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奭
摘要:新形勢下,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高職院校為落實相關工作的要求,實行精準監督,加強監督檢查,不斷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多年來,各高職院校在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工作機制,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如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成效等。本文嘗試對相關問題進行剖析,找出原因,探索出破解問題的路徑,希望能促進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向縱深發展,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精準監督的各項要求。
關鍵詞:高職 廉政風險防控 路徑
1.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存在的問題
1.1部分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有待提高
在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過程中,會發現個別單位、部門的領導思想存在一些偏差,影響了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第一類思想偏差是“零風險論”。持這種思想的領導干部認為,自己的單位、部門是“清水衙門”,不存在廉政風險,因此沒必要搞廉政風險防控。
另外一些黨員干部則認為自己的單位、部門有完善的規章制度約束,崗位工作流程也很規范,不存在廉政風險,沒必要翻來覆去的查,重復的去找。他們以主觀的想法代替了客觀的現實,不斷尋找躲避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借口和理由。第二類思想偏差是“業務優先論”。持這種思想的領導干部認為,抓業務是首要的工作,其他的任務和工作都是附帶的,能應付交差就行。他們沒有將“一崗雙責”放在心上,對單位、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不夠重視。更有甚者,錯誤的認為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會影響和干擾單位、部門的正常業務工作,從而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產生抵觸情緒,部分干部還將這種情緒傳導給其他工作人員,使得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難以在單位、部門中順利開展。
以上的思想偏差,會嚴重阻礙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在基層單位、部門的開展,使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很難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1.2 廉政風險點的查找不夠準確到位
在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是廉政風險點的查找,這一環節是廉政風險點評級和廉政風險防控措施制定的基礎。一般來說,廉政風險點的查找,需要參考單位“三定”方案,對崗位職責和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找出權力事項和編寫權力事項目錄。各單位、部門對自己的職責和業務流程也都比較熟悉,因此該項工作具有較好的操作性。
在實際工作中,只有找準廉政風險點,才能準確制定防控措施,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才能取得實效。廉政風險點的查找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查找的廉政風險點“不準”,二是查找的廉政風險點“不全”,三是查找的廉政風險點“不實”。具體表現為在梳理工作流程中,沒有在關鍵環節找準廉政風險點,或者是未能在整個工作流程中,把所有的廉政風險點找出來。還有一種情況是出于主觀原因,遺漏工作流程中關鍵環節的廉政風險點,更有甚者將大量業務工作差錯帶來的風險混淆為廉政風險,使得廉政風險點不能準確聚焦,廉政風險不能如實反映出來。因此,正確區分一般的業務風險與廉政風險,就成為了查找廉政風險點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1.3 廉政風險防控考核工作有待加強
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是基于“PDCA循環”理論之上運行的,也就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連續不斷的循環和運行。“PDCA”當中的“C”檢查(Check)環節就是廉政風險防控的考核環節,一些高職院校在這個環節做得不是十分理想。高職院校一般在梳理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后,會進行廉政風險點查找,評定風險點等級以及針對廉政風險點制定防控措施,這些環節都能較好地完成,之后會形成各自的廉政風險防控手冊。但有一些院校在印發廉政風險防控手冊之后,就認為工作完成了,廉政風險防控手冊也束之高閣,后續的執行和落實欠缺力度。造成這樣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考核。考核的缺位會導致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執行效果不佳,無法判斷各單位防控的效果,直接打斷了“PDCA循環”的閉合。
2.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學習不夠深入,導致思想認識不到位
部分領導干部在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中出現的思想偏差,主要還是由于學習不夠,缺乏對自己本人主觀世界的改造,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工作觀、政績觀,沒有形成強烈的責任心。他們沒有將當前從嚴治黨管黨的要求時刻放在心上,沒有將“一崗雙責”扛在肩上,沒有將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與業務工作一同部署一起抓。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教育時,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的針對性還有待加強,由于在工作動員上缺乏力度,使得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沒有認真對待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產生了輕慢的情緒,以致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中出現不同程度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現象。
2.2 對廉政風險防控相關理論認識不足,導致工作出現偏差
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工作與相關學科的有機結合,有一系列的理論作為依據和基礎,如風險管理理論、權力尋租理論、權力制約理論、體系防控理論等,這些理論為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提供了支撐。有部分領導干部沒有深入學習相關的政策文件,對相關的理論也沒有理解透,導致在實際工作中走進了一些誤區。在實踐中,有一些領導干部連廉政風險和廉政風險防控的基本含義都沒有弄通弄懂,他們誤認為廉政風險就是崗位上的一切風險,把廉政風險錯誤地擴大化,將一些業務上的風險、工作上失誤導致的風險混同于廉政風險,將一切風險納入廉政風險防控之中。這種理解的偏差,會導致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失去聚焦,直接影響工作的成效。
2.3廉政風險防控考核體系構建有待完善
由于一些主客觀的原因,一些高職院校責任意識不強,沒有真正把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去考慮,在責任考核上,沒有形成科學、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標體系,直接打斷了廉政風險防控“PDCA循環”的閉合,責任追究更是無從說起。標準、尺度的把握不一,也導致本單位的廉政風險防控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出現“兩張皮”現象。導致廉政風險防控考核指標制定缺失的原因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可以參考的成熟的指標體系不多,缺少參照。二是各單位對考核指標的構建不夠重視,沒有下決心去克服困難。
3.解決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存在問題的路徑
3.1開展有針對性的廉政風險防控教育
要解決領導干部在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思想上的一些偏差問題,還是需要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首先,要強化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管黨的各項要求,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扛在肩上。其次,要開展警示教育,通過正反兩面的案例,教育廣大黨員干部要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相關要求,抓好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最后,要針對不同崗位開展有針對性的廉政風險防控教育,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單位、部門的黨政領導負責人以及關鍵領域重點崗位的工作人員,要結合實際,加強教育引導,確保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3.2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業務指導
各高職院校紀檢監察部門的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把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基本原理、理論依據、工作原則和工作方式方法等弄通學懂。
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高職院校的二級部門和單位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加強對基層部門、單位進行調研,深入群眾,了解實際情況,積極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不斷查找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問題并督促整改落實,切實加強對各部門、單位的業務指導,增加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開展工作時遇到的困難,通過統籌協調,為他們排憂解難,助力各基層單位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通過加強交流調研和業務指導,使各部門、單位在開展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中避免走進一些工作誤區,切實保證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順利推進和深化發展。同時,要總結優秀的經驗和做法,對一些工作認真、成效顯著的部門、單位和個人,要積極鼓勵,積極推進優秀示范點的建設,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整體提高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水平。
3.3努力構建廉政風險防控考評體系
各大高職院校在廉政風險防控考核評價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嘗試,在深化廉政防控工作,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約束和監督方面作出了努力。但要進一步深化廉政風險防控,貫徹落實上級從嚴治黨管黨新要求,強化精準監督,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工作,不斷完善考評體系。
一方面,可以參考黨建以及黨風廉政建設的一些較為成熟的考核體系,以此作為參照基礎,加強調研,制定科學可行的考核指標。另一方面,兄弟院校之間要多交流經驗,相互借鑒優秀工作經驗,促進考評體系不斷更新優化。廉政風險防控考評體系的優化要注意把握兩個原則,一是繁簡得當,如果指標體系制定的太復雜,會使工作推進困難,太簡單則會導致考評流于形式。二是與黨風廉政建設相關考核進行有機結合,提高考核實效。
參考文獻:
[1]呂金平.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研究——以全面從嚴治黨為背景[J].法制博覽,2020(06):32-33.
[2]賈婷.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方法探析[J].南方農機,2018,49(11):126-127.
[3]祝艷華,王建峰,王莉.基于PDCA的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運行機制分析[J].旅游發展研究,2017(2):75-77.
[4]成永康.淺析高職院校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9(06):28-30.
[5]牛春雨.高職院校建立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初探[J].新聞世界,2012(1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