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章 袁翠寒 王麗
摘要:目的:了解2009~2019年茂縣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為茂縣更好地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數據支持。方法:收集2009~2019年茂縣流行性腮腺炎病情資料,并以流行病學描述性研究方式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2009~2019年茂縣流行性腮腺炎總人數為475例,無死亡病例。發病率依次為2.18/10萬、63.98/10萬、8.59/10萬、14.18/10萬、26.25/10萬、7.46/10萬、7.43/10萬、93.7/10萬、165.98/10萬、18.18/10萬、25.00/10萬,2017年發病率最高,整體趨于平穩。發病年齡范圍主要集中在1~15歲,平均發病年齡為10.54歲,男性患者259例高于女性患者216例。結論:2009~2019年茂縣流行性腮腺炎發病率普遍較低,但在2016、2017年有一次流行,整體防控效果良好。建議將本縣的重點防控人群集中在兒童及學生,加強防控人流密集處以及流動性大的區域,對適齡兒童進行1劑次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種并長期監測該疾病流行病學特征以及免疫效果,不斷完善疫苗策略。
關鍵詞:流行性腮腺炎;茂縣;流行病學特征;發病率;年齡;性別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常見且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疾病,主要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母嬰傳播。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腮腺腫大、脹痛等癥狀,另外腮腺炎病毒可侵犯患者其他腺體組織以及神經系統,引起腦膜炎、胰腺炎、心肌炎、卵巢炎以及睪丸炎等,進一步影響患者生命健康[1~2]。流行性腮腺炎好發于青少年,春冬季發病率最高,且主要在封閉環境以及人群密集區域爆發,例如軍隊、學校、商場等[3]。目前主要采取接種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腺炎病毒抗原穩定,一般感染后可持久甚至終身免疫,幾乎無二次感染者[4]。為了解茂縣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趨勢以及防控情況,現對2009~2019年茂縣流行性腮腺炎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對今后疫苗接種和更好的疾病防控奠定基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茂縣羌族在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統計的475例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情況,發病年齡為0~45歲,男259例,女216例,依據相關數據做發病率的統計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將茂縣羌族2009~2019年10年期間流行性腮腺炎所呈現的發病時間、年齡、性別、職業以及發病率等情況做匯總分析,總結其發病的具體情況特點。
2結果
2.1 2009~2019年茂縣羌族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情況
2009~2019年茂縣羌族流行性腮腺炎發病率最高年份為2017年,其次為2016年,發病率最低年份為2009年。
10年內發病年齡最小0歲,最大45歲,但主要集中在0~15歲,平均發病年齡為10.54歲。男性發病人數較女性多。見表1。
2.2 2009~2019年茂縣羌族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時間
2009~2019年茂縣羌族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時間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在頭年12月至次年5月均有疫情出現,且主要集中在1~5月。見表2。
3討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丙類傳染病,在我國廣泛流行,臨床診斷需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資料、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以獲得最準確的診斷結果[5]。為有效防控病情,需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以此為基礎改進防控政策,更好地保障茂縣羌族人民的生命健康。本研究分析了茂縣羌族2009~2019年這十年內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情況,發現2009年發病率最低,2016、2017年有一次大爆發,整體發病率較平穩。出現爆發的原因可能與流動人員大量涌進、疫苗接種率降低等因素有關[6]。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年齡分布特征,發現10年內發病年齡最小0歲,最大45歲,但主要集中在0~15歲,平均發病年齡為10.54歲。這說明流行性腮腺炎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主要原因可能與疫苗接種不理想、免疫系統不健全、缺乏野生型感染暴露等因素有關[7]。特別是2016年和2017年,患兒數量最多。疫情爆發主要由校內腮腺炎疫情爆發所致。因此,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應該重點關注兒童和學生,學校應該加強監管和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控意識[8]。學校可發放健康教育手冊,以班級為單位安排健康教育課程,講授流行性腮腺炎的基礎知識、危害以及防控手段。為預防和控制兒童流行性腮腺炎傳染,需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叮囑其加強兒童生活行為監管,按要求注射疫苗。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發病時間特征,發現該疾病發病時間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在頭年12月至次年5月均有疫情出現,且主要集中在1月至5月。這一特征與呼吸道傳染疾病的發病時間特征相符。每年6月至9月未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可能與氣溫升高、學生放暑假等原因有關。學生是該疾病傳染的主流人群,主要是因為學校人口密集,環境相對封閉,缺乏有效的免疫屏障,呼吸道傳染疾病更易傳播。男性患者病人數比女性高,說明男性傳染概率高。
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種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手段,茂縣羌族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接種此類疫苗,但因為茂縣經濟水平發展落后,群眾意識缺乏,疫苗接種率偏低。近十年我國整體經濟水平明顯進步,人們健康意識也得到提升,另外2008年后茂縣按照國家擴大免疫規范實施疫苗接種計劃,對18~24月齡幼兒免費接種麻腮風免疫(1劑次),因此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發病率較低,但之后幾年發病率較高,說明免疫預防作用并未得到充分體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麻腮風疫苗供應不足時往往以麻風疫苗或者麻疹疫苗替代,以致于出現腮腺炎免疫空白,導致疫情爆發較高[9];二是麻腮風疫苗保護率較低[10]。
針對以上研究特點,建議相關部門加強疫情監測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政策和防控政策,教育部門需要求學校加強傳染病教育和防控,對民族地區投入冷鏈設施,加強人員培訓,確保接種有效疫苗。尤其在1~5月這一疫情高發時間,做好公共場所衛生宣傳工作,提高我縣人員防控意識。
參考文獻
[1]蘇琪茹,劉雋,馬超,等.2004~2013年中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6,50(7):611-614.
[2]劉艷,劉麗,向麗佳,等.2016~2019年成都市某哨點監測醫院確診流行性感冒住院患兒流行病學及不同亞型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0,17(5):111-114.
[3]孫喜望,于娟娟,張宏,等.2010~2017年棗莊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和模型預測[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23(2):180-184.
[4]羅革,劉桂華,楊學.兒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及接種疫苗效果調查研究[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7,24(5):19-22.
[5]何寒青,嚴睿,馬燕麗,等.4歲兒童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加強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觀察[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8,38(1):62-66.
[6]曹磊,張義,劉峰,等.ARIMA-MLP與ARIMA-RBF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發病預測中的應用[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6,27(2):26-30.
[7]陳田木,袁新健,趙錦,等.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效果研究[J].中國熱帶醫學,2016,16(10):1007-1012.
[8]光明,肖艷慧,閆紹宏,等.兒童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減毒聯合疫苗后3~5年的抗體持久性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20,40(9):714-719.
[9]王常銀,徐留臣,許青,等.山東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體水平監測[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7,23(3):272-274,271.
[10]李燕,劉蘭,苗志峰,等.2014年寧夏銀川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補充免疫活動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7,7(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