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金
摘要:目的:胃潰瘍患者應用泮托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對止痛效果的影響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治療的胃潰瘍患者360例,按抑酸劑的不同分為泮托拉唑組120例、奧美拉唑組120例、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120例,對比三組胃潰瘍患者臨床療效及止痛效果。結果: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臨床療效及疼痛緩解率均高于泮托拉唑組和奧美拉唑組(P<0.05)。結論:泮托拉唑+奧美拉唑對于胃潰瘍患者止痛效果明顯,安全可靠,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胃潰瘍;泮托拉唑;奧美拉唑;止痛效果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發生于胃部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潰瘍的形成有各種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對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引發潰瘍形成的主要因素[1]。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隱痛、鈍痛、脹痛、燒灼樣痛或饑餓樣痛。約有10%的人在一生中患過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可見于任何年齡,以20~50歲人群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目前臨床治療胃潰瘍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聯合應用抗菌藥、抑酸藥和胃黏膜保護劑。近年來,治療胃潰瘍常用標準劑量的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本研究旨在探討泮托拉唑聯合奧美拉唑對于胃潰瘍患者的止痛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治療的胃潰瘍患者360例,均因腹痛、腹脹、厭食、噯氣反酸、饑餓痛、黑便就診,經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既往均無胃切除、胃癌史及其他慢性疾病史。根據抑酸劑的不同分為泮托拉唑組120例、奧美拉唑組120例、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120例。泮托拉唑組男75例,女45例;年齡22~65歲,平均(35.56±4.8)歲。奧美拉唑組男76例,女44例;年齡18~65歲,平均(34.38±4.6)歲。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男80例,女40例;年齡22~62歲,平均(35.78±4.8)歲。三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三組均給予抗菌、抑酸和保護胃黏膜治療,抗菌藥物選用阿莫西林膠囊,口服,2粒/次,3次/d,飯前30 min服用。
1.2.1 泮托拉唑組
給予泮托拉唑腸溶片口服,1粒/次,2次/d,早晚餐前30 min服用。
1.2.2 奧美拉唑組
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口服,1片/次,1次/d,晨起服用。
1.2.3 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
給予泮托拉唑腸溶片口服,1粒/次,2次/d,早晚餐前30 min服用;奧美拉唑腸溶片口服,1片/次,1次/d,晨起服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愈:胃潰瘍病灶全部愈合,腹痛、腹脹、厭食、噯氣反酸、饑餓痛、黑便等臨床癥狀均完全緩解;好轉:胃潰瘍灶愈合≥50%,腹痛、腹脹、厭食、噯氣反酸、饑餓痛、黑便等臨床癥狀部分緩解;無效:胃潰瘍灶愈合<50%或無進展,腹痛、腹脹、厭食、噯氣反酸、饑餓痛、黑便等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2)止痛效果,分為緩解、好轉、無效。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泮托拉唑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1.7%,奧美拉唑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0.8%,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8%。三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總有效率最高(P<0.05)。見表1。
2.2 三組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三組治療均有止痛效果,泮托拉唑+奧美拉唑組的疼痛緩解率明顯優于泮托拉唑組和奧美拉唑組(P<0.05)。見表2。
3討論
胃潰瘍的治療一般包括減少辛辣、刺激、油膩食物的攝入,規律生活,避免飲酒、抽煙及過度勞累;服用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藥物,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膠體果膠鉍、達喜片等;對于體積較大的胃潰瘍,保守治療效果欠佳,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切除潰瘍創面。
奧美拉唑是一種脂溶性弱堿性藥物,易濃集于酸性環境中,特異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質內的管狀泡上,即胃壁細胞質子泵所在部位,并轉化為亞磺酰胺的活性形式,通過二硫鍵與質子泵的巰基發生不可逆行的結合,從而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使壁細胞內的H+不能轉運到胃腔中,大大減少胃液中的酸的含量[2]。奧美拉唑還對基礎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組胺、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經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H2受體拮抗劑不能抑制的,由二丁基環腺苷酸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強而持久的抑制作用。用藥后隨胃酸的分泌明顯下降,胃內pH迅速升高。奧美拉唑對胃灼熱和疼痛的緩解速度較快,對十二指腸潰瘍的治愈率亦較高,且復發率較低。
泮托拉唑為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可選擇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抑制壁細胞中細胞質子泵(H+-K+-ATP酶)的活性,使壁細胞內的H+不能轉運到胃內,從而抑制胃酸的分泌[3]。泮托拉唑在弱酸環境中比同類藥物更為穩定,被激活后僅與質子泵上活化部位兩個位點結合,而奧美拉唑、蘭索拉唑則顯示更多的與活化部位兩個位點結合,從分子水平上體現出與質子泵結合的高度選擇性。與奧美拉唑和蘭索拉唑相比,泮托拉唑對細胞色素P450依賴酶的抑制作用較弱。此外,泮托拉唑還能減少胃液分泌量,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及其活性。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療效類似,但止痛效果優于奧美拉唑。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在胃潰瘍的治療中,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均無明顯不良反應,泮托拉唑與奧美拉唑療效類似,但止痛效果優于奧美拉唑,且泮托拉唑+奧美拉唑對于胃潰瘍患者止痛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家興,王中元,謝娟,等.泮托拉唑對比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療效與安全性的系統評價及藥物經濟學分析[J].中國藥房,2015,26(12):1662-1665.
[2]王廣成,張艷楠,徐楓.奧美拉唑鎂腸溶片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1):58-59.
[3]張村莉,曾令斌,李少杰.奧美拉唑與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潰瘍出血的比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