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引入傳統建筑文化,是一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表現,預示著我國建筑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傳統建筑文化在提高現代建筑設計水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被越來越高的重視。本文通過分析傳統建筑文化對于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意義,指出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創新誤區,闡述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創新體現。
關鍵詞 傳統建筑文化;現代建筑設計;傳承;創新
1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意義
首先,傳統建筑文化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獨特思路。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為例,在設計理念上,中國館就很好地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理念,這與蘇州園林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而斗拱“榫卯穿插,層層出挑”的結構方式,更是在我國如天安門、鐘鼓樓、應縣木塔等傳統建筑中多有應有,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中國館主打的紅色,更是與故宮紅一脈相承。可以說,中國館設計的成功,是傳統建筑文化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獨特思路的重要例證,符合現階段人們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定義與期望,充分體現了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意義[1]。
其次,傳統建筑文化為現代建筑設計提高了地域適應性。建筑設計的成功與否需要世人的評判,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域都有獨特的建筑文化,每個地域的社會和人民都有一套審美標準與體系。無論是北方建筑的大氣磅礴,還是南方建筑的精細別致,都只有在適合環境下才能體現應有的美感和價值,加強對于傳統建筑文化的研究,是避免現代建筑設計出現南橘北枳情況所必需的功課。
最后,傳統建筑文化為現代建筑設計明確了方向。用一個不十分恰當的詞語——“以史為鑒”。雖然隨著建筑技術、材料等的不斷更新,原來一些不可能實現的構想在建筑行業已經成為可能甚至建設完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傳統建筑文化依然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借鑒,避免了許多誤區和彎路,明確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提供了地理環境分析,格局構建方案,人文風土傳統,文化內涵融合等內容的借鑒,為現代建筑設計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料,培植了豐沃土壤。
2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創新誤區
(1)只重形式而忽略內涵。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只看重形式,雖然傳統建筑中的構件、裝飾、色彩等都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其中,但是更為深層次的內涵意義才是傳統建筑文化由內而外散發的魅力真核,無論是“和諧共生”“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還是專注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應該是形式之外,更應該被看重的傳統建筑文化。
(2)崇洋媚外,盲目模仿。不可否認,西方建筑文化有自己的特點與文化傳承,但是目前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有部分設計人員過度崇洋媚外,不加思考與考證,基本采取“拿來主義”的方式,存在大量抄襲和盲目模仿的設計方案[2]。
3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創新體現
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創新體現可分為建筑元素和建筑結構兩個方面,建筑元素可分為建筑構件、裝飾、顏色,建筑結構可分為空間、立面,具體分析如下:
(1)建筑元素。①建筑構件。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為例,在中國館中,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斗拱、基座、柱子、墻體、門窗等建筑構件都得以應用。俯瞰中國館,傳統建筑中的斗拱構件被賦予了新的“東方之冠”主題意義,具體在“斗冠”造型中得以傳承與創新。不僅如此,中國館頂部經緯分明的平面網格結構,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建筑故宮遙相呼應,呈“九宮格”布局,這也是傳統建筑構件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創新體現。②建筑裝飾。建筑裝飾物簡單來說如燈具、家具等,多是室內物品,對于其的傳承與創新,在各地市博物館內體現得尤為明顯,為了體現博物館的歷史文化氣息和底蘊內涵,營造良好地文化氛圍,博物館內部裝飾物多采用仿古造型,在一些從歷史上就擁有獨特建筑風格的地區,還會重點結合本地傳統建筑文化特色,比如,蘇州博物館的內部裝飾就多體現江南水鄉的韻味,古今結合,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交融。③建筑顏色。顏色是建筑的第一標識,優秀的顏色搭配能夠使建筑醒目難忘,在我國歷史上,建筑顏色代表著一種社會秩序,黃綠瓦面,朱紅墻柱,白色欄桿等等,都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為例,“故宮紅”的使用,賦予了中國館獨特醒目的色彩標識,而且,紅色在我國歷史之上是皇家顏色,代表著正統與尊貴,這也體現出中國館的不同凡響。顏色搭配不是簡單地“好看”就行,在傳統建筑文化當中對于顏色的應用與理解,是現代建筑設計中需要鉆研的課題。
(2)建筑結構。建筑的空間設計。這里多提到的空間設計,是針對建筑群落或大型建筑項目而言,由于建筑本身體量巨大,所以帶來了空間設計的可能性。在傳統建筑文化中,北方對于空間的設計講求規矩端正,而南方則力求突出空間設計的精致美感,各有千秋。以杭州黃龍飯店為例,其不同于傳統高檔賓館大氣磅礴,高端奢華的空間設計方式,而是沿襲江南水鄉庭院建筑設計的模式,輔以傳統水墨畫的創作思路,適度留白,于空間之中穿插自然風光,使飯店主體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使空間設計給人以“透”的整體觀感,可以說是通過巧妙的空間設計,實現了傳統建筑文化中的意境與現代建筑中的實用的結合。
建筑立面設計。建筑的立面設計主要體現在建筑物的外觀造型,諸如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三層流蘇立面,其設計靈感來自于中國傳統的戲院建筑,而中國美術學院象山學院的某教學樓立面設計則是采用了“蜀道環山”的傳統設計理念,采用外置的連廊將各樓層連接,一方面起到了高效和方便的行動作用,另一方面也使整個建筑立面充滿特色[3]。
4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對于傳統建筑文化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意義及存在的誤區有所闡述,對于傳統建筑文化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創新體現有所展開,希望通過本文,能為今后我國建筑設計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形成良好地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嚴順玲.簡析中國傳統建筑材料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3):25-27.
[2] 賀永玲.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4):1471.
[3] 呂蕓昊.建筑規劃設計中傳統文化的應用淺談[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