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哲
一個企業真正的公益和社會價值的實現不是為了公益而公益,而是通過打通原產地農特產品與外界需求的雙向鏈接,助推產品線上銷售,將田間地頭與廳堂餐桌強勢直聯,促使農副產品的供需精準匹配。
2019年,貴州家有購物集團結合自身媒體與銷售雙重屬性,推出了全國性原產地電視購物直播IP《大國好物》節目,節目組走遍華夏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尋找中華好物,挖掘區域原產地經濟,助力特色農產品上行。2019年6月28日,《大國好物》第一季在貴州肇興侗寨拉開帷幕,“黔貨出山”首戰告捷,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和經濟效益,成為貴州廣電企業助農、文化助農的知名品牌。

時隔一年,《大國好物》第二季再度從貴州啟程,甫一推出,便售出原產地特色農產品12000多罐經典裝紅糖、10萬多瓶刺梨飲料、23000多斤糯米蕉、55000多箱百香果、2.3噸特色土豆……一批批品質優良、有著濃郁原生態氣息的貴州特產,由原產地直發至用戶家中。
與第一季相比,《大國好物》第二季特邀林珊珊Sunny作為扶貧助農體驗官,攜手淘寶直播聚劃算·劃算聚樂部,首次嘗試大屏、小屏互動,北京、貴州兩地連線的模式開啟“大國好物·貴州公益扶貧專場”直播。北京主要進行演播室直播銷售與大屏引流,貴州主要與聚劃算·劃算聚樂部、淘寶直播合作進行主播帶貨。
“做《大國好物》的初心就是看到我們的家鄉有很多好的東西走不出來,希望借此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有購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金燕表示,通過“原產地名優特產+直播帶貨”模式,家有購物打通了電視大屏與手機小屏等多種形式的跨平臺融合直播,以聯合體形象對外宣傳《大國好物》。
“電視購物的實質是‘媒體+貨架,我們的公信力來源于媒體屬性。在進行商品銷售的同時,也需要擔起媒體的社會責任。”王金燕希望通過升級的“全媒體+大直播”的帶貨模式,讓觀眾重新認識電視購物的銷售能力以及媒體的社會責任,展現家有購物集團在精準助農、扶貧攻堅的決戰階段作為電視媒體的公信力和傳播力。
今天的電視購物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電視”購物,更是以“電視媒體”為聚合,集合互聯網電商平臺、網絡直播等多種媒介形態而形成的電商矩陣,雖然體量并不大,但是在融合創新上卻有著獨特之處。第二季《大國好物》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度啟程。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家有購物進一步挖掘優質“好物”資源,繼續調動電視媒體、企業社會、網絡平臺等多方資源,組織直播團隊,直入農業生產原產地,發掘好產品,打造精品消費。
“我們不能只去銷售我們認為好賣的東西,而更應該銷售對消費者來說有需求的東西。”王金燕說,家有購物希望通過這一新類型的活動,在助力農產品上行的同時,也能夠為消費者、為會員挖掘更多更好的新鮮道地的特色原產品,讓他們能夠足不出戶就體驗到全國各地的新鮮道地物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需求。《大國好物》這一模式成功地將傳統電視購物帶入到“新消費”概念之下,將田間地頭與廳堂餐桌有效鏈接起來,將企業發展、扶貧助農、消費升級等,更為契合地結合在一起。
“將大量原生態的真東西、好東西介紹給國內的消費者,這既解決了‘種出來,如何賣這一阻礙當地農業發展的大難題,也將這些優質的產品推薦給了有訴求的消費者,滿足了老百姓對健康生活、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這也是我們在走中國電視購物融合發展新消費模式的一種嘗試。”王金燕表示。
自2017年起,家有購物集團便通過“開發式”項目,不斷推進助農扶貧工作,將企業經營與助農扶貧工作靈活結合,取得了積極效果。2019年,更進一步響應國家助農扶貧政策號召以及貴州省“文軍扶貧”行動的要求,創新打造直播節目《大國好物》。
“此前我們一直在做助農扶貧的項目,也開始做走進原產地的探索,但都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據王金燕介紹,2019年,為契合國家助農、助力特色農產品上行的政策,尤其是在精準助農、扶貧攻堅的關鍵戰役階段,家有購物希望能夠通過走進原產地直播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依托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將直播搬出演播室,幫助優質的農資產品走出大山,以產品帶產業,向消費者、觀眾展現地方產業定位,形成地方特色產品標簽記憶點,養成循環消費習慣,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內生動力,建立長效消費促進機制,開啟企業扶貧、電購助農、文化助農的新典范。
以互聯網為依托,構建一體化、產業化的幫扶助農體系,通過產品挖掘,品牌打造,宣傳推廣,多平臺聯合銷售,努力實現“一鄉一產業、一村一精品”,實現農副產品供需的精準匹配,《大國好物》構建起了全媒體助農扶農新零售生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大國好物》團隊再次從貴州出發,體現了服務民生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