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張濤
摘 要:一個句子的各個部分之間在意義上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這種聯系表現為句子各個部分之間意義上的內在規定性,這個規定性就體現了一個語法形式所具有的語義、語用價值[1]。語言形式使用的豐富多樣導致許多語言在實際使用中出現符合語法規律但依舊存在“晦澀”和“別扭”的情況。本文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闡釋“要么把”的句型特點和使用局限。
關鍵詞:句型語義;句型語用“要么把”;語言認知
一、引言
自然語言作為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本質上是人類感知和認識世界,通過心智活動將經驗感受到的外在現實加以概念化,并將其編碼的結果[2]。“要么”是現代漢語表示選擇的重要詞語,“把”字句是現代漢語中經常使用的句式,二者都具備獨特的句型特點,通過認知語言學角度的分析能幫助我們從語義和語用上分析了解“要么把”的句型特點。
二、“要么把”句型分析
(一)“要么把”語義分析
由于“要么把”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要么”的語義特點,因此相對“要么”句型的語義特點來說,“要么把”句型也具備選擇義、建議義、列舉義和推測義。
1.“要么把”表示選擇義時
“要么把”在表達選擇義時和“要么”句型一樣有限選和非限選兩大類。在表達限選時,句子結構為“要么把A,要么把B”或者“要么把A,要么B”,此時句子完整的語義結構為“把A做了就不做B,把B做了就不做A”,其中A和B可能屬于一個問題的正反兩個方面,也可能分屬兩個不同問題的兩個方面,如:
(1)這恰恰暴露了郭沫若對個人主義觀點沒有一種理性的真知,因此要么把個人無限膨脹,要么把個人無限縮小。
(2)要么把不是龍的當成龍,要么不拿龍當龍。
(3)要么把香蕉吃了,要么把蘋果吃了。
“個人無限膨脹”“個人無限縮小”“不是龍的當成龍”“不拿龍當龍”分屬于同一個問題的正反方面,“香蕉”和“蘋果”是不同問題的兩個方面。在表達非限選時,句子的結構為“A,要么把B,要么把C……”,實際表達的語義結構是“A,或者把B,或者把C,……”,說話者不明確指出選擇的結果,如:
(4)美國對待偷渡人員是敵視的態度,要么把他們抓起來,要么把他們遣送回國。
例句中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處理辦法,只是提出可能實行的措施,“要么把他們抓起來,要么把他們遣送回國”。
2.“要么把”表示建議義時
“要么把”表建議義時,句子為“A,要么把B”結構。該類句子的實際語義結構為“A,如果不做A,那就做B怎么樣”。如:
(5)你吃飯啊,要么把這個蘋果吃了也行。
例(5)中要么“吃飯”,如果不“吃飯”,那就“吃蘋果”。“吃蘋果”是說話者提出的一個建議。說話者在提出建議后征求聽話者的意見,語氣上多為疑問。
3.“要么把”表示列舉義時
句子為“要么把/要么A,要么把/要么B,要么把/要么C,……”結構,對A、B、C……多個動作進行列舉。如:
(6)你要么把書看了,你要么把作業寫了,你要么把家務干了,總之你現在不能打游戲。
“把書看了”“把作業寫了”“把家務干了”通過“要么把”句型來時列舉說話者想要聽話者完成的動作行為。
4.“要么把”表示推測義時
“要么”示推測義時,句子為“A,要么/要么把B,要么/要么把C”結構。該類句子的實際語義結構為“A,可能/可能把B,可能/可能把C”,且A多為提出問題或引出話題,B、C多為說話者的推斷或猜想的行為,不一定是客觀事實。如:
(7)根據我的猜測,他要么把錢花了,要么就是富商根本就沒給他錢。
“把錢花了”“沒給他錢”都是“我”的主觀意義上的推測不一定是客觀事實。
5.小結
對“要么把”句型分析可以發現,該句型后面多加人的行為動作,并且與“要么”句型不同,“要么把”沒有醒悟義。
(二)“要么把”句型的“完全”意味
“主動賓”句在轉換為“把”字句后有程度上的差別,那么“要么把”是否存在行為動作完成程度上的差別,如:
(8)你要么吃飯?你要么把飯吃了。
(9)你要么做作業?你要么把作業做了。
由例(8)和例(9)我們可以發現由左側的“要么主動賓”句變換為右側的“要么把”句型后,說話者要求“你”吃飯或者寫作業帶有一種需要全部完成的意味,要求施事者的行為完成程度更高。
(三)“要么把”句型中的假設因素
當“要么把”句型表達推測義和建議義的時候,由于只是對未發生的主觀動作進行預估,因此該句中驅動力可以不存在和受事賓語的聯系,但是該句依舊成立。如:
(10)把沙發買了?要么把沙發買了。
(四)“要么把”的主觀意味
“要么”和“把”字句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觀性,因此“要么把”在使用中也必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1.說話人的情感
“把”字句在使用時說話人的情感有同情、喜歡以及厭惡,而“要么”在使用時更多的是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度,因此當“把”字句的說話人同情和厭惡的情感同“要么”的主觀態度結合起來時,會造成“要么把”句型在使用時表達說話者主觀情緒上的不情愿以及消極的態度,如:
(11)就會迫使企業要么退出競爭,要么把精力用于巴結權貴、組織黑勢力,而不去用于提高產品質量。
(12)你要么把那個蘋果給我吃吧。
“我”想吃那個“蘋果”,用“要么把”句型表達出我對蘋果的主觀意愿上的喜歡,但由于“想吃”是說話者意欲性的選擇,因此整個句子在使用起來時語氣并不委婉而是顯得較直較硬。
2.說話人的視角
“把”字句在使用時表示了說話者主觀上的小量,“要么”句型在使用時選擇權會更多地交到聽話者手上,說話者只是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又根據上文“要么把”句型要求行為動作完成度更高,但該行為不是說話者要求聽話者完成,而是把主動權交還聽話者,由他自己做決定。但當“要么”加意欲性選擇時,語氣較為強硬,因此雖然主觀意愿上說話者把主動權交還聽話者,但依舊存在著不允許拒絕的意味。
(五)“要么把”句型的使用限制
1.“要么”+“受事主語句”句轉換為“要么把”句型
由上文可知,“受事主語”句轉換為“把”字句后有追究責任的意味,并且還表現出說話者主觀上責怪責任人的含義。
2.“要么”+“主動賓”句轉換為“要么把”句型
由上文可知,“主動賓”句在轉換為“把”字句后,當有意識的施事成分做施事主語時,句中存在說話者追究施事者責任的意味但并無責怪的含義,但是當施事者的行為動作存在消極色彩時該句型具有說話者責怪的意味。
三、結語
“要么把”句型在語義上,“要么把”具有選擇義、列舉義、推測義和建議義4種語義;在“完全”意味上該句型帶有一種需要全部完成的意味,要求施事者的行為完成程度更高;在假設因素上,當“要么把”句型表達推測義和建議義時,句中驅動力可以不存在和受事賓語的聯系,但是句型依舊成立,當“要么把”句型表達選擇義和列舉義并且后接可能性選擇時,和表達推測義、建議義一樣,句中的驅動力可以不存在和受事賓語的聯系,則需要該句型遵循“把”字句的使用規則;在主觀性上“要么把”句型在使用中說話者會帶有喜愛或者厭惡不情愿的態度,并且可能會出現出乎聽話者意料的建議;在使用限制上,只有在一定條件下“要么”+“主動賓”句或者“受事主語”句才能轉換為“要么把”句型。
參考文獻
[1]張伯江.從施受關系到句式語義[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6.4:70–80.
[2]吳為善.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3:31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