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玲 肖仁興 李小龍



摘 要 氨是GB 50325-2010中規定的建筑室內環境必須控制的一種污染物,依據GB/T18204.2中的靛酚藍分光光度法進行分析檢測。實驗過程中影響氨的實驗結果因素比較多,本文主要分析了水質、顯色溫度、比色管洗滌次數等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關鍵詞 氨;室內環境;檢測;顯色;比色管
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屬于低毒類氣體,只有達到一定濃度后人們才會感覺到刺激性氣味,是建筑室內環境氣體污染物的代表之一。
GB50325-2010中采用的檢測方法是GB/T 18204.2中的靛酚藍分光光度法。本文結合實際中遇到的情況,對氨的空白試驗中影響因素進行了比較系統地分析和討論。
1實驗原理
空氣中的氨被稀硫酸吸收,在亞硝基鐵氰化鈉及次氯酸作用下,與水楊酸生成藍綠色的靛酚藍染料,根據顏色的深淺,通過分光光度計比色定量[1]。
2試驗
2.1 主要試驗試劑和儀器
試驗試劑:濃硫酸,水楊酸,檸檬酸鈉,氫氧化鈉,亞硝基鐵氰化鈉,次氯酸鈉,硫代硫酸鈉。
試驗儀器:分光光度計,大泡吸收管,比色管。
2.2 試驗操作
用濃硫酸與無氨蒸餾水配置成吸收液,放入比色管中,向吸收液中加入0.50mL水楊酸溶液,0.10mL亞硝基鐵氰化鈉溶液和0.10mL次氯酸鈉溶液,混勻,室溫下放置1h顯色,用分光光度計測量吸光度。
(1)不同水質因素試驗。將采用無氨蒸餾水、一級蒸餾水、三級蒸餾水、自來水配置的吸收液加入20個比色管,每種水質5個比色管,加入顯色劑,22.5℃下放置1h顯色,觀察吸光度變化。
(2)顯色溫度試驗。將40個比色管分成8組,每組5個,加入無氨蒸餾水配置的吸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顯色劑,分別在不同溫度條件下放置1h顯色,觀察吸光度變化。
(3)比色管洗滌次數試驗。將35個比色管洗凈后放在實驗室相同環境下20天,然后分為7組,每組5個比色管,將比色管進行不同次數的洗滌,然后加入相同的無氨蒸餾水配置的吸收液。
3實驗結果
(1)不同水質影響。不同水質配置的吸收液,吸光度見表1。
通過表1可以看出,水質的不同會對氨的空白試驗影響較大,無氨蒸餾水空白吸光度最小,一級蒸餾水和三級蒸餾水水吸光度相差很小,基本一樣,自來水吸光度最大,嚴重影響試驗結果。
(2)顯色溫度影響。不同的顯色溫度下的吸光度,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顯色溫度的升高,吸收液的吸光度會相應的增大,而且從5℃到60℃吸光度增大了一倍多,原因可能是因為溫度升高加速了絡合物的動力學分解,析出的亞鐵離子被氧化,溶液顏色變深[2]。
(3)比色管洗滌次數影響。不同的洗滌次數,導致的吸光度變化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比色管洗滌次數的增加,比色管中吸收液的吸光度相應減小;在洗滌3次以后,吸光度變化不大。
4結束語
上述試驗表明水質、顯色溫度、容器洗滌次數都會對空白試驗及試驗數據有影響,而且影響比較大。試驗過程中應使用無氨蒸餾水,顯色溫度最好在20℃左右,玻璃容器一定要洗滌3次以上,這些事項實驗過程中應加以注意。
參考文獻
[1] 董捷,林勇,孫軍,等.濟南市室內環境質量變化趨勢與特征污染物研究[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昆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3:2702-2704.
[2] 袁超,冷為峰,黃紅艷.室內環境質量檢測中氨的實驗結果影響因素[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10):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