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雪
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三病區,河南 南陽 473000
[關鍵字] 胰島素;傳統開顱手術;針對性護理;腦腫瘤;糖尿病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高血糖,若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長期高血糖會誘發多種并發癥,如眼、腎、腦、心臟等器官病變,腦膜瘤則屬較為常見的一種,按照腦膜瘤性質進行分類,可將其分惡性、良性兩類型[1],若合并糖尿病癥狀,則將其稱良性腫瘤,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需注意的是,患者圍術期需接受胰島素治療來控制血糖。近年研究發現,腦膜瘤僅給予手術和胰島素治療,其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已有報告稱[2],將針對性護理應用到傳統開顱手術聯合胰島素治療的腦腫瘤并存糖尿病患者中,可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并發癥。但醫學界在此方面暫無定論,為此,本研究納入我院以往收治的106例腦腫瘤并存糖尿病患者分組論述此點。
1.1 一般資料根據患者護理方式分組106例腦腫瘤并存糖尿病患者。入選標準:①各患者均滿足開顱手術和胰島素治療指征,且各患者均簽字同意此次治療方式;②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病變者,如眼部、足部等;②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者;③智力、精神障礙者;④中途轉其他方式治療或已納入其他研究中者。對照組:腦腫瘤類型:中膠質瘤33例,大腦轉移瘤5例,腦膜瘤10例,聽神經瘤3例,垂體瘤2例,糖尿病病程時間5~21年,平均為(12.5±1.6)年,年齡42~71歲,平均為(57.6±1.1)歲,女性20例,男性33例;研究組:腦腫瘤類型:中膠質瘤32例,大腦轉移瘤6例,腦膜瘤9例,聽神經瘤4例,垂體瘤2例,糖尿病病程時間5~21年,平均為(12.8±1.5)年,年齡41~71歲,平均為(57.8±1.2)歲,女性21例,男性32例。基本資料差異小(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入院后,根據患者血糖、體重調整飲食,確保攝入足夠熱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所食用瘦肉、魚類、蛋類,每日攝取糖類<250g。密切觀察癥狀和體征,如意識、瞳孔、脈搏、血壓、呼吸、體溫、血糖等,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1.2.2 研究組接受針對性護理
(1)心理護理:患者接受傳統開顱手術治療,會對其原有的肢體運動和語言表達有阻礙性,患者易發生多種不良情緒,如抑郁、自暴自棄、煩躁、精神緊張等,護士需積極、耐心地與其交流溝通,講解康復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其負性情緒,提升其信心和依從性。
(2)血糖等體征監測護理:嚴格控制術后血糖指標,為促進傷口愈合和降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術后患者需接受皮下胰島素注射,定期抽取靜脈血液測量患者血糖指標,特別是術中和術后2h。此外,術中需密切監測其顱內壓,避免發生并發癥。
(3)環境護理:保持患者病室安靜、舒適,避免其病房存在對患者產生不良刺激的因素,進而確保患者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4)健康教育:因患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和了解,可向其講解疾病知識,如術后注意事項、自我監測血糖方法、定期到院復查的重要性等,提升其配合度。術后讓其做適量有氧運動,避免參與競爭性或激烈性負重運動或娛樂活動等。
(5)術后護理:針對患者術后狀況,密切監測患者多項指標和體征,如意識、瞳孔、血壓等,及時清除呼吸道嘔吐物和分泌物,避免發生窒息。若需做頭部引流,則嚴格落實無菌操作,觀察引流液形狀、顏色、引流量;針對高燒患者,可給予物理降溫干預。
(6)并發癥護理:①針對腦積水護理:密切觀察其意識、面部、肢體等狀況,若發生舌體偏斜、無法鼓氣、側肢體肌力減弱等狀況,則實施對癥干預,控制入水量<2500mL/d;②針對酮癥酸中毒者:及時通知相應醫務人員,選擇較有彈性且中粗血管穿刺,留置套管針,實施補液;③針對術后感染患者,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7)術后早期功能康復鍛煉:腦腫瘤者術后若發生程度不同的偏癱,護士需指導患者家屬協助其被動鍛煉肢體,直至病情穩定,鼓勵其自行做主動運動,如登臺階練習、坐站練習、站立練習等,以提升下肢肌力,病情改善,可做步行練習,并鍛煉各關節,促進其恢復。
1.3 指標判定記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血糖指標。記錄并發癥發生狀況,術后感染、腦積水、酮癥酸中毒。
1.4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輸入SPSS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值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糖指標護理前組間血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血糖指標()

表1 比較血糖指標()
2.2 并發癥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率3.77%低于對照組26.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并發癥[例(%)]
臨床治療腦腫瘤合并糖尿病疾病,主要采用手術切除腫瘤,進而改善其癥狀。但手術帶來的應激反應和刺激,易誘發多種并發癥,若護理不當,加之患者自身血糖指標偏高,患者病情易加重[3],威脅其生命。圍術期護理質量對患者疾病預后和生命安全非常重要。以往采用的常規護理干預,多偏向于配合醫生實施治療,對患者心理舒適度和環境舒適度等有所忽略[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血糖、并發癥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腦腫瘤并存糖尿病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其效果比常規護理更理想。分析原因可能為:在整個針對性護理干預中,加強了護理干預的監管力度,患者發生異常狀況時,可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并加強健康教育,提升配合度和認知度,加以心理干預,控制其不良情緒,避免負性情緒干擾到疾病治療效果[5]。此外,護理中需重視患者體征指標監測的重要性,定期測量其血糖、尿糖指標,預估腎糖閥值。同時,筆者認為也需加大對患者術中顱內壓變化的監測力度,避免發生腦內大出血,嚴密觀察此階段血糖指標,按照實際狀況,靜滴胰島素葡萄糖注射液[6],加強并發癥干預。本研究中患者術中未發生大出血等并發癥,可能與此點護理干預有關。
綜上所述,腦腫瘤并存糖尿病者在接受傳統開顱手術聯合胰島素治療的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指標,降低并發癥,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