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平

多年來,體育教研工作在推進體育課程建設、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服務行政部門的教育決策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根據多年來教研工作經驗,感覺“項目教研”不失為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教研方法,現將其實踐后的思考和同仁分享。
一、“項目教研”內涵
通過多年實踐,筆者認為“項目教研”是以具體的教育教學內容為研究載體,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列研究活動,教研目標明確,切入點小,教研主題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由教研員或核心組成員擔任“項目教研”負責人,教師中的中堅力量作為核心組成員(約10人),項目參與者為自愿加入“項目教研”的所有體育教師,每個小組有一名體育教師擔任主持教研活動,其他教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研任務?!绊椖拷萄小睆娜藛T分工和要求,到各項任務完成的時間節點均有明確的安排,教研活動中人人有任務人人有分工,“項目教研”最大限度地實現共享、互補、融合,拓寬了教師的視野,在教研活動中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
二、“項目教研”流程
教研員根據學年(期)教研工作計劃,撰寫項目計劃書提交給核心組,并進行討論。教研員組織核心組成員對“項目教研”的主題、時間及可操作性進行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經過核心組討論、論證,形成正式的項目計劃書,確定1名負責人,根據區域位置或者項目特長分成若干個教研小組,確定組長和組員。根據項目計劃書的主題和時間節點,有序進行各個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將線上和線下教研形式相結合(疫情期間主要采用線上教研活動)。在每個主題教研之后,核心組進行討論,發現問題提出疑惑,提交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根據提交的問題,歸類整理,向對應專業的高校專家或者省級名師尋求專業支持。根據專家指導意見,核心組重新設計,再次進行同樣主題的教研活動,前后兩次對比,總結得與失?!绊椖拷萄小苯Y束后,安排參與者在不同區域進行公開課、微講座、技能展示等展示,宣傳“項目教研”成果。項目負責人在“項目教研”結束之后,不定期了解、考察教研成果在不同學校、不同教師的運用情況(圖1)。
三、“項目教研”實施策略
(一)研制科學高效的項目計劃書
“項目教研”是有計劃有安排的系列教研活動,因此“項目教研”計劃書是不可或缺的?!绊椖拷萄小庇媱潟鶕^內體育教師的實際能力起點和師資水平,綜合考慮教研背景、實施范圍等要素,在項目計劃書里要清晰闡述“項目教研”的主題、目標、次數和時間、日程安排、具體措施、時間節點、負責人、預期效果等,項目負責人可以是體育教研員,也可以是學科中心組成員或者片區教研負責人,實踐證明經常輪換項目負責人教研效果更好。擬定“項目教研”計劃書之前,對教研項目要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了解一線體育教師的真實需求,體育教師最需要提升什么,剖析阻礙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分析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研判教研的項目和教學的關聯度,項目內容不能低級重復,應緊跟教學改革的腳步,要傳遞最前沿的教學改革信息。教研員要審視“項目教研”計劃書的“性價比”,應花最少的時間,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不能因為“項目教研”占用了教學大量的時間,讓參與者做大量的低效重復勞動。
(二)提煉項目主題,提高教研的針對性
“項目教研”是提升體育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催化劑。教研主題主要來源于平時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主題的研究要為日常體育教學、業余訓練、活動組織服務,要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每次教研活動不能苛求解決多個問題,切入點應小,力爭每次教研活動都能解決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學問題,商討出有價值可借鑒的有效措施?!绊椖拷萄小敝黝}有大小主題之分,大主題可以是某一類教材或者某一方面的研究主題,小主題是包含于整個項目教研的大主題之中,是大主題的細化和分支;小主題的選擇應與大主題相輔相成,要符合同類教材前后邏輯關系。如,“田徑投擲類教材教法研討”“體操類教材教學研討”“球類教材教法研討”“室內理論課教學研討”“武術教材教法研討”“模擬課堂的設計與實施研討”等主題。再如,“籃球系列教材教法研討”項目主題下可設計“運球技術教學及其運用教法研討”“傳球技術教學及其運用教法研討”“投籃技術教學及其運用教法研討”“技術組合及戰術運用教法研討”等小主題項目研究,圍繞這些主題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沙龍”“教學觀摩”“微課展示”等項目教研活動,讓參與者圍繞主題進行深入討論和探究,活動結束之后能讓參與的教師對這一類教材教法有較為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能借鑒更多的成功做法,并運用于日常教學中。
(三)明確教研任務,人人都是教研主體
“帶著任務參加教研活動”是“項目教研”的主要特征之一,參與者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都要有明確的任務,這個任務清單都是結合自身能力起點和專業特長而指定。一般在正式教研活動之前,教研員或者項目負責人會單獨聯系與會對象,告知本次教研活動的目的和主題,把公開課的教案提前發給與會者,要求所有參與者提前收集與教研主題相關的資料,帶著豐富的資料參加教研活動,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教師鞏固專業知識拓寬知識面的過程。如,教研活動主題“籃球技術戰術化教學——以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為例”,要求參與者提前了解行進間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技術動作結構、運用時機和價值、易犯錯誤等相關專項知識,便于在交流時能合理運用。
在許多教研活動中,為數不少的參與教師都是“圍觀者”,為杜絕這種現象,教研活動正式之前,“項目教研”組織者要布置任務,在活動中每名教師要有具體的責任分工,讓每名教師都處于工作狀態,而不是“圍觀者”。如,在聽課過程中,安排不同的人員進行聽課記錄,有“技能展示組”“教學語言組”“負荷測試組”“糾錯評價組”“場地器材組”等,每個組別的教師重點關注本組任務,及時記錄相關情況,然后在點評課時作專項點評,不發言的要及時把記錄表上交給教研員。這樣每名聽課教師都有任務,在聽課過程中,關注度就高,同時評課的指向性也強,也可就某一部門內容深入挖掘,這樣指導性強,不會造成浮光掠影的現象。
一次主題教研活動結束之后,要安排專人了解教研所達成的共識在不同學校的落實情況,學校的創新舉措有哪些,又出現了哪些新的問題,把問題匯總,進行反饋信息收集目的是為二次教研收集素材和提供思路。在二次教研之前及時向相關專家團隊尋求專業支持,通過一些案例研析,糾正一線教學中的一些誤區。
(四)跳出學科界限,多渠道獲取優質教研資源
“項目教研”可以跳出學科界限,體育與健康學科可以和其他學科融合教研,學科之間有共性也各有特點,“跨界教研”能讓體育教師開拓眼界,汲取其他學科教研的方法,基于本學科的教學方法審視其他學科的教學,通過觀摩其他學科的展示獲取更多更精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如,科學課的分組實驗,在實驗中如何進行分工合作,快速完成實驗任務,這些與體育與健康學科中的合作學習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再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技能研討,可以與語文、計算機等學科聯合教研,演講(語言表達)、課件制作是規定比賽項目,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英語教師的演講,從演講稿、表達形式到個人綜合表現都能吸取到可借鑒的東西,可以向計算機教師學習課件制作技巧。
(五)展示教研成果,促進“項目教研”落地生根
經過一個周期的“項目教研”,參與教師是否真正有收獲,能否將教研的成果和自己的個性認知相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專業素養和能力是否通過“項目教研”得到了一定進步,有待于實踐考證。檢驗“項目教研”的成效,可以通過成果物化的呈現,促進教研活動落地生根。
1.“三個一”展示。項目教研組可以要求每名參與項目教研的教師根據“項目教研”的內容撰寫一篇教學論文,在一定范圍內開設一次有關項目內容的公開課和微講座,通過“三個一”展示要求,讓體育教師帶著任務真正參與到“項目教研”中,在教研過程中做有心人,而不是旁觀者,長期如此,體育教師對不同教材的教學都能做到駕輕就熟,課堂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2.讓所有參與“項目教研”的教師將教學論文、觀摩隨想、公開課教案、講座視頻、公開課視頻上傳到區域學科網頁“項目教研”專欄上,與全區教師共享,及時交流,同時也為以后考核留下寶貴的影像資料。每個項目教研結束之后,可以制作教研美篇,向外宣傳擴大影響力。教研員可以對所有參與“項目教研”的教師,根據所負責的項目發放相應證書,既是對體育教師工作的肯定,也豐富了體育教師個人專業資料,教師的積極性會被大大調動。
四、“項目教研”的注意事項
(一)“項目教研”要讓體育教師知道教研的“前因后果”
很多教研活動,觀摩教師看到的都是“雕琢”過的公開課和現場展示,至于為什么要安排這個主題的教研活動、公開課之前的課堂教學真實情況如何、本次項目教研活動之后教師有哪些理念和行為上的改變,等等問題,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是不得而知。因此,“項目教研”要在項目計劃書中詳細介紹教研的背景和目的,在教研過程中要讓執教教師介紹“原生態課”和磨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應通過體育與健康學科專業網站專題欄目展示教師的教學行為記錄,包括視頻和文字材料,這樣的教研體系則顯得較為完整,讓全體參與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教研主題“如何提高體育課中的練習密度”,這樣的主題提出是基于“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提出的大背景,可以讓體育教師先行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二)“項目教研”要基于體育教學的真實環境和真實問題
“項目教研”的主題來源于一線教學、服務于一線教學,教學中的實踐問題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觀察和課后的及時反思,同時也來源于學生的反饋,這些問題都是真實的教學問題,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價值和操作性。因此,“項目教研”組應該及時收集這些真實的教學問題,由此確定相應的教研主題,在項目教研過程中,要基于真實的教學環境研究真實的教學問題,研討過程中要讓參與者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真實感受進行點評分析,從中找出共性化和個性化的問題,集體通過實證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三)教研員在“項目教研”過程中要注意“角色”轉變
以往的體育教研,都習慣于教研員“一言堂”,教研員的認知與理解決定了后續教學行為的方向。“項目教研”是一線體育教師、學生、專家導師和體育教研員的深度合作研討,在共同教學探討中,教研員由“發號施令”“教學指導”轉變為“專業支持”,教研員作為“合伙人”,為學校、教師、學生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現代化的服務,在項目教研過程中,要營造平等的教研氛圍,培養參與者質疑的批判意識,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教研要與時俱進,不能穿新鞋走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