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勇 關志廣 蔡聰瀚
(臺山市人民醫院 廣東 臺山 529200)
針對乳腺癌患者,臨床多采用手術方式治療,雖然自體組織再造乳房相對復雜,但形態自然且持久性良好,對乳房檢查以及放化療均無影響,也不會產生包膜收縮以及異物反應等現象[1]。擴大背闊肌肌皮瓣手術操作簡單,通過切取背闊肌及其附近脂肪組織的方式,以實現乳房再造的目的[2]。本文對此予以研究,報告如下。
于2013 年1 月—2019 年12 月從臺山市人民醫院擇取40 例乳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組研究,對照組年齡33 ~64(40.56±6.82)歲,腫瘤分期:11 例為Ⅰ期、5 例為Ⅱa 期、4例為Ⅱb 期;研究組年齡34 ~65(40.23±6.79)歲,腫瘤分期:12 例為Ⅰ期、5 例為Ⅱa 期、3 例為Ⅱb 期;對照分析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作對比。
對照組實施單純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以腫塊位置為依據對切口位置進行確定,腫瘤邊緣與乳暈相距超過2cm 可保留乳頭乳暈,但需要在下方選取多點留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對乳頭是否收到腫瘤侵害進行了解。之后清掃淋巴結,皮下游離后直接拉攏皮膚縫合,術后在胸壁、腋窩放置負壓引流管。研究組實施擴大背闊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治療,在改良根治術后,選擇側臥位,實施擴大背闊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術治療。術前將乳房下皺襞標記出來。在肩胛下角下做切口,切口形狀為新月形或梭形,寬度控制在6 ~8cm,切口長度以乳房切口為準進行確定。以健側乳房大小為依據確定肌皮瓣切取范圍,在真皮下血管網下進行皮瓣分離處理,在背闊肌表面盡量保留皮下脂肪,對髂嵴上方脂肪進行切取,同時對背闊肌前沿側胸部脂肪進行切取,最后與肌皮瓣一同進行聯合移位,再沿著腋窩部位肌止點肱骨方向進行分離,對肌皮瓣血管蒂進行分離,注意對肩胛下血管以及胸背部血管予以保護,可以大部分切斷血管上部肌肉,將肌皮瓣向胸部轉移,切口部位放置負壓引流管。將胸大肌、前鋸肌與背闊肌肌皮瓣進行固定,以乳房下皺襞位置為依據縫合肌皮瓣,以重塑乳房。
乳房外觀形態評價:患側乳房位置與健側對稱,且大小基本相等,患者非常滿意為優;患側乳房位置與健側基本對應,大小無顯著差異,患者比較滿意為良;患側乳房與健側位置明顯不對稱,大小不同,著裝后可見明顯不同,患者不滿意為差。
研究所得數據均經統計學軟件(SPSS17.0)分析,涉及到計數資料,以(%)方式予以表達,另外經χ2予以檢驗,如果檢驗所得結果P<0.05,則表示有意義。
從乳房外觀形態評價上來看,研究組優良率(90.0%)高于對照組(4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乳房外觀形態評價對比[n(%)]
本次研究中,實施擴大背闊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手術的患者乳房外觀形態評價效果優于單純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乳腺癌根治術后擴大背闊肌肌皮瓣再造乳房具備以下優越性:①兩個手術同時進行,不僅可以節約手術時間,還可以減少手術費用[3-4]。②可以有效保證乳房形態。③無乳房缺失期,減輕患者因乳房缺失而導致的不良心理情緒。④不會影響輔助治療工作,同時也不會使放化療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相比于假體再造,自體組織再造乳房雖操作復雜,但乳房形態逼真,且術后效果持久,容易塑形,質地更優,具有良好的下垂感。另外可以將鎖骨下凹陷予以矯正,補充腋前襞缺損,避免植入假體產生的感染等問題[5]。乳房再造相對傳統改良根治術瘢痕攣縮疼痛發生少。
對于乳腺癌患者來說,乳腺癌根治術后擴大背闊肌肌皮瓣再造乳房可以保證乳房外觀形態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