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嬋
(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中心衛生院外科 廣東 廣州 511385)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涉及到負重關節面的骨折,臨床上多由外傷導致,癥狀多表現為脛骨平臺關節面的粉碎、塌陷和劈裂,常伴發韌帶、半月板等軟組織的水腫及損傷,對患者的正常關節活動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1-2]。本研究對本院60 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多元化護理干預在脛骨平臺骨折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60 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脛骨平臺骨折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均為Schatzker Ⅰ、Ⅱ型;為新鮮的閉合性骨折,骨折發生后至入院不超過7 天。排除標準:陳舊性的脛骨平臺骨折;合并主要器官功能障礙;精神障礙,無法配合研究的進行。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中,17 例男,13 例女;年齡23 ~67 歲,平均(46.56±8.75)歲。對照組中,16 例男,14 例女;年齡24~69 歲,平均(46.61±8.77)歲。兩組一般資料經比較,無顯著的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術后康復中予以指導常規的功能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①主動鍛煉:指導患者術后1 周內進行有關肌肉和關節的鍛煉。股四頭肌的收縮鍛煉:每次保持收縮10 后再放松,10 次作為一組鍛煉,每天進行3 組;踝關節的屈伸鍛煉:勻速做踝關節的跖屈與背屈鍛煉,每次鍛煉時間為3min,每天鍛煉3 次。術后2 ~3 周進行30°之內的膝關節的屈伸勻速鍛煉,每天進行鍛煉5 次。3 周之后加強膝關節的主動屈伸活動,開始小范圍活動,每天逐漸增加5°的活動范圍,逐漸增加強度讓患者感到輕度的勞累,但不伴隨疼痛為原則。②中藥方劑熏蒸、內服:紅花、丹參、桃仁、赤芍各9g,田七、川芎各6g,生地12g,當歸10g。溫火煎制,取200ml 溫服,每天2 次。藥渣可以加水煮,利用產生的蒸汽熏蒸患者骨折之處。③針灸干預:在患者術后2 周開始針灸干預,患肢處取陰陵泉、陽陵泉、梁丘、委中、巨虛、膝眼等穴位,每次留針30min,每天施針一次,持續兩周時間。
膝關節功能:優:解剖位置復位,關節面比較平整;良:接近解剖復位,關節面基本恢復平整,關節面臺階在1mm 以內;可:關節面臺階范圍1 ~2mm;差:關節面臺階在2mm 以上。Lysholm 評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
用SPSS21.0 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進行組間等級資料間的比較,計量數據用(±s)表示,t檢驗進行比較,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膝關節功能優良率對比[n(%)]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Lysholm 評分變化(±s)

表2 兩組Lysholm 評分變化(±s)
分組 n 疼痛 腫脹 屈曲能力 行走能力護理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前 護理干預后 護理前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 30 19.76±4.56 24.23±5.47 7.79±1.54 9.93±1.57 11.65±4.13 17.67±4.21 22.64±5.74 27.76±6.42對照組 30 19.78±4.61 20.98±5.23 7.81±1.62 9.08±1.35 11.68±4.16 14.81±4.05 22.72±5.78 23.57±6.23 t-0.017 2.352 0.049 2.248 0.028 2.682 0.054 2.565 P-0.986 0.022 0.961 0.028 0.978 0.009 0.957 0.013
多元化護理干預方式具有綜合性、多方位的優點,要求護理人員擴大工作與服務的領域,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護理需求予以優質化、個性化的護理干預[3]。本研究利用主動鍛煉結合中醫方法如中藥內服與熏蒸、針灸,為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術后護理康復鍛煉提供了一個比較多元化的康復方式,多種康復方式綜合作用可以促進患者的康復進程。研究中,觀察組經多元化護理干預后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要高于對照組,表明多元化護理干預可以有效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此外觀察組Lysholm 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這是由于多元化護理干預措施中主動鍛煉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和關節的滑液循環,加快脛骨的再生和修復。因此,觀察組疼痛、腫脹、屈曲能力及行走能力4 項的評分高于對照組,證實多元化護理康復干預措施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及膝關節功能的恢復。
綜上,多元化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脛骨平臺骨折的康復進程,改善膝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