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陽 劉蘭云 許建偉 于建新 鄒文峰 沈林林



摘 要:隨著國家對生產企業員工職業健康方面的持續關注,政策趨向也越來越嚴格,如何改善員工作業環境,提高崗位舒適度,遠離職業健康危害一直是企業在職業健康體系維護過程中的追求,職業健康關乎著員工的切身利益,也體現著企業的社會責任心。文章以某企業為例,重點介紹其在涂裝前處理吹水工位關于解決高溫高濕高噪音問題的處理措施及方案。
關鍵詞:前處理;職業健康;崗位舒適度;措施及方案
中圖分類號:U445.5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6-162-02
Abstract: As the state continue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of employee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e policy tre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rict, how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employe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job comfort, keeping away from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s is the pursuit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maintaining occupational health system. Occupational Health is related to the immediate interests of employees and also embodie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Taking an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and schem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temperature, high humidity and high noise in the water blowing station before painting.
Keywords: Pretreat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Post comfort; Measures and schemes
CLC NO.: U445.58+5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6-162-02
引言
涂裝工件噴涂油漆前需要對工件表面進行清洗。發動機在前處理時采用的是全噴淋清洗系統,因工件表面較為復雜,清洗過程中槽液會積聚在工件表面,45分鐘烘干過程難以完全去除表面水分,殘留的水分會影響硅烷工藝成膜效果及油漆附著力,從而影響涂裝質量,因而在前處理后需要人工采用空氣噴槍將積聚的水分吹出。質量得到了保證,但相對密閉的環境下壓縮空氣帶來的噪音、水霧帶來的高濕、夏季高溫缺影響著員工的職業健康。
1 方案策劃
1.1 人工吹水現狀
發動機前處理最后一道噴淋工序距離自動吹水工位距離較近,且水霧外溢比較嚴重,經自動吹水后的工件過風幕段又被打濕,導致自動吹水工位做無用功;現場壓縮空氣出口為細管狀,氣體從單一的孔被吹出,并伴有刺耳的嘶嘶聲,嚴重影響了現場操作工人的身體健康;現場操作工位比較潮濕悶熱,影響員工身心健康;手工吹水工位出口為軟簾門,工件出入易摩擦碰撞,通光性不好,且不耐臟,易滋生細菌;工件從手工吹水工位出來未完全吹干,還有少量水滴會滴到地面上,現場輸送鏈下方鋪設塑料薄膜,影響車間整潔美觀。
1.2 職業健康要求
按照GB/T 50087-2013 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要求,生產車間噪聲限值為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時等效聲級,對于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時間不足8小時的,需要計算8小時等效聲級,對于每周工作時間不足5天的,需要計算40小時等效聲級;室內背景噪聲級指室外傳入室內的噪聲級。
1.3 解決方案
1.3.1 阻隔水霧措施
方案一:自動吹水工位和最后一道噴淋槽之間安裝自動門,通過感應系統進行控制,當工件隨積放鏈系統到達指定位置時,自動門開啟,工件進入自動吹水工位,無工件通過時自動門封閉,以隔絕水霧。
方案二:在現有自動吹水工位處增加不銹鋼隔斷,僅留工件出入尺寸,以最大程度的阻隔噴淋工序外溢的水霧,調整噴淋頭方向,使槽液的噴淋方向盡量遠離操作人員。
分析:按照節拍4分鐘進行計算,如采用方案一,輸送工藝鏈鏈速0.66米每分鐘,工件長度1.5米,則單個工件通過自動門的時間為2.3分鐘,工件間隔0.8米,即連續兩臺機子間隔1.21分鐘,也就意味著滿線生產時,自動門開啟的時間將占據整個生產時間的約三分之二,且自動門設置在PH值8.5-9的高濕環境中,故障率及設備使用壽命也難以保證,設備投資大,不值得。而方案二通過防形門進行水霧隔斷,通過計算,工件截面積約為1平方,吹水工位設備截面積約為4個平方,仿形門長關,也就是約為四分之三的水霧被有效隔絕,即阻隔率約為75%,阻隔效果好且設備投資小、易操作維護。
結果:選擇方案二進行優化。
1.3.2 提高自動吹水效率
方案一:取消人工吹水工藝,采用伺服電機或機器人系統進行全方位吹水,徹底杜絕環境對員工的職業健康損害。
方案二:保留人工吹水工藝,將現有自動吹水管路挪至手工吹水工位入口處,更換管路及出風口部件,感應開關及電氣方面不變,增加自動吹水工位與噴淋工位距離,增加自動吹水風口數量;
分析:方案一采用機器人系統或伺服電機進行吹水,原理上完全可以滿足工藝要求,人工吹水被取代,也就完全不存在職業健康損害了,但該方案造價將是方案二造價的約幾十倍,這與企業追求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違背,投資回報率也完全無法平衡。因此方案一放棄。方案二原理是將自動吹水工位前移至目前的人工吹水工位,空間進一步增大,通過增加出風口的數量來達到“預吹”盡可能的全覆蓋,減小后續人工吹水工作量和工作時間。自動吹水管道的前移,也進一步釋放了人工段的壓力,可以常閉原人工吹水通道門,降低了周圍工序的噪音影響。
結果:選擇方案二進行優化。
1.3.3 降低壓縮空氣噪音
壓縮空氣出風口更換為低噪音、高強度、大氣流的沖擊風幕,噪音可控制在85分貝以下;在更改完的自動吹水工位后增加不銹鋼隔斷,僅留工件出入尺寸,位置約為手工吹水段入口500mm處,以盡量減少噪音對附近工位的影響;在更改完的自動吹水工位前后隔斷之間室體內壁貼消音棉,進一步降低此處噪音的外泄。
1.3.4 降溫及殘留水滴收集
手工吹水工位增加空調系統,解決此工位操作工人悶熱現狀;手工吹水工位出口改為玻璃(防爆夾膠玻璃)隔斷,增加一扇玻璃門及斜梯,后期手工吹水工位工人由此出入,原自動吹水工位處門可常閉;手工吹水工位和烘房之間增加不銹鋼接水盤;
2 方案實施后效果
該方案實施后,吹水間噪音由原測定值95分貝降低至76分貝,周邊工序噪音由86分貝降低至52分貝,降噪效果明顯,優化后吹水工位員工佩戴耳塞進一步隔絕噪音;優化后,操作人員進一步遠離水霧,并佩戴防護眼鏡、面罩、防護服等隔絕高濕環境;空調配備后,夏季高溫環境下員工的作業舒適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3 結語
職業健康的改善和重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更是提升員工凝聚力的一項有力舉措,良好的工作環境更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高效的工作投入又能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為員工著想不僅能體現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心,更能避免因各種意外而造成的損失,這其實也是一種無形的經濟效益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