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露
摘要:要正確理解恩格斯的“哲學終結”思想就要回到當時的語境中去,對恩格斯不同時期文本進行重新解讀,通過對對象和標準的研究,最終論證恩格斯“哲學終結”思想的本質是要“終結”以德國古典哲學為代表的傳統哲學,他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宣布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消亡,而是為了表明新世界觀的革命性、科學性、實踐性,將這種新世界觀用來指導實證科學。
關鍵詞:恩格斯 “哲學終結”對象 “哲學終結”內涵
哲學終結的話題是這幾年學術界討論比較多的問題之一。關于這個問題主要有兩種看法:第一種觀點是從馬克思恩格斯的前后期文本的比較出發,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對待哲學的態度由前期的批判繼承到后期的全面絕斥,最終提出了哲學終結,由此可知他們想要終結的哲學并不僅僅指以德國古典哲學為代表的傳統哲學,還是指一切哲學的終結;第二種觀點則是從總體上進行把握,認為恩格斯并不是像后人理解的、單純地想終結傳統哲學,更多的是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其他哲學的本質區別以及對傳統哲學的超越。這就需要我們回到文本中去,深入了解和把握恩格斯“哲學終結”思想的對象以及標準。
一、恩格斯“哲學終結”思想的提出
恩格斯首先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文中提出了哲學終結論思想。他說“假定一切矛盾都一下子永遠消除了,那末我們就會達到所謂絕對真理,世界歷史就會終結,而歷史是一定要繼續發展下去的,雖然它已經沒有什么事情可做了。這樣給哲學提出任務,無非就是要求一個哲學家完成那只有全人類在其前進的發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末全部以往所理解的哲學也就終結了。我們就把沿著這個途徑達不到而且對每個個別人也是達不到的‘絕對真理撇在一邊,而沿著實證科學和利用辯證思維對這些科學成果進行概括的途徑去追求可以達到的相對真理。總之,哲學在黑格爾那里終結了:一方面,因為他在自己的體系中以最宏偉的形式概括了哲學的全部發展;另一方面,因為他(雖然是不自覺地)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走出這個體系的迷宮而達到真正地切實地認識世界的道路。”
在《反杜林論》中他也曾經提及關于哲學終結論的思想,他說“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學中還仍舊獨立存在的,就只有關于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形式邏輯和辯證法。其他一切都歸到關于自然和歷史的實證科學中去了。”在《自然辯證法》中,他說“自然科學家滿足于舊形而上學的殘渣,使哲學還得以茍延殘喘。只有當自然科學和歷史科學接受了辯證法的時候,一切哲學垃圾——除了關于思維的純粹理論——才會成為多余的東西,在實證科學中消失掉。”
從以上文本中我們可知,恩格斯的“哲學終結”思想強調的是:隨著實證科學的發展,終結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將其任務交給形式邏輯和辯證法。
二、恩格斯“哲學終結”思想的對象
(一)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成就是開啟了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終結了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傳統。由此,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看成是辯證唯物主義更加恰當。需要明確的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是恩格斯用來闡釋他“終結論”的兩個維度,而不是建構大全式的、新的哲學體系的兩個維度。
恩格斯終結的是怎么樣的唯心主義?在研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用頭腦中虛構的聯系取代現實中真實存在的聯系,也可以說是將頭腦中的想象強加于自然的一種做法。這其實是哲學和實證科學的斗爭,目的是終結哲學,將研究自然和歷史的聯系這個任務交給實證科學。恩格斯認為要從人的現實生活出發,去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在利用經驗去證明聯系的客觀性。恩格斯之所以要消滅自然哲學,就是因為之前的許多哲學家,包括黑格爾在內都犯了一個錯誤,即:將頭腦中主觀臆想的規律強加給自然界。恩格斯認為思維與存在誰決定誰這個問題不能靠人們在頭腦中的思辨來解決,而是應該靠實證科學、靠實踐來解決;舊唯物主義的觀點與實證科學相似,都承認物質第一性,這就是舊唯物主義具有合理性的地方。
什么是形而上學?恩格斯認為形而上學就是用靜止、孤立、片面的觀點看待問題,無法把握運動、變化的世界。形而上學在空想社會主義中體現得最充分。形而上學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經驗科學方法論的形而上學,一種是作為思辨哲學的方法論的形而上學。作為經驗科學的方法論的形而上學之所以終結,是因為隨著經驗科學的發展,形而上學不斷被證明是錯誤的,因此形而上學被經驗科學終結了。作為思辨哲學方法論的形而上學的終結,是因為黑格爾發現了辯證法,使得人類能夠發現自然和人類社會、人類社會內部的客觀規律,哲學的形而上學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最終要終結哲學的形而上學,需要打破黑格爾哲學舊體系的框架,將辯證法置于唯物主義的基礎之上。實證科學的發展,使得實證科學中形而上學終結了,同時也加速了哲學中形而上學的終結。
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終結,其實就是德國傳統中體系哲學的終結,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不是被新的體系哲學取代了,更不是新的體系去取代實證科學。如果脫離體系哲學的終結去討論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終結,也不過是重新建立一種新的、類似于黑格爾哲學的體系哲學,這與恩格斯要表達的意思大相徑庭。
(二)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
自然哲學是指以哲學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自然界的學科,歷史哲學是指以哲學的思維方式來建構歷史規律的學科。如果說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是兩種進行哲學思維的方式,那么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就是兩個學科,這兩個學科的方法論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因此,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終結了,自然哲學和歷史哲學也自然而然地終結了。
恩格斯認為我們只有從事物自身的內在聯系出發,對這些聯系進行考察,就會發現真理、發現真理的辯證性,如此一來就不再需要自然哲學。恩格斯在這里就明確的表達了自然哲學將要終結的思想。恩格斯認為自然界有著自身的客觀規律,而對這些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就是用系統的方式描繪出一幅清晰的圖畫。他認為要發現客觀規律有兩個條件,一是必須要依靠經驗或實證科學提供的事實,二是要具有辯證的性質,二者缺一不可。自然哲學之所以會終結是因為沒有依靠事實,用主觀臆想的聯系替代客觀規律。
空想社會主義的主張其實就是歷史哲學的體現,空想社會主義沒有從實踐出發最終只能淪為空想,這也從側面表明歷史哲學具有形而上學的性質。恩格斯認為在歷史領域也像在自然界一樣,要從現實的生活、經驗出發,去發現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即客觀規律。人類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去發現支配歷史進程的客觀規律,按照規律活動。這就表明歷史哲學具有唯心主義的性質。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來沒有想要構建一個哲學體系,因為他們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不是哲學,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歷史領域的實證科學。
總之,恩格斯認為自然哲學、歷史哲學由于具有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性質,因此無論它們最初建構的目的是什么,最終都是要終結的。他說“現在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再是要從頭腦中想出聯系,那就只留下一個純粹學術研究思想的領域:關于思維過程本身的規律的學說,即邏輯和辯證法。”
三、恩格斯“哲學終結”思想的內容
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哲學”與我們今天的“哲學”有很大的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將哲學定義為一種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具有四個特征:第一,將人頭腦中的主觀想象強加給人類尚未充分認識的自然;第二,利用抽象的方法總結、表達規定和原則,忽視了人的個性;第三,奉行“超驗”至上;第四,喜歡建構哲學基地,相信永恒真理。而今天我們所說的哲學更多的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相統一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是開放和發展的。恩格斯認為自己的新世界觀與傳統哲學也十分不同,他的哲學關注的是個性、特殊性,立足于現實生活總結出來的客觀真理,可以利用實踐來進行檢驗,最終指導實踐。
海德格爾認為哲學終結并不是“完結”、“結束”的意思,而只是意味著哲學場所的變動,是從一個哲學場所轉化到另一個新的哲學場所,是一種新的“集聚”。德語的“終結”(ende)不僅有完結之意,還有治愈之意,恩格斯想要表達的是他和馬克思的新世界觀已經終結了舊哲學、也治愈了以往的傳統哲學,只是把“終結”理解為完結,這就以偏概全了。
現在還有學者還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主要是受到西方哲學傳統的影響,最終這種新的世界觀變成馬克思恩格斯極力避免的體系哲學。列寧在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中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的來源和組成部分;到了斯大林時期,斯大林更是將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大全式的思維體系來推廣,從而抹去了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思想的革命性、開放性,回到了舊哲學中去。因此,當后現代哲學出現反形而上學思潮,哲學終結論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恩格斯認為每個時代的哲學都是那個時代生活的反映,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不同的時代哲學也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這就反映了哲學具有時代性,任何的哲學理論、哲學思維都是對自己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反映,當實踐向前發展,曾經的舊的哲學就會因為不適應時代而最終被淘汰,不會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哲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哲學會“終結”,但這種“終結”是前進、上升的,是為了保存、升華自我的活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5—21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3.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