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隆森
肩周炎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臨床上很多人因肩周炎痛苦不已。部分人因工作與生活的因素,不能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治療,以至于疼痛越來越無法忍受,喝藥也無法緩解,對此建議可以采用中醫的治療方式。很多人會表示疑問:中醫治療有效果嗎?可以治好嗎?首先,我們應該了解肩周炎到底是因為什么引起的。
1何為肩周炎?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囊以及關節周圍韌帶,肌腱及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癥。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部產生疼痛且日漸加深,并伴關節活動功能受限程度加深,后期可緩解直至復原。臨床癥狀多為肩關節疼痛以及活動受限,部分人可能帶有怕冷、肩關節壓痛以及手臂肌痙攣的情況。且女性患病的可能性比男性高,如不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可出現放射性疼痛以及程度輕重不等的三角肌萎縮,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功能活動,根據肩周炎從出現癥狀到癥狀消失可分為三期,即急性期、慢性期以及恢復期。
急性期:即發生癥狀的早期。此期主要表現為感覺肩膀出現不適,肌肉緊繃的感覺,伴有輕重不一且發作時間不一的疼痛。大多數都是慢性疼痛,如活動肩關節,可感到不適感覺增加,且活動輕微受限。此后隨著疼痛的出現以及愈演愈烈,會出現關節活動度減少和局部壓痛。
慢性期:此期肩部疼痛可有緩解的情況出現,但關節活動依然受到限制,并會越來越嚴重,演化到最后可出現肩關節活動完全受限的情況,并可能帶有輕度的肌肉萎縮。局部壓痛的情況會減輕或完全消失,此期持續時間較久。
恢復期:此期前述的肩關節出現的不適、疼痛以及肌肉緊繃的感覺會慢慢減輕直至消失,少數人可能會伴有輕微的不適感,肩關節的活動受限情況也會慢慢恢復到正常活動范圍,且此期持續的時間長短與前面兩期時間的長短呈正比。
肩周炎在中醫上又稱為漏肩風,因為肩周炎發病的原因不局限于受寒,有的人會伴有氣血兩虛、肝腎兩虧的情況。所以,臨床癥狀也會因人而異,根據中醫的辨證分型的方法,可將其分為五型。
風寒型:此型肩部出現不適,天氣寒冷或局部受涼之后疼痛程度會增加,熱敷之后可減少不適感,肩關節活動不靈活,且舌苔薄且泛白。此型主要是流汗之后受風,保暖措施未做好,或經常處在寒冷的環境下所產生的。
氣血兩虧型:此型會有在勞累后不適感加深的情況,容易乏力,面色蒼白,同時還會有頭暈、四肢冰涼等情況。與風寒型的區別在于,此型大多數是因為體弱,或者是氣血不足的情況所致的。
氣滯血瘀型:此型肩關節的不適感表現尤為明顯,會出現刺痛等難以忍受的情況出現,夜晚難以入睡,會出現牽扯性疼痛,肩部會出現紅腫的情況。且伴肩關節活動受限,拒絕壓迫患處,舌苔會出現瘀斑的情況。此型大多因為情緒不暢、外傷或用肩過度所引起的。
腎虛型:此型肩膀會出現酸痛的情況,休息可減少不適感,腰膝部出現酸脹,內心煩悶且短時間無法緩解。面色蒼白,舌苔薄且白,大多數因腎虧,無法及時滋養筋脈所致。
痰濕型:此型會出現肌肉酸脹,不適感會加重,活動不靈活,受寒及氣溫降低會出現疼痛增加的情況,采取保暖措施后可明顯緩解癥狀。舌苔蒼白且出現膩的情況,大多數因體內濕氣過重或寒氣入侵,滯留于肩部無法排除所致。
2肩周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各種病因以及分類基本上了解了,我們又該如何采取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2.1 藥物治療
肩周炎癥狀大多數均與大家外出或上班時受到風寒以及體內濕氣淤積無法排出有關,所以治療重點在于驅寒、祛濕以及防止再次受寒。具體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應在醫生指導下采取正確的治療措施,例如口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也可外用生活中常見的帶有舒筋活血等功能的膏藥。
2.2 針灸
針灸是中醫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主要是通過與人體癥狀所對應的穴位進行針灸,從而達到活絡、維持氣血順暢的作用,從而減少患者所產生的不適感。癥狀出現以后,如若想采取不服藥的治療方式,可采用針灸來進行治療。
2.3 穴位按摩
與針灸大同小異,穴位按摩也是針對所對應的穴位進行按摩的中醫外治方法,可在極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紅腫的情況出現,選擇此治療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外部癥狀。但由于肩周炎存在寒氣淤積的情況,所以在采用此治療方式之前,應該做好肩膀的保暖。可選用熱毛巾對按摩穴位的周圍進行熱敷,不僅做好了保暖措施,局部熱敷按摩部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治療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幾種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均很常見,大多數人以為只是一時不適,從而忽視自己以上癥狀,導致肩周炎加重。針對此病在我們的生活中需側重于預防,同時提醒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秋冬季,早晚溫差過大,很多人因氣候的改變、穿衣的因素,從而會有寒氣入侵的情況,之后也沒有采取保暖的措施,導致寒氣淤積在體內,便會引起各種身體不適。在平時也要注重于自己的身體鍛煉。尤其是關節部位的鍛煉,可在家使用啞鈴或水瓶進行活動鍛煉,同時,也可以選擇太極拳等比較柔和的運動,但要注意運動量,以免出現意外的外傷或肩部肌肉拉傷等情況。最后,要保證自己每天的營養攝入,以免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