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華 周鳳 莊縣建 林蘇華
(韶關市鐵路醫院 廣東 韶關 512023)
頸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纖維環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及纖維壞突出或脫出至椎管內,從而刺激或壓迫臨近組織所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體征,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1]。目前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多集中在椎間盤本身,對神經根炎癥的治療則較少報道;在對神經根炎癥治療的報道中多采用類固醇激素或臭氧結合類固醇,單純用臭氧盤外治療較少報道。引導方式多采用C 型臂X 光機/DSA/CT,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則較少報道。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頸椎間孔臭氧注射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
選取2019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我院確診為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0 例,年齡34 ~76 歲,男26 例,女34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 組(對照組)和B 組(臭氧組),每組30 例,見表1,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可對比。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超聲橫軸掃描顯示頸椎橫突前后結節及神經根,后根據神經根走向縱軸掃描顯示神經根、椎動靜脈、椎間孔外口等結構,實時引導下避開神經根及血管將穿刺針穿至椎動脈平面椎間孔外口,如遇針顯示不清時通過注射生理鹽水判斷針尖深度。針尖穿刺到位,回抽無血及腦脊液后,A 組注入2% 利多卡因1ml+維生素B12 0.5mg+ 生理鹽水2ml 共4ml、5 分鐘后注入地塞米松5mg+ 生理鹽水4ml 共5ml,拔出穿刺針壓迫止血后改對側臥位觀察15 分鐘;B 組注入2% 利多卡因1ml+ 維生素B12 0.5mg+ 生理鹽水2ml 共4ml、5 分鐘后注入30mg/L 臭氧5ml,拔出穿刺針壓迫止血后改對側臥位觀察15 分鐘;治療一個療程,隔兩日一次,3 次為一療程。
分別記錄A 組、B 組, T0、T1、T2、T3、T4、T5 的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VAS 評分與治療前比較顯著降低(P<0.01),A 組與B 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點VAS 評分比較,T0、T2、T3 時點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T1 時點,B 組評分顯著較A 組高(P<0.01),T4、T5 時點B 組評分顯著較A 組低(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VAS 評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點VAS 評分(±s)
組別 n T0 T1 T2 T3 T4 T5 A 組 30 6.3±1.2 2.9±1.0 0.7±0.8 0.9±1.0 1.8±1.3 3.7±2.2 B 組 30 6.3±1.2 4.9±1.3 0.5±0.7 0.6±0.9 0.6±0.9 1.7±1.2 t - 0.000 6.679 1.031 1.221 4.157 4.371 P - 1.000 0.000 0.307 0.227 0.000 0.000
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目前多遵循保守、微創、開放手術的階梯式治療原則,盡量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達到治愈或好轉,目前多采用X 光或CT引導下微創介入治療為主,微創治療具有療效佳、病人及家屬容易接受、操作相對簡單、避免了開放手術的過度應用及所帶來的嚴重并發癥[2]。微創治療有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射頻熱凝消融術、膠原酶消融術、臭氧消融術、脊柱內鏡摘除術、選擇性神經根脈沖射頻或阻滯等等[3]。但上述微創治療方法目前X 光或CT 引導的方式都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不能實時引導且所有穿刺路徑都破壞了原有的解剖結構及操作繁瑣、學習曲線長。
30mg/L 臭氧主要用于神經根受壓產生炎癥所引起的疼痛,對于神經根受壓的狀態并不能解決,所以對于以麻木為主的頸椎間盤突出癥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本研究組將于下一課題項目組織實施對于非包容性頸椎間盤突出且突出物無鈣化所引起的癥狀、體征采用超聲引導下椎間孔低濃度臭氧注射來消除炎癥及高濃度臭氧注射來消融髓核從而解決疼痛與突出物問題的相關研究[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