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林
(淄博市周村區人民醫院 山東 淄博 255300)
齲齒是當今臨床中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該疾病主要發病于兒童群體,發病主要原因就是口腔變形鏈球菌感染、牙齒發育不良以及口腔環境差等。齲齒會造成患者牙齒硬組織受到嚴重損傷,進而導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出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基于此,本文對治療小兒齲齒疾病中應用窩溝封閉術配合多樂氟的遠期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利用隨機分組研究法對我院在2018 年7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66 例患者進行研究,每組患者均33 人。其中對比組患者行窩溝封閉術治療,該組共有男患者15 人,女患者共有18 人,年齡范圍在5 ~11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9.25±1.12)歲;研究組患者在窩溝封閉術治療基礎上配合多樂氟治療,該組共有男性患者12 人,女性患者共有21 人,年齡范圍在6 ~12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0.44±1.28)歲。
所有患兒家屬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對比組患者行窩溝封閉術治療,醫護人員對患者牙面和窩溝進行蒸餾水清潔,并且對即將封閉的牙面和窩溝進行酸蝕;加壓水沖洗,并且對患者口腔唾液用吸唾器進行清除,棉卷隔濕,隨后利用壓縮空氣對患者牙面進行處理。使用封閉劑涂抹于患者窩溝處,利用專業光固化燈進行牙尖照射,保持20 秒。
研究組患者在窩溝封閉術治療基礎上配合多樂氟治療,窩溝封閉術治療與對比組相同,在此基礎上使用多樂氟(國械注進20152633181)治療,醫護人員在患者完成窩溝封閉術后使用多樂氟護齒劑涂抹患牙處,同時告知患者家屬在30 分鐘內禁止飲食,觀察期一年。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后窩溝齲、鄰面齲發生情況;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封閉劑涂層的脫落情況,包括患者出現完全脫落和部分脫落以及未脫落,總脫落率=(部分脫落人數+完全脫落人數)/總人數×100%
本次實驗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 P S S20.0,其中使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如數據差異明顯,P<0.05 說明統計學意義存在。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后窩溝齲發生概率6.06%低于對比組患者治療后后窩溝齲發生概率27.27%;研究組患者治療后鄰面齲發生概率6.06%低于對比組患者治療后鄰面齲發生情況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后窩溝齲、鄰面齲發生情況[n(%)]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封閉劑涂層脫落率12.12%低于對比組患者治療后封閉劑涂層脫落率42.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封閉劑涂層的保留情況[n(%)]
齲齒屬于一種細菌性口腔疾病,該疾病主要發病群體就是兒童。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如若存在喜吃零食習慣,那么就會容易出現齲齒。臨床中預防齲齒的常用方法就是窩溝封閉術,屬于一種無創方式,主要就是將封閉材料涂抹于患者牙齒窩溝處,從而達到隔離外界物質的作用。多樂氟能夠有效保護窩溝封閉劑,降低患者出現封閉劑脫落的現象[3-5]。
本文通過一年的觀察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后窩溝齲發生概率6.06%低于對比組患者治療后后窩溝齲發生概率27.27%;研究組患者治療后鄰面齲發生概率6.06%低于對比組患者治療后鄰面齲發生情況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封閉劑涂層脫落率12.12%低于對比組患者治療后封閉劑涂層脫落率42.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治療小兒齲齒疾病中應用窩溝封閉術配合多樂氟的遠期效果顯著,患者接受治療后組封閉劑脫落率較低,且患者兒窩溝齲齒發生率鄰面齲發生率較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