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自2017年開始政府下發相關批文表示要將運河這一祖先留下的人文遺產進行妥善保護。中國的古運河都是人工開鑿以長途運輸為主要目的,其中廣為人知的中國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河流,而是貫通無數支流的運河體系,包含了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以及浙東運河這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常州段的運河是在公元前495年就開始進行開鑿的,這一段的運河全長有170余里,并且在之后的朝代演變中也在不斷地擴張、變化,也曾多次改變線路。現今的常州段運河貫穿了城市的西東兩個方向,總長超過了23千米,也是現今京杭大運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運河流域中包含了不少人為或是天然的資源以及名勝古跡,其中申報世界級文化遺產的就包括了31個遺產區以及27段河道,是中國大運河中的歷史瑰寶,運河發展的活標本。其中承載了歷史歲月、文化精神、物質演變的文化內核,因此為了妥善發展就需要將傳承與開發并舉,才能在保護歷史遺跡的基礎上,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價值。
常州段大運河承載的歷史文化內容
文化遺產是由歷史的演變遺留下來的精神或者物質上的財富,它是在歷史長河中反映時代文化、藝術以及科學發展的直接載體。運河的發展與人民生活的變化緊密相連,其中知識、技術、習俗、文化的傳承就會逐漸形成非物質文化。在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相關公約之中也有顯示,歷史遺跡、建筑、文化遺址其中會包含建筑風格、雕塑、書籍、書法或者繪畫作品、具有歷史價值的雕刻、銘文都是具有研究意義和價值的。在保護的過程中任何團體或者個人都不能占為己有。在政策支持下現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進行了分類,其中包含了: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雜技、傳統的醫藥學以及歷法,在民族方面還包含有民俗禮儀或者節慶活動。人們依賴于現代化的模式將這些非物質文化以音像制品或者影像制品的形式傳承下來,促使其進一步開發。
大運河特色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利用價值
運河在國家歷史上是為了適應交通發展而產生的,往往會將經濟以及政治中心緊密相連,為當代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現今的大運河是在人工與自然條件下共同完成的工程,其中不僅蘊含了美麗的自然遺產,還兼顧了當地的文化遺產以及周邊衍生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運河有著較大的規模,且內容多樣化,涉及到文化的范疇比較廣泛,為了加強運河的遺產保護措施,政府頒布了相關法律規范大運河遺產的管理、繼承以及利用,促進大運河沿線經濟實行可持續發展,保障經濟發展水平與運河的保護能夠共同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提升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同時借由繼承文化遺產的內容發展自身經濟,傳承并利用文化遺產的效用,促使兩者相輔相成。
在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要注意到“活態傳承”的應用,這是一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像是博物館式的保護模式,是將物品移動到博物館之內進行靜態化的文化遺產保護,這種方式不會改變周邊環境,而是在環境的發展支持下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保護的過程中活態傳承是與文化遺產保護最貼合的模式,不僅能夠保障有形或者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利用,還能保障居民正常的生活不會受到破壞,即便是在現代生活環境中也能有效發揮自身效用。
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中也會應用到活態傳承的模式,運河發展少不了自然以及文化雙方的元素進行融合,這就促使運河文化遺產具有動態以及鏡頭兩種特性,博物館式的保護方式并不適合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因此就需要進行活態的延續工作,整合運河自身的資源,提升運河在文化領域中的影響力,創造具有更高價值的運河文化符號,促使古老的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命力。
京杭大運河常州段文化遺產保護現況
京杭大運河中的常州段是常州本地的母親河,這一段開鑿歷史甚至比京杭大運河全線通航更早,是在公元前495年吳王夫差西征的過程中開鑿出來的,正是這段河流成就了常州歷史文化、街巷構造、城市格局。
在2004年常州市斥巨資進行運河文化創新的保護、開發以及整治工程。工程之中,首先是將常州市內的這段河流進行了南移改線的建設,增大航道口的寬度和深度,增加了運河的通航能力。
第二,在工程中修復了當地的明長城,同時完善了周邊幾座著名橋梁的修復以及保護工作,此外還完成了周邊園林、寺廟、河堤的修整,加強文物修繕工作,在此期間多項工程都榮獲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項目的榮譽,將運河沿線的文化遺產進行了二次開發,促使周邊更加穩步發展。
第三,工程中利用運河自身的優勢開發了親水旅游項目,開發出全長十二公里的三河三園親水之旅,促使當地旅游的發展,游客可以通過游覽了解常州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以及文化遺產。
第四,在2008年時常州市結合自身的地域優勢發展運河歷史文化為基礎的產業帶,該產業帶立足于運河的發展,圍繞著運河文化、工業的遺留、創意產業進行了當地工業以及文化遺產的改造工作,同時建立了工業旅游景區以及國家3A級景區,打造以運河為主的歷史風韻老街。
第五,將常州段運河當中南岸的環境進行治理,將其劃分為五個景色各異且富于內涵的功能型段落,每一個段落都有各自的主體進行呈現,運河依賴光影效應以及投影裝置展示文化傳承的歷史故事,同時運河周邊河堤上的觀賞性景點也安排了夜間照明,能夠在游覽的過程中了解當地運河的發展過程,同時體會夜幕中常州市的古風古韻。
京杭大運河常州段的保護工作是將傳承與發展并舉,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因此依舊在不斷地持續優化之中,主要的目標就是在保留運河本身的運輸功能基礎上,開發相應的旅游項目,提升運河沿岸居民的生活品質,同時提升文化遺產的認知范圍,促使更多的人了解當地的文化遺產,進而自愿自發地進行保護,將運河中體現出的特色文化進行活態傳承和保護。
在京杭大運河常州段的保護過程中,側重點在于傳承以及發展,現今的常州段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開發利用已經獲得了初步成效,不僅促使運河文化遺產得到了活態傳承的保護,還進一步帶動常州市的經濟發展,將保護文化遺產與發展經濟效益相結合,提升常州市自身的文化實力。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