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艾琳 王雨薇
摘 要:高杠桿無疑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較大的金融風險,對此,我國開始實施去杠桿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對杠桿的使用。在這一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融資困難問題日益顯現。本文通過分析去杠桿政策與中小企業融資之間的關系,詳述了去杠桿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包括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創新融資工具、加大金融機構培訓等,希望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打破去杠桿背景下面臨的融資困境,降低其運營管理風險,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去杠桿;融資困境
杠桿經濟策略無疑促進了世界各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過高的杠桿導致的經濟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對此,各國開始采取降低杠桿的策略防范金融風險。2015年,作為“三去一降一補”主要任務之一的“去杠桿”首次被提出。2016年,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企業杠桿率”成為相關部門和公眾的熱點話題。2017年,全國經濟體制改革會議強調企業降杠桿率的重要性,并要求不斷加大企業存量資產的使用效率,以逐步完善杠桿管理,將企業的負債控制在科學的范疇內。
一、去杠桿政策與中小企業融資之間的關系分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我國現行經濟改革的重點,其中的“去杠桿”是改革過程中的關鍵。雖然去杠桿調控的主要目的是規避經濟風險,但從微觀角度來看,去杠桿政策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也有著一定的關系:一是去杠桿政策進一步縮小了中小企業融資的供給市場,這無疑會縮小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增加其融資成本;二是去杠桿政策為中小企業營造了風險相對較低的融資市場,這有利于它們的長期發展,即相比國有企業來說,去杠桿更有利于中小企業在風險低的環境下發展。當中小企業處于發展初期時,其主要依靠內部融資等方式為企業籌集資金,此時,企業規模較小、財務制度相對欠缺,很難獲得外部借款,所以企業資產負債率也較低,不存在去杠桿等問題。但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壯大,當企業處于成長階段時,亟需外部資金來壯大企業,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條件遠不如國有企業,其融資限制條件也相對較多且融資數額較低,所以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難以解決,加之國家宏觀政策繼續推進“去杠桿”政策的實施,這無疑會再次削減中小企業融資額度,使原本融資就相對困難的中小企業面臨更加苛刻的融資環境。
二、去杠桿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
(一)融資渠道困境
融資渠道是指能夠按需求的融資工具或融資方式滿足需求方相關融資需求的各類資金的供給者。去杠桿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固有規模較小、企業制度不夠完善、總體風險高等特點,由于這些特點的存在,貸款機構不得不對中小企業增加額外的限制條款,以降低貸款風險。此外,中小企業很難像大型企業一樣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等形式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二是中小企業通過基金投資等方式獲得部分外部融資,這雖然可以緩解資本缺口問題,但由于其受投資期限、退出機制等因素的影響較大,這些方式也很難解決中小企業外源性資本缺口問題。
(二)融資成本困境
融資成本較高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突出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若中小企業選擇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其實際支付率通常會接近10%左右,這遠遠超出央行的基準利率;二是若中小企業通過P2P方式進行融資,則約有六成的融資利率在10%左右;三是部分中小企業可能會選擇非正規渠道為企業進行融資,這部分融資的實際利率通常會在15%左右。上述幾種情況通常需要中小企業付出相對較高的融資成本才能獲得所需資金。
(三)融資風險困境
國家大力推行供給側結構改革,而“去杠桿”又是改革的關鍵。近年來,伴隨著結構的轉型,經濟發展速度逐步放緩,這些宏觀環境的變化也為中小企業的生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中小企業想要維持穩定發展,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及自身的經營能力。但目前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制度不夠完善、總體風險較高等問題的存在,中小企業融困難不斷增大,市場帶來的財務風險也會進一步轉化為融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更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進一步降低企業的風險,但是中小企業要想達到這些要求具有一定的困難,部分中小企業可能會因此在資金運轉或生產經營方面出現問題,致使融資渠道及金額再次受限。
三、中小企業化解去杠桿背景下融資難困境的路徑
(一)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去杠桿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導致資金流動性大幅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也會隨之上升。因此,中小企業有必要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的構建等途徑來增加融資來源,降低去杠桿政策給其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一是大力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在去杠桿背景下,資金的提供者與需求者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關系,這導致融資渠道變窄。因此,國家應當從政策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積極建設能夠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微型金融機構。二是可以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市場的層次性、明晰性、有序性,為中小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在去杠桿政策下,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缺少一個最優的融資結構。所以,要想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還必須在進行融資活動時,重點關注融資結構,實現資本結構的最優化。一是利用企業價值比較法等相關方法對資本結構進行決策,確保資金的使用成本最低化。二是中小企業要加強內部風險管控程度,結合行業情況及企業自身的實際狀況不斷調整風險偏好,這樣既可以增強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負債杠桿的矛盾效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收益。
(三)創新融資工具
在去杠桿背景下,一些金融政策不提倡也不禁止的融資方式基本被取消,而且由于中小企業并不能很好的適應我國當前傳統的融資方式,這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工具使用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因此,可以通過創新融資工具等途徑縮小去杠桿政策給其帶來的融資困境。一是可以加大對供應鏈融資的支持力度,轉化我國中小企業的服務模式。二是可以通過引進“天使投資”等基金來緩解中小企業在去杠桿背景下融資困難問題,同時可以保留企業的控制權。
(四)加大金融機構培訓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起步較晚,在管理等方面通常存在較大缺陷,且企業人員較少,金融人才較為缺乏,對企業資本的來源與應用重視程度不夠。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融資渠道及融資方式受限制較多,不能很好的與大中型銀行等機構進行溝通。此外,相比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在風險管控、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較多欠缺,因此,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較好的融資。積極對中小企業進行金融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整體金融素質,并增加金融人才數量。此外,在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的同時,可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及制度建設,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劉冠聰.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淺談[J].時代金融,2020(11):72-73.
[2]李玉.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融資[J].現代企業,2019(06):78-79.
作者簡介:
杜艾琳(1996—),女,河北衡水,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會計專碩在讀。
王雨薇(1997—),女,河北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會計專碩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