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生 徐曉宇 吳金華 謝達城
摘 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提出與實施,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贛州憑借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資源優勢,正大力地推動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本文通過對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的有力分析,基于“一帶一路”發展環境,研究了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策略,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策略
1 “一帶一路”發展背景
“一帶一路”是于2013年9月及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提出,其中,“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是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目的是通過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鮮明旗幟,積極發展和鞏固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努力打造成為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1]。在這個戰略設想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的合作交流與日俱增,經濟融合將不斷加強。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產銷國,并擁有世界最龐大的汽車市場。近年來,隨著世界能源及環境危機的變化,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中國的一些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因其多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積累的經驗優勢以及技術優勢,正逐步開始布局海外市場,“一帶一路”倡議被行業普遍視作新能源汽車加速“引進來”“走出去”的重大發展契機[2]。
2 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
贛州位于江西省最南邊,被稱為江西省的“南大門”,自古就有“五嶺之要會”“閩粵之咽喉”的美譽,同時,它也是閩粵桂湘等省通達運河的主要通道以及物資運輸的主要集散地,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陸上絲綢之路陸海互聯的重要通道。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蘇區振興發展戰略的推動和實施,贛州的經濟發展也因此獲得了一次空前的發展機遇。根據2017年江西省所發布的《關于支持贛州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實施方案》中,明確了贛州對接融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支持其打造成“一帶一路”重要的節點城市[3]。
贛州市具備良好的制造產業發展基礎,轄區內人口眾多、地質礦產資源豐富、科研院所較多,這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推廣提供了天然的基礎[4]。在“一帶一路”發展倡議背景下,贛州市提出了“主攻工業、三年翻番”的發展口號,進一步提出要把贛州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打造成千億的產業集群,并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主攻工業、培育經濟新動能的戰略產業之一。自2015年起,已經規劃和完成了總面積多達35.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的建設,成為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陣地[5]。根據現有產業的空間布局和規模來看,贛州經開區重點發展汽車整車、動力電池,章貢區以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及零部件為主,南康區則主要發展新能源專用車,贛縣區、會昌縣、大余縣則發展動力電池配套材料產業。目前,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已經形成了協同聯動、上下串聯的態勢。在整車項目上,贛州市已引進了國機智駿汽車、山東凱馬汽車、昶洧新能源汽車等有關項目;在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方面,贛州市已有以孚能科技為代表的行業龍頭企業;在電池材料以及電池的回收綜合利用等配套方面也出現了如云鋰材料、石磊氟材料、騰遠鈷業、豪鵬科技等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并引進了南京科孚納米石墨烯應用材料和瑞富特負極材料等項目。贛州現有的一批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如福格機械、群星機械、經緯科技等,也都在向新能源汽車方面積極轉型。
雖然贛州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巨大、發展迅速,但與北上廣深等發達地區相比,仍有極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產業鏈結構還不夠完整
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主要的優勢體現在在整車和電池環節,但在驅動電機、電控系統、充電基礎設施、后服務及原材料的供應等環節上均存在劣勢,這類企業數量目前還是太少,對整個產業鏈的協作發展存在不利的條件。
2.2 創新能力不足,活躍度較低
電池、電機及電控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部件。目前,這些關鍵的零部件大都從國外或其他地區采購,創新能力的缺乏,嚴重制約了本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另外,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在合作開發上程度不夠;地方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力量分散、溝通不足,使得創新能力及創新的活躍度低下。
2.3 產銷量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贛州新能源產業主要以生產純電動汽車為主,前期投入較大,后期產銷量較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導致企業生產成本較高,從而使得新能源汽車和相關配套設施整體售價偏高,與傳統汽車競爭的情況下難以產生價格優勢。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還正處于初級階段,社會消費量較少,使得企業的銷售額較低,企業盈利能力有限,企業盈利周期較長。
2.4 競爭優勢不明顯,招商引資較為困難
近些年,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而且各自的支持力度都比較大,相比之下,贛州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無法體現出其競爭優勢。自2015年開展以來,在招商吸納投資的產業鏈中,主要是圍繞整車和電池這兩大環節,在其他的產業鏈環節中明顯出現脫節現象,這使得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其他發達地區之間的競爭處于劣勢,招商難度加大。
3 “一帶一路”背景下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策略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贛州應當緊緊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努力推動和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根據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3.1 完善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效應,促進和實現產業全面發展。在本地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繼續保持整車及電池兩大環節的優勢,并加強電機系統、電控系統等整車關鍵零部件環節的發展,使整個產業的生態得到良好發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知名的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進駐贛州,提升贛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知名度。
3.2 加強企業的創新能力,為行業打造有技術代表性的龍頭企業。積極發揮贛州重點企業如國機智駿汽車有限公司、孚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領頭輻射作用,營造良好的產業創新發展環境;同時,積極學習和吸取國內外一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及時轉化利用;學習和探索企業的創新發展路徑,不斷提高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及資本融合能力。
3.3 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龐大市場,積極對接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際貿易。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可通過政策合作給以一定的價格優勢,加大對優質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提高國外對贛州新能源汽車的認識,以產生更大需求。
3.4 鼓勵新增有關新能源汽車企業,為贛州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利用本土傳統汽車長期發展的產業優勢,積極鼓勵和推動企業的快速轉型,逐步形成本土企業特色;同時,積極發揮贛州本地科研院校及科學研究機構的創新優勢,努力打造出一個產、學、研結合的協同發展體系,為贛州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更大力度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4 結論
綜上所述,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應繼續以自身的優勢為基礎,并抓住“一帶一路”的時代機會,加快產業“引進來”“走出去”的步伐,成為帶動贛州市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廳科技項目(GJJ181272); 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9107);贛州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 18102);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重點科技項目(JXYY-KJ-201702)
參考文獻:
[1]王卉.“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去”戰略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9(3):38-39.
[2]李朋飛. 重慶汽車產業“走出去”的策略選擇研究—基于“一帶一路”背景[D].重慶:重慶市委黨校,2018.
[3]劉秋生,張元青,徐曉宇,謝達城. 贛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今日財富,2018(16):10.
[4]張曉琪. 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現代商業,2018(30):93-94.
[5]劉章棋,周健,唐學鑫. 瀘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9(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