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偉



文化品牌近年來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熱點,天津是大運河的流經地,依托大運河形成了自身獨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當地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動當地的非物質文化品牌建設,如今已經能夠看到成效。當然在發展中仍舊有一些難題存在,但只要堅持,天津非物質文化品牌走向輝煌指日可待。
大運河是著名的文化遺產,在古代的時候它就推動了沿線城市的發展,到了近現代大運河所留下的文化遺產依然能夠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并形成沿線的文化品牌。
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品牌建設的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現存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它的修建歷經了千余年的時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在今天的揚州附近就已經形成了一條小的運河,這是京杭大運河最早的開端。到了隋朝的時候大運河基本被建成,成了當時運送材料的一個重要交通線;明代時又對運河做了修正和擴大,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運河。在過去的千年時間里,京杭大運河推動了沿線的經濟發展,依托著大運河的運輸功能,它的沿線城市漸漸變得富足起來,早在明清時期大運河沿線的部分城市就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品牌,并一度成為皇家專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市不再僅依靠運河得以發展,而是有了更多其他的發展方式,于是這些特色品牌漸漸地衰落下來。直到2014年之后,人們又開始漸漸重視起運河沿線的特色品牌,這是因為大運河在2014年的時候大運河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成為一個文化名片。
近些年來,國家也逐漸重視起京津冀地區的經濟建設,對于天津當地來說,建設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品牌不僅可以保護大運河這一文化遺產,更是可以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帶動當地的旅游業,形成特色品牌提升本地的吸引力。
大運河天津段特色品牌發展歷史
上文說到大運河天津段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品牌,這主要指的是獨流老醋和楊柳青年畫。
獨流老醋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永樂時期,獨流老醋因為它獨特的制造工藝又被稱為三伏老醋,獨流老醋曾經一度被康熙皇帝定為宮廷御用的醋,一時間聲名遠播。到了清朝末年的時期,僅僅是獨流老醋的原產地靜海縣就有生產陳年老醋的醬醋坊十三家,這個數字到了民國時期翻了一倍,增長為了二十四家。但是獨流老醋的并沒有形成統一的銷售規模,隨著交通運輸的發展它漸漸地衰落了下來。
楊柳青年畫的出現有賴于明永樂年間對大運河進行了再一次的疏通,使得大運河恢復了運輸功能,從而為年畫的創作帶來了更好的顏料,由此楊柳青年畫漸漸嶄露頭角。楊柳青年畫的創作吸取了宋朝民間年畫的優點,也吸收了明朝刻板畫的長處,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特色,到了清朝中后期楊柳青年畫的發展進入了巔峰時期,僅僅是畫鋪就達到了數百家之多,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對楊柳青年畫贊不絕口。但是隨著清王朝的沒落和外敵的入侵楊柳青年畫漸漸減少,再加上楊柳青年畫一直是手工生產的,而此時也興起了石印、膠印的年畫,它們的成本更低,價格更低,楊柳青年畫的市場越來越小,漸漸退出了年畫的舞臺。
大運河天津段非遺品牌的建設及問題
從歷史上看,大運河天津段非遺品牌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時期,正是因為如此,在大運河成功申遺之后,天津加大了對非遺品牌的建設,但是直到目前為止,大運河天津段非遺品牌的建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
規劃部門認為大運河附近的文化遺產可以分為五個功能區,其中包括了生態發展地區和文化旅游地區,所以可以依托著五個功能區來打造出一個集旅游與休閑為一體的觀光帶,同時充分發揮當地的村莊風貌優勢讓人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不得不說此項政策非常符合當地的發展,當地擁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除上述的獨流老醋和楊柳青年畫之外,還擁有著傳統的楊村糕干制作工藝;傳統的舞蹈,包括了高王院蓮花落、寺各莊竹馬會、河西務孝力高蹺、劉園祥音法鼓、蟲八蠟廟小車會等;另外還保留著霍氏練手拳、鮑式八極拳等傳統武術。
這些傳統技藝都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在當地得到了良好的傳承,直到今天還保留著當時的特色。這對于打造旅游文化區來說是得天獨厚的條件,現在旅游從來不缺乏建筑上的遺址,但風土人情經過了百年甚至千年的變遷之后總是會有所改變,像天津段這樣原汁原味且保存項目這么多的風土人情實屬少見。
但是要依托與這些傳統技藝來打造天津運河段的非遺品牌還存著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宣傳不足。相較于閩南地區的傳統戲劇、西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天津段的這些傳統民間文化的知名度低,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地的這些特色并沒有走出當地的大門,在產生之初它的流傳范圍就僅限于當地,并且與很多其他地方特色相比,它的特色不夠明顯,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它的重視度不夠,也就沒有發展起來。現在既然要依托于這些民間藝術來打造一個特色文化區,就應該加大宣傳,可惜的是現在的宣傳力度還不夠。比如,在已經建造完成的古文化街上,能夠明確表達出大運河特色的產品只有楊柳青年畫,與故宮等文化遺產做對比來看,故宮有了自己的文創產品,類型從學習用品到美妝一應俱全,而作為大運河沿線的文化遺產,所能展現出的卻僅有年畫一項,競爭力實在太弱,不利于帶動其他傳統技藝的發展,也不利于形成非遺文化品牌效應。
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楊柳青年畫面臨著失傳的危險。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逐步加大了對楊柳青年畫的保護力度,國家開始大力鼓勵它的發展,在重大的展覽上都可以見到楊柳青年畫的身影。2004年的時候,楊柳青年畫被批準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兩年后它又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之中;之后更是成為中華老字號是天津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可是楊柳青年畫并沒有以此為開端進行更多的開發,沒有形成楊柳青年畫的特色品牌。
其次,當地對傳統制造工藝的投資還較為薄弱,品牌建設能力不足。以釀醋產業為例,鎮江醋與獨流老醋都是傳統年初的代表,但是早在2006年是鎮江醋就已經被列為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了,而獨流老醋是在2009年才被認定為第二批的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在文化遺產方面二者有差距,在品牌效應上二者的差距更大。恒順醋業作為鎮江醋的代表性企業在2001年時就已經上市了,通過資本的融合和科技的發展,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既保留了傳統手工工藝的特色,又提升了自身的產量,并與各大電臺節目合作,加大對自身品牌的宣傳,如今已經發展為了一個綜合性的調味品企業。
反觀獨流老醋,1984年時在中國食品協會的幫助下,形成了以“天立”品牌為代表的大規模生產廠。獨流老醋也抓住了科技的浪潮,實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方式,提升了自己的產量與質量。按照常理來說獨流老醋也應該擁有自己的品牌效應,但事實上雖然它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制醋企業,可品牌效應卻與排名第一的鎮江醋差距甚遠。這是因為獨流老醋的品牌建設能力與宣傳沒有跟上,獨流老醋很少與電視臺或大型項目合作,致使自己的知名度相對較低。
另外可以看出,雖然提出了打造特色文化體驗區的提議,但是對那些民間舞蹈、民間體育運動、民間武術等傳統文化特色卻少有涉及,這也是打造文化品牌的一個缺失。這些項目實際上也應該屬于非遺的一部分,當然它們的表現方式較為零散,不成系統,且有的項目較為相似,難以形成自身的特色效應,但并不代表這些傳統民間藝術不能夠被吸收打造為非遺文化品牌。在建設大運河天津段非遺品牌時還是應該將這些技藝納入打造范圍中,提升非遺品牌的類型。
天津境內運河非物質文化品牌建設建議
首先,要認識到天津境內運河非物質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既能夠對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又能對當地的經濟起到拉動作用的一個項目,各級政府部門要重視天津境內運河非物質文化品牌的建設,要大力扶持。
第二,完善規劃與設計。現有的規劃主要是打造主一個旅游文化圣地,對天津境內運河非物質文化品牌的建設力度還不夠。當地的政府部門應該要一方面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一方面推動當地的特色民族企業發展,如上述的獨流老醋,還有當地特色的天津冬菜等特色品牌,加大對這些企業的扶持,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讓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良好地結合,提升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鏈和綜合的品牌產出,擴大經營范圍,提升企業活力。另外,還可以推動品牌之間的聯名活動,將本地特色相互結合,實現品牌聯動,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現在基本的文化建設區域已經被規劃出來了,而且部分地區也已經投入了使用中,但是慕名而來的人卻不夠多。當地政府部門以及文化品牌的負責人要利用好當今的網絡文化和網絡平臺,在微信、微博和各種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提高曝光度。另一方面已經具有規模的企業和其他非物質文化品牌可以找尋更大的平臺進行合作,比如投資一些重大項目和節目或者增加廣告投入等,讓品牌的知名度更加快速地進行擴散,以此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而對于各種民間技藝,當地政府可以考慮拍攝短紀錄片,表現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向大家普及當地民間特色的形成過程,提高大家的興趣,以此吸引游人。
大運河天津段非物質文化品牌的建設是一項雙利的活動,一方面能夠讓人們提高對留存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它建設自己的文化品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天津段的非物質文化品牌建設已經初具成果,只要加大宣傳與合作,一定能夠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為當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