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昕
摘 要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為未來水運發展指明了的路徑和方向,對新時代、新形勢下對水運現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作者根據本企業多年水運工程建設經驗,分析了新形勢下水運工程前期工作重要性,在新要求下分階段提出了水運工程前期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設計要領,為今后水運工程前期工作開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 水運工程;前期工作
前言
2019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交通強國是黨中央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剛要明確提出了建設目標,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水運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水運交通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運量大、效益高、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低等優勢,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基礎性支撐。結合企業多年水運工程建設經驗和建設交通強國新形勢、新要求,對更新理念、理清思路開展今后水運工程前期工作進行了一些基本原則的思考和探討。
1新形勢下前期工作重要性
水運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包括項目決策階段和實施階段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施工,交工驗收,試運行以及竣工投產正式運營等。為切實提高水運建設項目質量,全力打造水運品質工程,促進水運行業高質量發展、水運企業可持續發展,制定水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原則規范項目投資、融資、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2項目決策階段前期工作基本原則
(1)項目投資原則。水運建設項目堅持“政府主導、規劃引領”“政府引導、效益優先”投資原則。航道項目可采取獨資、省市共建、省市縣共建等模式;船閘項目可采取獨資、與有關單位(或部門)合資等模式;港口項目以社會投資為主,可根據需要適當參與。
(2)項目融資原則。作為國有企業,參與的航道項目、船閘項目建設以爭取中央預算內補助資金、交通運輸部專項補助資金、省級財政安排為主。在財務風險控制范圍內,可多形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用于水運工程建設。
(3)工程可行性研究原則。建設項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應加強項目頂層設計、總體策劃,重大水運工程項目宜開展概念性規劃設計;應加強現場調研、相關規劃銜接,工程建設盡量避免保護區、生態紅線、基本農田等影響前期工作推進的嚴管區域。
3項目設計階段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原則。以群眾滿意為目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讓人民在工作生活中享受到水運項目建設帶來的便利與福祉。以“港航工程+”為指導,推動港航工程和防洪調蓄、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共享服務等的有機融合。
(2)堅持標準化設計原則。促進設計質量提高,實現構配件生產工廠化、裝配化和施工機械化,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項目建設進度的加快。從小型預制構件開始探索裝配式設計,逐步過渡到港口、船閘等水工建筑物,提升工程質量外觀和性能。
4水運工程設計要領
(1)航道工程設計。航道工程設計應把建設“生態航道”為主要目標。堅持把環保理念和要求貫穿于航道設計、施工和運維全過程,大力推進取棄土場的植被恢復和綜合利用,全力改善航道區域生態環境、打造環境友好型航道。
(2)護岸工程設計。護岸工程設計應靈活運用植物防護、植被防護與工程防護。積極推廣植物、植被生態混凝土等護岸(坡)技術;堅持利用與修復、保護與整治相結合,加強水生態保護,加強對水源生態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的航道與岸邊修復整治;根據實際整合護岸工程,避免護岸工程零星化、碎片化。
(3)水上服務區設計。水上服務區工程設計應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水陸一體、服務三民(水上船民、沿線農民和岸上居民)、生態優先、市場運作”思路,合理選擇水上服務區建設地點、定位主要功能、布局現場設施。按照綜合服務區,一般服務區和停泊區布設在航道沿線,服務設施完善、功能相對齊全的航道服務區。
(4)船閘工程設計。船閘工程設計應在規劃的基礎上留有余地,為航道升級和船舶大型化留足發展空間;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船民”的原則,圍繞“暢、安、潔、美”要求開展船閘工程設計,不斷提高船閘過閘效率和船員過閘舒適度。
(5)船閘管理區設計。船閘管理區工程設計應堅持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在滿足功能需求前提下,體現時代感、地域感、標志感。應按照“內在功能與外在標志相結合”原則,融入地域文化設計元素,加強標志性建筑的研究和設計,要處理好實用與景觀、比例與尺度、局部與總體、近期與遠期、現代與歷史的關系。
(6)橋梁工程設計。橋梁工程設計特別是城鎮段宜“一橋一景”。要堅持造景與借景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河制宜、因橋制宜,將河濱公園、橋頭公園與橋梁建設有機結合。也可通過對橋梁構件的藝術處理,體現文化特色,形成新的景觀。
(7)港口工程設計。港口工程應做好與地方政府對接工作,充分調研地方經濟對港口的功能需求,最大限度的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港口工程設計應在滿足功能要求、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基礎上,充分考慮綠色、環保、節能、智能化要求,兼顧長期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8)信息化設計。信息化設計要堅持“總體規劃、需求拉動、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在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階段,應立足感知航道、面向智慧航道規劃設計。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航道、船閘、港口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5幾點體會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建設”的總原則,積極推進“港航工程+”理念的探索與實踐,注重統籌服務水上船民、沿岸農民、城鎮居民三大功能,逐步建成航道、船閘、港口、鄉村、城鎮水陸共融,協調共享的經濟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
(2)積極依托建設項目,充分發揮科研對水運工程建設的支撐作用。按照“以用為主,重點突破”原則,圍繞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工作難點,開展地方標準類、技術指南類、成果推廣類、通病防治類等方面的科技攻關。
參考文獻
[1] 佚名.交通強國建設綱要[ED/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4%E9%80%9A%E5%BC%BA%E5%9B%BD%E5%BB%BA%E8%AE%BE%E7%BA%B2%E8%A6%81/23762572?fr=aladdin
[2] 內河航道服務區總體設計規范:DB33/T 845-2011[S].杭州: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