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進飛
(河北省石家莊市柏林莊學校,河北石家莊 050071)
教師作為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對教學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實踐中,積極地進行教師的培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當前我國小學教學中的教師培養組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教師培養模式單一,而且培養的教師在能力各方面均有欠缺。這種情況,一方面不利于教學整體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無法滿足現階段教育改革和核心素養教育的具體要求。所以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下,我們必須基于更高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對教師進行培養,也就是說,要以“卓越”為基本理念實現對教師的培養[1]。
從現階段的分析來看,各所學校均在積極地培養卓越教師,主要是因為卓越教師培養具有必要性,也具有重要性。
對必要性進行分析可知,我國目前正在積極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而且在改革實踐中,教師的作用顯著。一方面,教師的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創新可以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方法、固化的教學模式、落后的教學理念會嚴重制約教學進步。從現階段的教育實踐來看,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所以必須積極地消除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的阻礙因素。實施卓越教師培養策略,培養具備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的教師隊伍,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地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因此,卓越教師培養具有必要性。
對重要性進行分析,我國現階段的教師隊伍存在著人員素質普遍較低的情況,尤其是在邊遠地區,這種問題更加顯著。教育是科技創新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教師的水平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最終成績。積極地推進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實現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2]。此外,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可以帶動整個教育行業的先進性建設,這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筆者對現階段的小學教師培養進行具體的分析后發現,其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以下是具體的問題介紹。
首先,在具體的教師培養中,沒有完備的培養體系,所以具體的培養工作不具備完整性和穩定性[3]。《論語》中有“溫故而知新”的闡述,說的是在不斷溫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會產生新的見解和認知。該理論不僅對教學有效,對教師的整體提升也有效。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利用穩定、長期的培育體系對教師的困惑和問題做總結并解決,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會獲得提升。但是,因為沒有完備、穩定的培養系統,教師的具體提升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教師的卓越性表現不夠理想。
其次,在教師培養中,方法和渠道的單一性使得具體的卓越教師培養效果大打折扣。從卓越教師培養實踐來看,大多數的小學執行的是相同的培養方法,即整體教育。以某學校為例,其在卓越教師培養中,執行的是“14”培育法,即在每周一集合教師,在工作計劃布置之后進行思想教育,在每周四進行教師的工作分析和技術交流。這種方式雖然有效,但是因為集中面比較窄,所以教師的能力提升十分有限。
再次,在卓越教師培養中,培養的具體方式存在著理論和實踐的失衡。教師的執教能力提升不僅僅表現在理論專業性方面,還體現在場控能力的加強、教學方法的應用、突出事件的靈活處理等方面。傳統的培養方式強調了理論、忽略了實踐,所以教師的水平提升存在著不平衡的情況。基于這樣的現狀,尋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育方式有突出的現實意義[4]。
最后,在卓越教師培養中,評價考核體系的缺失是一大問題。評價考核體系的主要作用是進行問題分析,從而為教師培育提供指導和幫助。但是在目前的卓越教師培育中,并沒有固定可利用的培育評價體系。這導致學校不能準確評價教師的水平,所以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施明顯弱化。
鑒于目前的教師培養問題,要開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實施具體的工作。
卓越教師培養要想取得不錯的成果,需要有完備的體系做支撐,同時需要培養計劃持久實施[5]。這樣,培養才可以不斷地推進,最終教師的水平才會有顯著的提升。從目前的工作分析結果來看,完備的教師培養體系需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構建:(1)高校教育。高校,尤其是師范類高校是培養教師的重要場所。為了加強教師培養的效果,高校在針對師范類方向專業的學生的教育實踐中,需要以更高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兩方面的加強,一方面是專業素養的強化,另一方面是高尚教學品質的強調。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卓越的教師,必然在道德素質方面有過人之處。教育素質強調專業,這才是卓越教師培養的基本思路。(2)工作單位教育。所謂工作單位教育,具體指的是在工作實踐中的教育,主要是強調教師在工作實踐中的周期性教育,如每周一次的師德教育和每學期一次的教學專業技能教育等。通過長期的教育實施,教師的整體水平會有顯著的提升。簡言之,為了完成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高校及學校要做好聯合培育工作,打造由學習到工作的完整培育體系。這樣,卓越教師的培養效果會更加顯著。
從目前的分析結果來看,構建多渠道卓越教師培養系統,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師培養。鑒于目前的問題,教師培養渠道可以執行以下三個方面。(1)工作實踐培養。此種培養渠道比較傳統,也是目前具體工作實踐中利用最為廣泛的培養方式。工作實踐培養主要執行的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對教師進行思想認知和專業方面的培養強化,使其思想有所進步、能力有所提升。從此種渠道的利用來看,其突出的優勢為直觀性好,長期性和穩定性突出。(2)網絡教育培養。所謂網絡教育培養,具體指的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師培訓。這是互聯網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師培養渠道。對于網絡教育培養而言,其能夠有效地彌補學校自身培養資源的不足,所以說其是傳統培養的重要補充。從網絡渠道培養情況來看,其優勢是靈活性突出。(3)校園交流和進修。校園交流和進修是卓越教師培養的第三種渠道,其主要指的是組織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交流和學習,以實現自身的能力提升。從目前的分析來看,利用此種方式培養卓越教師效果突出,但是該種方式的具體利用存在著諸多的限制。簡單來講,多渠道卓越教師培養實現了培養的互補與提升。
從過去的卓越教師培養情況來看,其主要的方式是教育,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實踐能力增長效果卻不理想。鑒于此,構建實踐和理論并重的培養方式意義重大。從現階段的分析結果來看,具體的培養方式可以以授課教研為基本模式來開展。所謂授課教研,具體指的是讓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研究和研討活動中,并基于實踐研究提升自己的專業實力。例如,為了提升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學校提出“每位教師必須參與到教學新方法的探索中,需要基于新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學實施方案”。因為目前的教育實踐中融入了較多的新技術,所以教學方法的多元性表現突出。比如,某教師在研討過程中,主要針對案例教學法進行研究,而也有教師研究合作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基于不同方法的研究,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認知更加深刻,在方法改善與利用方面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如此一來,教師的實踐能力便會獲得提升。
卓越教師考核可以進一步發現教師的短板。在考核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可以為教師的進步與提升提供方向。在基礎評價的參考和指導下,教師的短板暴露得更加徹底,其在自身能力建設和改變中對努力的方向也會進一步明確,最終其自身優化目標實現效果會更顯著。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的素質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師能力進行分析和培養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實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了落實教學改革,各所學校在積極地執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不過各所學校的具體工作開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文章對卓越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具體的培養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了闡述,旨在為具體培養過程提供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