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君杰 李志容 梁二妹 周肖敏 羅剛(通訊作者)
(1 珠海市香洲區香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廣東 珠海 519000)
(2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廣東 廣州 510150)
種植義齒可以對牙缺失進行有效的修復,確保種植體和牙骨結合更緊密,以此提高修復效果。種植體附近對軟組織處理方式有較多的研究方案,附著齦作為口腔結構一部分,對牙齒咀嚼食物時對牙周組織起到保護的作用,確保牙齦結構穩定性[1]。實施口腔種植修復治療時配合附著齦重建能提高修復成功率。本文對附著齦重建用于口腔種植修復的價值進行探討,分析如下。
收集我院2016 年1 月—2019 年1 月期間收治的80 例附著齦重建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40 例,男女比例23:17;年齡平均(39.2±4.1)歲;重建種植體44 顆;觀察組40 例,男女比例22:18;年齡平均(38.6±5.3)歲;重建種植體45 顆。兩組患者均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存在牙齦部分部位缺失,排除了合并牙齦或口腔疾病,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對照組接受傳統補牙療法治療,牙齦處消毒、清理、簡單治療和補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附著齦重建,清理并檢查牙齦缺失處,以此提高牙齒修復質量,觀察附著情況,測量黏膜寬度。術中局麻,處理牙齦根種植部頰側,選擇梯形的方式,保留切口部位,以滑動調節方式,保證牙前溝方向,以可吸收線縫合并固定,縫合切口,防止發生過多切口,術區消毒。術后觀察恢復情況,術后2 周復診,檢驗牙齦和補牙處,印模處理。術后4 周實施烤瓷修復,對牙齒堅硬和契合進行鞏固,以此使補牙質量得到保證。術后3 ~6 個月復診,對牙齦質量進行檢查,測量角化黏膜寬度,牙齦外形和附著點重建情況,所有指標檢查清楚無誤后記錄[2]。
①評價兩組口腔種植修復效果,對兩組患者治療后齦緣外形與附著點重建進行評價,分成Ⅰ級、Ⅱ級、Ⅲ級,Ⅰ級:齦緣外形與附著黏膜寬增加0 ~1mm;Ⅱ級:齦緣外形附著黏膜寬增加1 ~2mm;Ⅲ級齦緣外形與附著黏膜寬增加2 ~3mm。修復有效率=(Ⅱ級+ Ⅲ級)例數/ 總例數×100%。②記錄兩組重建種植體情況,兩組黏膜增加寬度、黏膜增加厚度、附著齦寬度增加程度[3]。
應用SPSS19.0 統計學,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種植修復總有效率37(92.5%)高于對照組30(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分析兩組口腔種植修復效果(例)
觀察組黏膜增加寬度、黏膜增加厚度均優于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分析兩組黏膜寬度情況(n/%)
隨著人們對口腔健康關注的提高,種植修復在臨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對牙齒缺失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4],口腔種植修復時接受附著齦重建,可以改善種植修復情況,提高修復成功率。附著齦可以降低黏膜肌于纖維活動時產生生物力,促進齦緣維持穩定性,減少刷牙或咀嚼時產生的刺激,改善種植體周圍組織正常狀態,以此維持種植體的美觀性。附著齦重建用于口腔修復時具有明顯效果,對比傳統牙齒修復技術,修復質量效果更好。檢測附著齦黏膜寬度增加情況,可以探討其臨床效果和價值,通過分析附著齦黏膜寬度、牙齦外形、附著點和重建等情況,可以有效降低黏膜退縮率,保持增生黏膜的穩定性,預防黏膜發生退縮,提高口腔手術質量和手術效果,防止發生二次手術。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種植修復總有效率37(92.5%)高于對照組30(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這一點。這種修復方式操作簡單,而且不會有明顯創傷發生,可以減輕對切口縫合的傷害,也能避免術后發生炎癥,確保手術質量。附著齦重建術的優勢更好的表現在手術后期,重建3 ~6 個月可以提高牙齒協調性,保持牙齒與周圍組織的契合度,提高面部美感,臨床應用時也有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可見,口腔種植修復實施附著齦重建,能改善附著齦寬度,改善種植體修復治療效果和修復效果[5]。
綜上所述,口腔種植修復中應用附著齦重建,可以取得理想療效,操作穩定性更好,可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