓勵父母陪同子女閱讀。親子共讀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促進親子關系的發展,為孩子從小養成閱讀好習慣打下堅實基礎。
(三)建立數字圖書館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讀者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化。云數據更快速、便捷地應用于生活學習中。這就需要建立數字圖書館。比如,數字校園網發布圖書推薦、購買超星這類型電子設備投入圖書館及閱讀走廊等地,也可購買知網等網絡數據庫。為了適應讀者閱讀習慣的多元化。閱讀推廣的內容也應適應媒介變化和讀者閱讀習慣的變化,從單一的紙質館藏變為實體館藏資源與服務和虛擬館藏資源與服務的綜合[4]。
五、總結
《中學生閱讀行動指南》首次倡導“為中國而讀”。在閱讀推廣和經典導讀過程中,僅僅提供書目是不夠的,而應該做出與學生能力相稱的推薦和導讀。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是引導,開展分級閱讀是關鍵,開展閱讀課程是保證。開展閱讀推廣是學校圖書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學校圖書館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與嘗試,創新與發展,努力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發揮圖書館先鋒領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武,朱淑華,王丹,等.新世紀未成年人閱讀推廣理論研究進展[J].圖書館論壇,2018(10):109-117.
[2]楊樺,袁潤,盧章平.圖書館閱讀區布局特點與用戶閱讀狀態關聯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4):50-56.
[3]黃運紅,于靜.論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以第二屆全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案例大賽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8(10):124-130.
[4]李倩,韓晉雅.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演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8,62(22):5-14.
作者簡介:謝宇蘋,女,漢族,福建廈門人,圖書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