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平,陳紅燕,龔會凌,朱 墨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超聲科,上海 201199
患者,男性,64歲。因“發現右側睪丸無痛性腫物1個月”于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就診。體格檢查:右側陰囊內可觸及大小約5 cm×3 cm×3 cm的腫塊,質韌,界限清,活動度可,與陰囊皮膚無粘連,無觸痛;左側睪丸無腫大,無觸痛。超聲檢查:右側睪丸大小4.7 cm×3.0 cm×3.3 cm,內部回聲不均勻(圖1),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見豐富血流信號(圖2),右側睪丸外周見無回聲區,最大前后徑4.1cm;左側睪丸大小3.2 cm×1.7 cm×2.1 cm,內部回聲均勻,CDFI見血流信號。超聲提示:右側睪丸不均質增大、血流豐富,右側睪丸鞘膜積液。后于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住院治療。相關實驗室檢查:甲胎蛋白為3.05 ng/mL,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亞基為0.14 mIU/mL,癌胚抗原為4.01 ng/mL。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睪丸腫瘤根治性切除術”,術后病理學檢查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圖1 患者超聲聲像圖
圖2 患者CDFI圖像
睪丸腫瘤分為生殖細胞性和非生殖細胞性兩類。其中生殖細胞性腫瘤占極大多數,約95%為惡性,又以精原細胞瘤最為常見;非生殖細胞性腫瘤甚少見,僅占3.5%,包括纖維瘤、淋巴肉瘤等[1]。睪丸腫瘤多發于生20~40歲,其中精原細胞瘤發病較其他類型的睪丸腫瘤年齡偏大,好發于30~50歲[2]。但在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中,睪丸淋巴瘤是最常見的睪丸腫瘤[3]。睪丸淋巴瘤最早由Malassez[4]報道,多以無痛性的單側或雙側睪丸腫大起病,容易累及附睪和精索。睪丸淋巴瘤可分為彌漫型和結節型兩類,其中最常見的病理學類型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5]。本例老年患者因右側睪丸無痛性腫物就診,超聲發現右側睪丸彌漫性增大、內部回聲不均及CDFI血流信號豐富,結合年齡、實驗室檢查(甲胎蛋白及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正常)應考慮睪丸淋巴瘤的可能性。睪丸淋巴瘤還應與精原細胞瘤、睪丸炎、睪丸結核等疾病相鑒別。睪丸精原細胞瘤好發于青年,病程較長;而睪丸淋巴瘤多發生于老年,尤其是60歲以上,病程較短。睪丸炎往往有發熱、睪丸疼痛等癥狀;而睪丸淋巴瘤常表現為無痛性睪丸腫大。睪丸結核通常有結核病史及低熱、乏力以及病程較長等特點,彌漫結節型睪丸結核可表現為睪丸腫大,回聲減低,分布不均勻,CDFI血流信號較豐富或未見明顯改變[6];而睪丸淋巴瘤病程較短,無明顯發熱癥狀。因此,在發現睪丸腫大的患者時還需結合其臨床特點、聲像圖表現等綜合分析得出結論,確診仍需依據病理學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