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隨著各地開學時間陸續確定,暑假即將結束,在線教育機構的流量大戰也將轉入下半場。一些學生可能隨著開學和線下培訓機構的開業而回歸線下。如何走得更遠,成為每個在線教育公司必須面對的問題。
有些在線教育公司已經意識到,要慢下來,做好長跑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依托日新月異的科技,直面發展中的痛點,擁抱未來的變化。
“互聯網+”興起后,為教育這個慢行業帶來了快節奏,一場場流量大戰盡顯互聯網本色。增加流量,擴大規模,成為頭部企業,是每個互聯網企業的野心。
作為互聯網連續成功的創業者,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深諳互聯網的玩法,但他卻稱自己一直在抵制誘惑。
“沒有足夠多的好老師,就不要開那么多班;不能服務這么多人,就不要先拉進來這么多用戶。可能是因為競爭大導致壓力大,因此有些公司會做一些變形的動作,的確失去了當時的初心。”羅劍說。
羅劍闖進教育行業的動力來自自己的孩子,想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這也是他的初心。在他看來,一般互聯網企業是機器服務人,但在線教育是人服務人,也就是得提供一定的人力資源,才能服務好用戶。

鯨魚外教培優首席執行官吳昊
一般來說,在線教育有4種模式,一對一、小班課、大班課及AI課,這4種模式之間有很大區別,發展模式也不一樣。
火花思維主打小班課,羅劍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今年的疫情確實讓公司獲得了更多用戶,但火花思維一直在控制增長。“我們是人服務人的行業,每個月能招聘、培訓的老師有限。為了用戶體驗,寧愿慢一點也要將品質做出來。”
掌門教育首席執行官張翼也強調慢下來,沉淀出優質的產品。“過分關注流量的增長,可能會干擾企業對核心動力的聚焦。”他認為,“不怕慢”,沉下心踏實鉆研,才能實現產品最優質化,教學效果才能做到最好。
今年7月,人社部公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在線學習服務師備受關注。對于在線教育公司來說,在線學習服務師是他們的軟實力。隨著在線教育的井噴,人才爭奪戰也開始上演。
在線教育頭部機構的招聘勢頭十分猛烈。新東方稱在春季招聘中招募3000余人,猿輔導宣布面向全社會開放一萬多個就業崗位。掌門教育推出“萬人云招扶持計劃”,開放15000+就業崗位及100多個中高層核心管理崗位,輻射全國范圍內就業需求,涉及教學教研、教務管理、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市場運營等多個領域。
然而,優秀的人才是有限的。鯨魚外教培優首席執行官吳昊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公司最大的挑戰還是人才。“我們各個模塊能獨當一面的核心骨干始終處于比較欠缺的狀態。另外,像今日頭條等跨行業進入教育行業的公司也在爭搶人才,給我們招攬人才帶來挑戰。”
羅劍也坦承,目前公司最大的問題在于如何持續招聘合格、優秀的老師。
“隨著公司規模擴大,作為企業需要不斷挑戰自己的管理半徑。目前,公司有3000多名上課老師和1000多名輔導老師,這個數字到年底或許會增加到5000。但火花還是一個成立僅兩年多的公司,對這樣大體量老師的管理,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羅劍說。
他告訴記者,目前師資招募速度還不錯,但隨著學生數的繼續增長,始終要面對如何招更多老師的問題。
一些在線教育公司已經開始高薪搶人。8月5日,網易有道精品課發布了2021屆校招職位,招聘信息顯示,“高中大班課主講老師”職位年薪50萬起,優秀者年薪可超過100萬,K12小初學段主講老師薪資也在40萬至100萬之間。
雖然在線教育獲得了爆發性增長,但對于孩子來說,網課并沒有看上去那么美。
事實上,網課往往是家長購買,孩子學習。有些孩子在上了一段時間后,會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可能產生心理問題。
“家長對課程效果的追求是沒有窮盡的。”子曰語文創始人涂矩說。孩子希望課程好玩有趣,家長希望課程有效,那么,好的在線課程只能二者兼備。
“好的網課打磨是非常難的,趣味性和難度都需要打磨。很多內容在線下可以教,在線上就不適合教,如九連環。現在很多網絡課程沒有做好準備,從教學內容到教學形式都沒有好好打磨,造成用戶體驗不好。”羅劍分析。
“用戶體驗”是他反復強調的,也是他作為一個互聯網人的心態。他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在線課程的效率和效果都會更好。比如,在線下的小班課,十幾個小朋友一個班,每次只能請一個人回答問題、做演示。但在線上是各做各的,老師可以同時看所有人的演示,這是效率的極大提升。
“做精品課程,每一節課都要重金打造,反復迭代,確保輸出高品質內容。這些是線下學校和機構很難做到的,也是在線教育存在的價值。”好奇星少兒創客聯合創始人戰曉冰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在線教育公司重品質的同時重視服務,不斷提高上課體驗,才能走得更遠。”
“如果一個在線教育公司要長期地好好干下去,一定要注重效果、服務和口碑。”涂矩說,“不好好做產品,一味沖流量、拿融資,最后只會是一地雞毛。”
吳昊認為,在線教育產品包含3個方面,一是教材和課程,二是教師,三是教室(互聯網產品)。“用戶看重的首先是教師,其次是課程培養目標,互聯網產品則是很好地賦能,提升用戶體驗和效果。”
在他看來,無論是否有疫情,整個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不會變,用戶的需求依然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從長遠來看,教學產品和效果好的機構,會獲得更多市場紅利,在競爭中處于更具優勢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