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珊
(廣西梧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口腔科 廣西 梧州 543000)
天然牙齒由表及里由牙釉質、牙本質、牙髓以及根面牙骨質組成,周圍覆蓋粉紅色的牙齦。牙齦分為游離齦和附著齦,以及牙槽黏膜。包繞牙根周圍的是牙周膜和附著在牙齒根面的結締組織纖維以及堅硬的牙槽骨[1]。牙齦退縮是指牙齦從上述生理性位置發生根向(牙根方向)的移位,引起牙根暴露[2]。導致牙齦退縮發生的原因與機械性因素、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關[3],原本覆蓋牙根表面的牙齦不再貼敷到牙根表面,包裹牙根部的牙骨質就會直接暴露在口腔唾液和各種冷熱刺激的環境下,嚴重引起患者不適。結締組織瓣移植是目前臨床上用于改善牙齦缺損及缺失的主要治療手段[4],本次研究探討兩種不同的結締組織瓣移植術在牙齦退縮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納入我院2018 年2 月18 日—2019 年11 月28 日接受牙齦退縮治療患者共43 例,納入標準:均為上下前牙或前磨牙局限性牙齦退縮患者;患者可正常溝通;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書面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出血傾向或凝血機制障礙者;臨床資料不完善;合并精神障礙者;依從性極差者。隨機分組,對照組22 例和觀察組21 例患者各項指標無顯著差異(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
觀察組:完成口腔衛生指導、口腔潔治、刮治及拋光后,局麻,于側切牙、尖牙之間的腭側行半月形切口,在保留牙間乳頭的同時在頰側圍繞兩處牙齦退縮作一個溝內水平切口,水平切口要求在CEJ 水平處的兩個相鄰齦乳頭基部相連,在尖牙遠中水平切口末端做一個縱向松弛切口,延伸至壓槽黏膜,確保齦瓣可冠向復位。再將半厚瓣銳性分離,將根面及骨缺損暴露出來,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再將牙間乳頭的唇側部分做去上皮處理。將頰側齦瓣分離并翻起后做腭側切口,取帶蒂結締組織瓣旋轉至側切牙與尖牙之間的鄰面區域,使用6-0 生物可吸收線縫合。
對照組:測量牙齦退縮區的面積,做一個溝內切口,于切口的末端做2 個斜向縱切口,實現銳分離制備半厚瓣,充分保留骨膜和部分結締組織,將整個退縮區暴露出來,將受植區根面徹底刮干凈,切取皮下結締組織后,在距離切口3 ~4mm 位置,形成一個1.0 ~1.5mm 結締組織,采用潛行銳分離法,使用牙周骨膜剝離器將結締組織分離,確保切除的結締組織表面帶有一窄條上皮,隨著結締組織移植到受植區,而對供瓣區采用間斷縫合的方式關閉創口。將之前帶有窄條上皮的結締組織將脂肪組織去除后修剪到合適大小立即放入受植區,將其覆蓋在暴露的根面,通過懸吊縫合將其固定在骨膜上,將半厚瓣冠向復位,采用褥式縫合固定,確保冠向復合瓣與移植的結締緊密貼合。
兩組治療前后牙齦退縮深度、牙齦厚度、根面覆蓋率比較。
兩組VAS 評分比較,采用視覺類比刻度尺法比較美觀效果,0 分代表失望,10 分代表非常滿意。
所得數據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s)、(%)表示,采用t、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牙齦退縮深度、牙齦厚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觀察組牙齦退縮深度低于對照組,牙齦厚度、根面覆蓋率高于對照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牙齦退縮深度、牙齦厚度、根面覆蓋率比較(±s)

表2 兩組牙齦退縮深度、牙齦厚度、根面覆蓋率比較(±s)
組別 例數 牙齦退縮深度 牙齦厚度 根面覆蓋率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 21 4.78±0.58 1.29±0.32 0.86±0.19 1.94±0.26 - 80.45±2.46對照組 22 4.71±0.59 1.36±0.34 0.85±0.21 1.34±0.18 - 74.34±1.97 t-0.459 4.332 0.495 6.351 - 4.342 P->0.05 <0.05 >0.05 <0.05 - <0.05
兩組治療前VAS 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觀察組VAS 評分高于對照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 評分比較(±s,fen )

表3 兩組VAS 評分比較(±s,fen )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t P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1 3.63±0.62 8.58±0.31 6.004 <0.05對照組 22 3.56±0.59 6.49±0.22 4.342 <0.05 t- 0.452 4.348 - -P- >0.05 <0.05 - -
正常健康的牙齦在牙冠和牙根之間會形成良好的封閉層,牙齦退縮是指牙齦從牙齒周邊退縮,導致牙根部分暴露,是牙齒周圍的牙槽骨和牙齦被破壞的結果。牙齦退縮的發生,與牙齒排泄不整齊,導致包繞牙根表面的牙槽骨產生結構缺陷有關。另外病因還包括不正確的刷牙方法、牙頸部牙齦質量欠佳、長期咬合功能不調[5]。
數據顯示,結締組織移植術對根面覆蓋有效率高達98.9%。結締組織移植術其成活率高,腭側創口小,術后牙齦顏色與鄰牙區更相近,美觀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結締組織移植術對牙齦厚度有要求,在牙齦退縮的根方要有角化組織以及充足血供。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牙齦退縮深度、牙齦厚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觀察組牙齦退縮深度低于對照組,牙齦厚度、根面覆蓋率高于對照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VAS 評分無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治療,觀察組VAS 評分高于對照組,數據有統計學差異(P<0.05)。有數據顯示,冠向復位瓣聯合結締組織移植可以最大限度的獲得完整的根面覆蓋。帶蒂扭轉結締組織冠向復位瓣移植術能夠在改善血運的同時提供齦瓣支持。其中特別是血運條件方面,其直接影響到手術效果。通過利用帶蒂扭轉結締組織冠向復位瓣移植術,能夠給移植物提供更好的血運,血運增加也對提高臨床療效及美觀改善有重要幫助,具體表現為黑三角面積減小以及獲得相似的牙齦形態。
綜上所述,針對牙齦退縮患者采用帶蒂扭轉結締組織冠向復位瓣移植術可減小牙齦退縮深度,提高牙齦厚度及根面覆蓋率,患者可獲得滿意美觀效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