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鳳彬
肺部感染是指包括終末氣道、肺泡腔以及在內的肺實質炎癥,感染是常見病因,而理化、免疫、藥物等原因也可能導致肺部感染。資料顯示,肺部感染的發病率每年約為0.5%~1.1%,且老年人居多,感染比較嚴重者需要住院時間。肺部感染,病因復雜,表現多樣,治療方案存在差異,并非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下面分享一些關于肺部感染的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警惕肺部感染高發人群
嬰幼兒:嬰幼兒年齡小,身體各項器官功能發育尚不完全,抵抗力差,容易遭到感染,增加肺部感染發生幾率。病原體主要有支原體、細菌、衣原體、真菌與病毒等,臨床上主要表現出發熱、咳嗽、氣急等,嚴重時可導致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心跳加快、嗜睡等,甚至高熱、抽搐等。
中年人:由于中年人解剖生理特點,膈肌、肋間肌以及腹肌有萎縮趨勢,肌張力下降,脊柱呈現出退行性變化,導致其彎曲度增加,加上呼吸器官逐漸衰老,纖毛運動減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老年人:相比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狀態普遍更差一點,呼吸肌力量減弱,咳嗽排痰效果差,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誘發肺部感染。同時,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器官功能老化,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者衰竭,一旦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很容易導致死亡。
2了解肺部感染的病因
導致肺部感染的病因較多,比較復雜,歸納總結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細菌。比較常見的有銅綠假單胞菌、埃希大腸桿菌、肺炎鏈球菌(即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桿菌、綠膿桿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桿菌等;
(2)病毒。例如腺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感病毒與冠狀病毒等;
(3)真菌。如白色念菌、放射菌與曲霉等;
(4)非典型病原體。包括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等;
(5)其他病原體。常見的包括寄生蟲、弓形蟲等;
(6)理化原因。例如放射性肺炎、藥物所致化學性肺炎以及胃酸吸入等。
3.肺部感染治療重要環節
抗感染是肺部感染治療的關鍵環節,一般選擇抗菌藥物。
理想的抗菌藥物應該具備以下特點:(1)對病原體有效;(2)用藥方法方便,可口服,可注射;(3)對腸道菌群無選擇性作用,且不導致耐藥菌產生;(4)對全身組織的滲透性好;(5)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征;(6)毒性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也可使用;(7)價格低。
其中,常用的抗生素有:(1)β~內酰胺類抗生素;(2)氨基糖苷類抗生素;(3)大環內酯類抗生素;(4)喹諾酮類抗生素;(5)甲氧芐啶;(6)氯霉素。
4肺部感染抗菌藥物選擇
4.1 病原學診斷選藥
是指根據細菌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予以治療。選擇藥物時,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顯示同時對多種藥物敏感時,則建議選擇敏感度高、抗菌譜窄、低毒性、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濃度高且價格低廉的藥物。
4.2 經驗性選藥
是指醫師根據臨床資料,結合以往積累的病原學診斷與治療經驗,加上本地區肺部感染常見病原體與耐藥規律,對本次可能感染的病原體與藥物敏感性特征進行分析,選擇可能敏感的抗生素,積極抗感染治療。經驗性選藥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1)參考流行病學、病原體與臨床資料,推測可能感染的病原體;(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譜以及藥代動力學與不良反應等;(3)了解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影響用藥的因素,例如肝功能、腎功能等;(4)本地區細菌耐藥情況與細菌變遷;(5)既往用藥史與療效。
5肺部感染的注意事項
5.1 注意限制鈉鹽攝入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氯,鈉在體內具有“水化”組織作用,體內的鈉與氯通常從尿液中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過高可能引起潴留,導致全身水腫、肝臟腫大,增加心臟負擔,甚至誘發心力衰竭。因此,肺部感染者飲食方面應該控制鈉鹽攝入,盡量不要吃咸魚、咸蛋、腌制品等含鹽量高的食物。
5.2 注意參加鍛煉
肺部感染的發生與抵抗力較差有一定關系。肺部感染者應該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對身體恢復有幫助。鍛煉時,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慢跑、散步、太極拳等方式鍛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5.3 多吃滋陰潤肺食物
肺部感染患者,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芝麻、蘿卜、木耳、百合等。
5.4 注意生活習慣
肺部感染患者在平時生活中注意保持居室干凈衛生,保持清潔狀態,空氣新鮮,陽光充足,且冬天注意保暖,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