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宜然
摘 要 本課題結合總體規劃編制審批改革試點工作,以總規編審改革試點市宣城市的總規實施評估項目為例,來印證進行改革后的總規實施評估方案的具體實施。
關鍵詞 總規編審改革;實施評估;宣城
1評估背景及評估范圍
評估背景:宣城市作為安徽省城市總體規劃改革試點城市,順應改革要求,結合實施評估的具體情況,進行改革中的宣城總規實施評估編制[1]。
此次宣城實施評估屬于總規實施改革中的階段評估。評估的期限為現行總體規劃2008年批復以來的時段,期限為2012~2016年。
評估范圍:評估的范圍包括中心城區、城市規劃區和市域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中心城區建設用地。面積約70平方公里。第二個層次為城市規劃區。城市規劃區總面積為565.5平方公里。第三個層次為宣城市域范圍。面積12340平方公里。
2評估重點及技術路線
本次總體規劃評估緊密結合改革思路,針對宣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具體情況,主要從總規實施績效和總規實施機制兩大部分進行評估。實施績效部分主要從“規劃階段性目標”“城市空間結構”“‘三區四線符合度核查”這三個方面進行核查;實施機制主要簡化為“總規對下層次規劃編制引導”及“公眾參與及影響”兩個方面,著重評估城市空間結構、近年來重大項目落實情況以及總規實施機制健全完善情況。最后對規劃實施時效進行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打分,并對當前總規實施中的新情況、新趨勢進行梳理,并進行預判性評估,從而提出需要進行總規修改,以及給出下一步總規修改的建議[2]。
3結合GIS手段評估總規實施績效
在進行具體總規實施績效分析時,是以宣城市2012年、2016年現狀建設用地、2020年規劃的用地為研究對象,對宣城市城市總體規劃主城區用地性質方面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借助GIS工具,分別將2012、2016年現狀土地使用及2020年規劃土地使用cad文件轉換成Shapefile文件,為便于計算,進而轉換成10×10m的柵格文件。接下來需要將2012年用地與規劃2020年用地進行比較,得到從2012年到2020年城市用地的生長空間范圍,再用2016年現狀建設用地進行對比,即可清晰地看出現狀城市建設用地是否符合2020年規劃。
GIS技術強大的將各種形式的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結合起來的功能為定量的分析總體規劃實施情況提供了平臺,通過疊加對比后,可直觀了解城市功能用地的具體落實情況,采用空間疊加的分析技術分析城市建設用地一致度、城市居住用地一致度、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一致度、城市工業用地一致度、城市綠地一致度和城市空間管制實施情況,得出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的情況。本文僅對總的城市建設用地的圖斑比對進行闡述。將圖斑比對的結果綜合地反映在一張圖上[3]。
宣城市中心城區現狀人口規模未達到規劃預定目標,人均建設用地規模偏大,中心城區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化利用程度不高,未來需進一步做大做強宣城市中心城區,提升中心城區的集聚度和首位度,同時加大中心城區建設用地的集約、節約化利用。
4簡化總體規劃實施機制分析內容
實施機制部分弱化了之前實施評估中常見的規劃局自身固有工作內容屬性的核查,如“一書兩證”的核發等,加大了總規對規劃編制體系的引導及規劃改革創新方面內容的比重,并強調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
總體規劃對下層次規劃編制引導情況方面,項目組梳理了下面各個地市的總規編制情況,以及總規加強宣城作為交匯區城市地位的相關規劃編制;以現行總規為上位規劃,先后編制了北門舊城區、西部新城宣南片區等地塊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近期建設用地范圍內控規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指導了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并以總規為綱領,編制了各類專項規劃和城市設計。
公眾參與和影響方面,項目組發放了1000份問卷,收回810份有效問卷。經過對問卷的分析整理并結合評估文件進行結論的梳理得出,宣城市民最為滿意的是城市景觀風貌、公園綠地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內容。市民較不滿意內容主要集中在文化設施、體育活動設施、醫療衛生設施、交通出行環境等[4]。
5創新引入規劃實施時效與預判性評估方法
5.1 實效評估
宣城市城市總體規劃實施時效評估中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以規劃技術層面的評價因子和要素為主,規劃實施管理層面的評價要素為輔。
5.2 預判評估
(1)預判評估思路。實效評估反映城市規劃在過去某個階段內實施的效果,預判評估則反映規劃對城市建設管理的可持續性預測,規劃是否修改應該以預判分析為主??傮w上看,預判評估主要是評估現行城市總體規劃是否符合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預判將城市發展建設遇到的影響因素對原城市總體規劃產生的影響加以考慮,預測判斷現行總體規劃在評估時點之后能否繼續有效指導城市的規劃建設,能否繼續實施。
(2)預判評估方法。規劃預判評估將實施階段出現的影響因素對現行規劃產生的影響分為沒有影響、輕微影響、一定影響、較大影響、特大影響等5種狀況。對于宣城市來說,規劃要素主要為城市性質、城市規模、發展方向、用地布局、空間結構,影響因素主要為城市群(都市圈)建設、重大設施等[5]。
城市群(都市圈)影響因素將對城市未來發展地位產生不同要求,重大設施能對城市整體空間格局、發展方向以及各片區功能、規模產生重要影響。宣城市目前和未來將受到長三角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南京都市圈、蕪馬宣城市組群的重大影響,同時,蕪宣機場、商合杭高鐵、杭黃高鐵、鎮宣鐵路等一批重大設施將對宣城市的發展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孫施文,周宇.城市規劃實施評價的理論與方法[J].城市規劃學刊,2003(2):15-27.
[2] 馬利波,席廣亮,蓋建,陳穎.城市總體規劃評估中的指標體系評估探討,規劃師,2013,29(3):75-80.
[3] 何潔妍,姚燕華,嚴明昆,等.基于GIS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研究與探索——以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年度實施評價為例[C].2012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2012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桂林: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2:1-9.
[4] 段鵬,鄭伯紅,侯科.基于GIS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評估—以長沙市總體規劃(2003—2020)為例[C].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南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1:2185-2195.
[5] 呂傳廷,王峰,王冠賢,等.GIS技術在規劃數字化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以廣州市城市規劃實施評價系統構建為例[C].2009城市發展與規劃國際論壇.2009城市發展與規劃國際論壇論文集.哈爾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2009:303-3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