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急性脊髓炎,主要是指各種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性改變,又被稱為是急性橫貫性脊髓炎,屬于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脊髓炎。若患有急性脊髓炎,會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還會導致死亡。下文詳細介紹急性脊髓炎的特征、預防和治療。
1急性脊髓炎有哪些特征?
1.1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
該類急性脊髓炎起病較急,通常在數 h到2~3 d發展成為完全性截癱。該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其中青壯年較為常見,沒有性別差異,散在發病。病前數日或1~2周常常伴隨發熱,全身不適,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可有外傷、過勞、受涼等因素引起。發癥狀大多是雙下肢麻木無力和病斑節段束帶感或者是根痛,進而發展成為脊髓完全性橫貫性損害,其中胸髓是最常受累的。病斑水平以下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1)運動障礙。早期常見脊髓休克,具有截癱、肢體、張力低、腱反射消失,沒有病理征。休克期大多為2~4周或者是更長,脊髓損害較為嚴重、合并肺部和尿路感染并發癥、褥瘡者較長。在恢復期,肌張力慢慢提升,腱反射亢進,存在病理征,肢體肌力從遠端慢慢恢復。
(2)感覺障礙。病變階段以下缺失所有感覺,在感覺消失水平上緣會有感覺過敏區,或者是束帶樣感覺異常。隨著病情恢復感覺平面也慢慢下降,但是和運動功能相比恢復較慢。
(3)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尿便潴留,沒有膀胱充盈感,呈現出無張力性神經源性膀胱,膀胱過度充盈會出現充盈性尿失禁,隨著脊髓功能恢復,膀胱容量變小,尿液充盈在300~400 ml時會自主排尿,屬于反射性神經性膀胱。損害平面以下無汗或者是少汗,皮膚脫屑、水腫、支架松脆、角化過度。
1.2 急性上升性脊髓炎
該類型起病急驟,病變在數 h或者會在1~2 d內迅速上升,癱瘓從下肢迅速波及到上肢、延髓支配肌群,存在呼吸肌癱瘓、構音障礙、吞咽困難,甚至會導致死亡。
1.3 脫髓鞘性脊髓炎
該類型大多是急性多發性硬化脊髓型,簡稱MS,臨床表現和感染后脊髓炎類似,但是進展相對較為緩慢,病情大多是在1~3周內達到高峰階段。前區感染不明顯,大多是不完全橫貫性損害,具有一側或者是雙側下肢無力、癱瘓表現,且伴隨麻木感,感覺障礙水平不夠明顯,或者會有兩個平面,存在尿便障礙。誘發電位和MRI檢查有可能會出現CNS其他部位病灶。
2急性脊髓炎如何預防?
2.1 體育運動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個人體育運動鍛煉,是預防急性脊髓炎非常有效的方式。為了避免身體健康受到急性脊髓炎傷害,在日常中需多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戶外有氧運動,利用運動鍛煉的形式,提升身體素質。由于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是誘發急性脊髓炎的重要病因,因此,提升個人體質可以有效預防該疾病。
2.2 積極樂觀心態
在急性脊髓炎預防中,培養積極樂觀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該疾病發病帶來的損害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培養良好的心態可以有效預防該炎癥性病變。對于治療來講,保持良好心態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不容忽視的。
2.3 健康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減少急性脊髓炎的發病概率。現如今,人們存在諸多不健康生活行為習慣、飲食習慣,這些不良的習慣是各種疾病產生的重要誘因。因此,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對急性脊髓炎進行預防,還可以對其他多種疾病進行預防。
3急性脊髓炎如何治療?
3.1 一般治療
急性脊髓炎患者要注意休息,并且多食用熱量高、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需要服用ATP、輔酶A、腺苷、胞二磷膽堿等藥物,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或者可以給予患者注射健康人的新鮮血漿,提升患者體質和免疫功能,避免患者感染,促進患者康復。要注意多翻身,以防出現褥瘡,并且做好皮膚清潔,保證皮膚干燥。若患者出現尿潴留,可以進行導尿,對無菌導尿管進行留置,在留置導尿過程中需要預防泌尿系統感染。若患者出現排便困難,要及時進行清潔灌腸,或者是利用緩瀉劑幫助排泄。
3.2 藥物治療
在臨床中,急性脊髓炎的首選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維生素B族、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球蛋白等,具體采取哪種藥物進行治療,可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
3.3 維持呼吸通道
由于急性脊髓炎患者會出現呼吸肌麻痹,導致呼吸困難,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必須及時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若患者是輕度呼吸困難,可以利用化痰藥物,或者是利用超聲霧化吸入空氣;若患者是重度呼吸困難,需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時需進行氣管切除,使用人工呼吸機,維持患者呼吸。
3.4 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主要是先經過導流管,或者是其他裝置,把患者血液引入到血漿置換裝置中;然后把分離出來的血漿過濾掉,在補充適當的新鮮血漿或者其他替代品,如林格氏液和4%人血清白蛋白,進而明確患者體內致病因子與各種代謝毒素,起到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