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香 馬國蘭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口腔頜面外科 寧夏 銀川 750004)
唇腭裂是十分常見的一類先天性的口腔頜面部疾病,現階段主要采用外科矯治手術予以治療。此類患者手術治療期間住院時間相對較短,在其出院后由于缺乏疾病的健康知識以及良好的自我護理和管理能力,使得患者在術后康復過程中面對許多問題而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導[1]。延續護理是建立在整體護理理論基礎上,為了滿足廣大出院患者的護理需求而延伸的院外護理服務,有助于規避以往傳統護理中患者出院后護理斷層現象,能夠為患者在出院后繼續提供相應的康復護理與指導。以下將探究對于唇腭裂患者通過開展延續護理的應用效果。
抽取2018 年1 月—2019 年7 月本院70 例唇腭裂病例,依據護理差異分組,即觀察組:35 例,男/ 女:18/17;年齡16~47 歲,均值為(32.6±0.3)歲;受教育年限:7 ~16 年,均值(13.2±1.5)年。對照組:35 例,男/ 女:16/19;年齡15 ~46 歲,均值為(33.2±0.2)歲;受教育年限:7 ~17 年,均值(13.5±1.3)年。患者均符合唇腭裂的診斷標準,且臨床資料完善,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且患者中均排除了精神與認知障礙、語言交流障礙等情況。兩組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等臨床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即做好患者院內的疾病健康知識宣教、病情觀察、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和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在該基礎上開展出院后的延續護理,措施如下:(1)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前的一至兩天內需要對其相關基礎信息進行詳細調查和記錄,告知患者出院后進行延續護理的相關流程以及時間等。患者出院后第一周進行首次隨訪之后每隔2 周進行隨訪一次,在患者的術后隨訪中需要了解患者傷口顏色、體溫、進餐和癥狀等表現情況。對于接受唇腭裂成形手術治療患者在隨訪中需要密切關注其傷口縫線是否發生脫落,掌握患者的體溫變化和日常進餐情況;(2)基于網絡平臺的健康宣教:患者在出院前需要將其加入到醫護交流的微信群或者QQ 群中,并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定期向患者推送唇腭裂以及術后康復的相關健康知識。同時在交流群內通過提問的方法來引導患者之間進行交流,并由高年資的護士每天在網絡交流群中回答患者共同關心的問題,同時給予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方面的指導。對于新入院的患者在首次加入微信交流群時應進行自我介紹,之后由護士單獨向患者普及護理方面的注意事項以及微信QQ 平臺應用中的注意事項,確保患者能夠掌握并熟悉流程。同時,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網絡平臺的交流中,可綜合運用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等多種形式向患者普及唇腭裂的健康知識與護理知識。
(1)兩組患者均于出院后隨訪6 個月,評估其術后的依從性情況,即統計患者出院后的回院復查率、唇腭裂序列治療完成率;(2)統計兩組術后隨訪期間的不良事件,如縫線脫落、腫脹、感染和出血等。
觀察組患者出院后的回院復查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院后依從性對比[n(%)]
觀察組的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8.57%,對照組25.71%,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現階段對于唇腭裂患者主要采用外科修復手術治療,同時規范化的高質量護理服務也是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重要途徑。然后許多患者在出院之后缺乏良好的自我護理能力,或者護理方法缺乏科學性,而導致術后傷口發生開裂或感染等情況使患者受到影響,因此為了解決該問題,還需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通過進行延續護理,可結合患者的個體化情況,在其出院后繼續開展相應的護理服務、護理指導、用藥指導以及健康指導等[2-3]。與此同時,通過運用網絡溝通平臺來回答患者的疑問,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有利于患者在出院后繼續獲得規范化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以及疾病康復效果[4-5]。本次對比結果提示,觀察組出院后隨訪期間的回院復查率以及唇腭裂治療完成率高于對照組,并且該組術后的縫線脫落、出血以及腫脹等不良事件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運用延續護理有助于提高唇腭裂患者的整體護理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唇腭裂患者開展延續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并降低其術后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