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第一本體育雜志,在這里誕生……
1950年7月,新中國第一本體育專業雜志《新體育》創刊。毛澤東主席題寫刊名,從創刊號起一直沿用至今。朱德為《新體育》題詞“提倡國民體育”。
1955年4月,《新體育》從月刊改為半月刊。
1956年2月16日,春節期間,新體育雜志社與新華社、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新聞單位和有關部門舉辦北京市勝利杯環城賽跑,全長12000米,1400人參加。
1956年,舉重選手陳鏡開在上海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成為新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運動員。《新體育》特派記者采訪報道了這次比賽。
1957年春,周恩來總理翻閱《新體育》,表揚一位中學老師寫的文章有自我批評精神。
1958年我國被迫中斷與國際奧委會的正常關系后,1963年新興力量運動會、1966年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和乒乓球等單項世界比賽,《新體育》都派出記者采訪,作了大量報道。
1960年,《新體育》特派記者隨中國登山隊,進軍珠穆朗瑪峰。
1962年7月,《新體育》恢復為月刊。
1966年10月,《新體育》出版227期后停刊。
1972年10月,《新體育》從228期起復刊。
1980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宋慶齡為《新體育》創刊30周年題詞:“為了建設祖國和謀取人類幸福作貢獻,必須講強身之道,堅持體育鍛煉。”
1980年6月27日,《新體育》創刊30周年茶話會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譚震林、許德珩,全國勞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王崇倫,數學家陳景潤以及王光美、李谷一等出席,發表熱情講話。
1980年,《新體育》創辦“新體育杯”圍棋賽,這是我國新聞界舉辦的第一項圍棋比賽。同年,《新體育》與《羊城晚報》、中國象棋協會聯合主辦“五羊杯”全國象棋冠軍賽,成為象棋傳統賽事。
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杯冠軍。《新體育》以特輯集中報道,首次突破100萬份。
1981年,《新體育》組織首都30年教齡體育老師座談會,這一不被關注的群體開始進入輿論視野。
1984年起,《新體育》與中國圍棋協會、日本棋院聯合主辦中日圍棋擂臺賽,共11屆。這是中日圍棋交流最高規格的比賽,中方以7勝4負獲勝。棋圣聶衛平創11連勝紀錄。該賽事對提高和擴大我國圍棋運動的國際影響,趕超日本起了很大作用,全國各地由此掀起經久不衰的圍棋熱。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新體育》首次特派文字和攝影記者采訪奧運會。
1984年,《新體育》與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聯合舉辦世界十名最佳運動員評選活動,以后成為體育傳統活動,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
1980-1985年,《新體育》姐妹系列刊物《健康之友》、《武術健身》、《圍棋天地》、《中國排球》等陸續出版。
1985年,《新體育》被《北京晚報》讀者評為最喜歡的全國十大雜志之一。
1985年,國家體委授予新體育雜志社“體育運動榮譽獎章”,是新聞出版界第一個獲此榮譽的單位。
1987年,國家體委授予新體育雜志社“全國體育宣傳先進單位”稱號。
1988年,《新體育》和中國高爾夫球協會聯合舉辦首屆國際高爾夫球邀請賽。
1989年,《新體育》與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聯合主辦首屆全國體育攝影十佳評選活動,這是新中國成立40周年規模最大的一次體育攝影評選。
1995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分別為《新體育》創刊45周年題詞。江澤民的題詞為“勝不驕,敗不餒”。李鵬的題詞為“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大力增強群眾體魄”。
1995年,《新體育》獲得新聞出版署“首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獎”,是全國知名體育刊物中唯一獲獎者。1999年,《新體育》在第二屆評獎中蟬聯此獎。
2003年起,《新體育》改成大16開本,全彩印刷。
2011年底,新體育(北京)傳媒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新體育》內文容量在經歷了多年的不斷擴充之后,增加到112頁。
2013年,《新體育》主辦首都30年教齡體育老師座談會暨青少年體育論壇。130多位體育老師受到表彰,另有70多位校長參加了論壇。
2016年4月,《新體育》創刊800期,當期刊載紀念專題。
原《新體育》總編輯

原《新體育》副總編輯

原《新體育》編輯記者

現《新體育》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