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珍
(南方醫科大學順德醫院附屬杏壇醫院 廣東 佛山 528325)
近年,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對醫療衛生行業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其中臨床護理工作與疾病治療質量存在緊密聯系[1]。骨外科臨床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專業水平與工作經驗直接影響著護理質量,但是護理人員工作中依舊存在部分不安全因素,針對該類因素,需結合護理實際狀況,為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護理方法,并使護理結局更加優化[2]。本文主要針對骨外科臨床護理中常見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對策,詳細報告如下。
將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接收的60 例骨外科疾病患者納入至本實驗中,其中男、女各30 例;年齡取值21 歲~76 歲,均齡值數(44.56±3.14)歲。
及時對患者臨床資料選取、查閱,并對治療期間出現的不安全事件發生狀況進行統計和歸納,同時對不安全事件發生因素進行分析。
對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因素和優化對策進行分析。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 準確分析、整理本實驗結果,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不安全事件出現因素包括兩方面,分別是患者自身因素和護理人員因素,分別有39 例和18 例,占比分別是65.00%和30.00%,見表1。

表1 分析不安全因素[n(%)]
骨科疾病治療期間,患者痛苦明顯,對于骨科疾病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殘疾,所以,骨折疾病不僅增加了患者精神壓力,同時也對其生理造成了影響。骨科疾病治療過程中,聯用護理干預對策,有助于患者負面情緒改善,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3]。但是,護理干預期間,因為護理人員因素和患者個人因素等,進而誘發不安全事件,從一定程度上危害患者,對術后身體正常恢復造成影響[4]。
分析骨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和優化對策[5]:①患者自身原因。針對剛剛入院的骨科疾病患者而言,未全面了解骨科疾病,護理期間,缺乏較強的安全保護意識,進而出現不安全事件。基于此,自患者入院開始,則要求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健康知識,協助患者進一步認識疾病、疾病注意事項等,以便其可以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占比較高,其主要是因為未遵醫囑開展而引起。術后,若未及時遵醫師要求開展,未根據需求鍛煉,極易損傷肌腱功能與關節功能,延緩術后恢復,其中,大多數患者未意識到術后鍛煉的重要作用。對于術后疼痛,并未遵醫囑處理。基于此,應加強對健康知識宣傳,協助患者及其家屬意識到手術鍛煉的作用。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此外,讓患者更加信任醫護人員,盡量防止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②護理人員原因。護理人員因素中,大多數是因為護理人員并未端正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不強,致使患者臨床病癥記錄差異明顯,導致記錄數據有效性喪失,醫師無法及早依據患者病情制定科學、規范的治療方法。基于此,應協助護理人員樹立較強的工作責任感,使其可以明確自身職業的重要作用,針對經過多次教育依舊未改正的護理人員,直接勸退,防止由其導致護理人員產生不端正的態度。
骨外科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不僅對骨科疾病患者治療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導致治療效果降低。對于患者自身因素,應增強患者自我保護意識,骨外科護理期間,將自身保護做好,根據醫師和護理人員叮囑配合各項工作,以此取得顯著治療效果。對于護理人員而言,需擺正自身工作態度,參與到專業技能培訓中,促進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提高,護理期間,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最后,將“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貫穿至醫療護理工作中。
總而言之,根據骨外科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應采取相應措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使不安全事件發生率降低,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加快患者康復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