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婷婷 曹文(通訊作者)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湖南 長沙 410006)
惡性淋巴瘤為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處于快速升高趨勢,因該病可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心功能降低等情況,重者甚至可死亡,須予以及時治療[1]。以往臨床多予以患者CHOP 化療方案治療,但較易引發不良反應,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中醫臨床的深入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淋巴瘤已越來越為臨床所廣泛應用。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2 例惡性淋巴瘤患者為例,予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將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72 例惡性淋巴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成參考組、實驗組,各36 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惡性淋巴瘤,并已排除嚴重臟器疾病及對本研究用藥過敏等患者。其中,實驗組有20 例男,16 例女,年齡33 ~75(51.87±8.04)歲。參考組有21 例男,15 例女,年齡34 ~74(51.92±8.08)歲。經統計學計算后,兩組基礎數據顯示,P>0.05,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可予以對比。
參考組行CHOP 化療方案治療,即:第1d 行靜脈推注750mg/㎡注射用環磷酰胺,第1d 行靜脈推注50mg/m2注射用鹽酸多柔比星,第1d 行靜脈推注1.4mg/㎡注射用硫酸長春新堿,第1-5d 行口服醋酸潑尼松片,100mg/d,21d 為1 周期,共治療6 周期。實驗組行化痰祛瘀散結湯聯合CHOP 化療方案治療,CHOP 化療方案同參考組,同時,于化療間歇期行化痰祛瘀散結湯口服治療,方劑組成:白芍20g、當歸15g、牡蠣15g、夏枯草15g、牛膝12g、蜈蚣10g、紅花10g、甘草10g。水煎煮至300ml,1 劑/d,早晚溫服。化療結束后再持續服用1 個月。兩組化療前后均行昂丹司瓊止吐,并行護胃、保肝等對癥治療。
比較兩組療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患者療效分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其中,經治療,患者癥狀顯著緩解,腫瘤病灶顯著縮小為顯效;經治療,患者癥狀稍有緩解,腫瘤病灶縮小為有效;經治療,患者癥狀未有變化,腫瘤病灶未有改善甚至擴大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加有效率。
以統計學軟件SPSS22.0 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為n(%),計量資料為(±s);差異檢驗:計數資料為χ2,計量資料為t,P<0.05,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相比參考組,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比較差異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相比,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相比參考組,實驗組免疫功能好于參考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注:t 為治療后組間對比。
組別 例數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實驗組 36 治療前 61.87±5.37 38.87±4.29 23.48±3.17 1.59±0.22治療后 68.43±5.31 45.07±5.21 19.65±1.93 2.19±0.02參考組 36 治療前 60.17±5.36 39.48±4.17 23.17±3.22 1.61±0.23治療后 64.54±6.97 40.63±5.60 21.21±2.07 1.81±0.28 t 2.664 3.483 3.315 8.122 P 0.010 0.001 0.002 0.000
相比參考組,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目前,臨床大多經化療治療惡性淋巴瘤患者,其可對癌細胞浸潤、增殖予以抑制從而控制病情進展,但因其毒副作用較大,較難為患者所接受。中醫研究認為,惡性淋巴瘤屬“惡核”等范疇,在治療上應以化痰祛瘀、疏肝散毒等為治療原則[2]。本文所采用的中醫方劑化痰祛瘀散結湯,方中當歸可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白芍可平肝止痛,蜈蚣可通絡止痛,紅花可散瘀止痛,牛膝可祛瘀通經,夏枯草可散結消腫,牡蠣可平淺肝陽,甘草可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將該方劑與化療一起應用于惡性淋巴結治療中可起到祛痰化濕,增強機體免疫力之效,更利于患者白細胞、血小板保持正常,從而提高患者療效。本文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綜上所述,予以惡性淋巴瘤患者化痰祛瘀散結湯聯合CHOP化療方案治療效果頗佳,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及免疫功能提高,且安全性高,可予以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