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紫妍
小兒呼吸道疾病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系統性疾病,是因為病菌在呼吸道中發生炎癥而導致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兩大類。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鼻竇、鼻淚管和咽鼓管、咽部、喉;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氣管、支氣管、肺、胸廓。常見癥狀有鼻塞、咽痛、胸悶、咳嗽等。小兒一旦感染得病,不只自己身體難受,家長也會著急上火,因此,在日常生活各方面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提早切斷感染源頭是非常重要的。
1小兒反復發生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
0~2歲的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每年出現七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出現三次以上;3~5歲的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每年出現六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出現兩次以上;6歲以上的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每年出現五次以上,下呼吸道感染出現兩次以上。一般患有貧血、先天性疾病以及營養不良的孩子,發生感染的幾率是最大的。
2如何預防小兒呼吸道感染
2.1 科學喂養
對于哺乳期的小兒,我們提倡母乳喂養。因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分娩后的初乳,含有豐富的抗體及微量元素,例如免疫球蛋白、免疫細胞、溶菌酶、乳鐵蛋白等。母乳喂養有助于提高嬰兒抗感染能力以及免疫能力,而且母乳具有方便食用、溫度適宜的優點,對于小兒較弱的咽喉部、胃腸道等器官無任何刺激。此外,相對于奶粉來說,母乳是直接食用,可以避免因間接接觸發生感染。
2.2 保障睡眠
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營養進行補充,所以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流失,一般每天都需要保證15~20 h左右的睡眠時間。因此,讓小兒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進入睡眠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做到盡量不要讓親朋好友頻繁地來探視,這樣既可以不影響小兒的睡眠質量,也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病原體被帶入室內。
2.3 保持室內衛生
小兒的居住環境一定要保持空氣清新,溫度要盡量保持在22℃~24℃,濕度保持在50%~60%;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要保證每天多次進行通風,并且每次要不少于半小時,提倡開窗睡眠,至少應間隔通風,要充分利用日光浴進行滅菌消毒;夏天的時候很多家庭喜歡用空調,但要注意空調溫度不要太低,而且小兒最好不要待在有空調的房間內,以免空調風直吹,增加得感冒的幾率。
2.4 加強鍛煉
平時要注意加強小兒的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可以適當用冷水洗臉,以達到刺激皮膚、增強小兒的適應力的目的。因為外界早晚的溫差大,在戶外運動時要注意給小兒增減衣物,而且由于跑跳等運動會導致出汗讓身體缺少水分,所以要注意給小兒及時補充糖鹽水。
2.5 避免交叉感染
盡量避免帶小兒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場合,像商場、超市等地方,這些地方不僅會因為人員復雜增加傳染幾率,還由于大部分的場所都是封閉式的,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空氣質量下降,空氣中存在的各種細菌病源體和飛塵等對小兒的呼吸道都會有很大損害。
2.6 注意個人衛生
家長一定要注意教導小兒的個人衛生問題,尤其是剛從外面回來的時候,第一時間要洗手,最少用消毒香皂洗15 s以上,然后再用淡鹽水漱口、清潔鼻腔,這樣做會有效減少病菌在上呼吸道的繁殖機會,減少上呼吸道發病率。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讓小兒被動吸煙,遠離煙霧環境,因為被動吸煙是增加小兒呼吸道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
2.7 疫苗接種
要給小兒及時接種疫苗進行預防,如麻疹、百日咳、風疹、白喉、破傷風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兒對這些傳染病的抵抗能力。也可以醫生的指導下,給一些易患病的小兒服用中醫藥進行預防,例如板藍根沖劑等。
3小兒呼吸道感染的飲食
最好是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要增加微量元素鋅或維生素的攝入。一些患病的小兒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癥狀,所以要多食用新鮮蔬菜以及各種水果,既可以補充各種營養元素,也可以幫助快速恢復身體健康,例如多食用西紅柿和胡蘿卜,對呼吸道黏膜有幫助;與此同時,要多補充水分,一定要是白開水,不僅可以幫助稀釋痰液,便于小兒咳出,而且還可以滿足患兒的生理代謝需要。要注意不可讓小兒過多地食用咸、甜的食物,因為吃咸容易誘發咳嗽使咳嗽癥狀加重,吃甜會助熱生痰,所以要盡量少吃;也不要給小兒食用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辛辣油炸、冷食冷飲以及容易導致過敏的海產品等。
4小結
綜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應對小兒采取科學的預防護理工作,在飲食喂養方面、改善室內環境方面、加強小兒的身體鍛煉以及按時接種疫苗等,可以有效地全面增強小兒機體的免疫能力和對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對于小兒發生反復的呼吸道感染有著強有力的攔截作用,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