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輝
摘 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門課之一,在大學生學業生涯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引領價值和作用。文章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堅定理想信念、培育社會主義道德三方面,對厚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功能進行探討。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馬克思主義;教育功能;優秀人才
中圖分類號:G412;G6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9-0006-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門課之一,也是四門課之首,在大學生學業生涯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引領價值和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國家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一、關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大學生涯短暫而重要,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大學生要學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發展進步、人民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1.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放在首位
人的實踐活動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有其選擇的特定目標,因而人在歷史活動中的選擇是完全自由的。人生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走向,而且人生觀的形成往往取決于社會的現實條件和實踐基礎。大學生要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放在首位,正確的人生觀有利于指導他們從集體、從社會的整體需要出發,去看待事物對人的效用,從而形成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
2.大學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
“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思想是人生觀的最高標準和尺度。社會歷史具有整體性,是由一定的群體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的。中華民族就是創造中國社會歷史的群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社會歷史發展在現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長期歷史實踐中進行的經驗總結和產生的深刻體會。無數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走好中國道路的基礎力量,只有打好群眾基礎,才能夠克服實現中國夢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勇往直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并且每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歷史和華麗篇章。大學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要有敢為人先的魄力和勇氣、積極的學習態度,不斷培養創造能力,提高動手能力。
3.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有意義的人生需要在奮斗中創造,當前有一些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忘記了幸福的本質,失去了奮斗的毅力,享樂主義、攀比之風盛行。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因此,大學生要培養興趣愛好,及時行動,堅持不懈;努力適應新生活,勇于挑戰;面對落后,奮起直追;勤奮進取,找準方法;珍惜時間,確立正確的目標,分清主次;直面困難,勤于思考,積極尋求改變,充滿激情,豐富興趣;制定人生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對工作和自己負責,認真對待,盡心盡力。
二、關于堅定理想信念
科學的理想信念能夠讓人在困境中找到方向,也能讓人在不斷取得勝利時明確自身的定位。
1.信仰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 年手稿)》中強調:“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旦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就會土崩瓦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遠大理想。沒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大學生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潮流,以科學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前進的道路和方向。
2.踐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則是全人類的遠大理想。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也是必由之路,大學生只有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在遠大理想的指引下,先向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不斷靠近,再一步步實現全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和終極目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共產主義理想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對黨員干部“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敬民愛民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修身的要求,“廉不言貧,勤不道苦”立德的要求,還有“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兼濟天下胸懷氣度的要求,對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因此,大學生一定要牢記使命,踐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提升自己的思想覺悟、文明素養、科學素養。
三、關于培育社會主義道德
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于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
1.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成就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風骨和博大氣象。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剛健有為、精忠報國、崇德向善、天下大同、協和萬邦……這些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引領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披荊斬棘、一路前行,也成為我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肥沃土壤。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始終高揚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堅持遠大理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淬煉革命文化,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譜寫了中華文化的新篇章。因此,大學生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進入新時代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們對于美好生活有更高的期許,同時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這就對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并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許多新的重大部署。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新時代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提供了明確的實踐指引。
3.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當發揮社會、高校、學生的合力,注重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體系。有些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用性不足,不能實現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存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性不強、主題不明確、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沒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因此,高校只有合理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的比例,發揮輔導員、政工人員及其他教師的合力,才能提高相關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解決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渠道不足的問題。
四、結語
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建設法治中國離不開每個公民的參與和推動。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使命神圣而偉大,十分艱巨,面臨著種種困難,需要高校做出艱苦的努力。因此,高校要重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趙玉潔,李海青.使命型政黨與人民群眾:在自覺與自發之間——對馬克思主義一個重大問題的思考[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林玉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實踐特性[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5]梁軍偉.“在馬”“信馬”“護馬傳馬”——新形勢下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探討[J].平頂山學院學報,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