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秀
(淄博市第一醫院中心采血室 山東 淄博 255200)
最近幾年,隨著全球變暖,出現了諸多新型的傳染病病原,我國現階段已經采取了相應的衛生工作方針,有效控制了傳染病的總發生率[1]。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受到人口流動和現代化交通便利的影響,防控工作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發熱門診,是對各種傳染病疫情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篩選和篩查的窗口,針對各種不明原因引起發熱的疑似病例進行門診隔離流觀。針對發熱門診患者,在面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時,會出現一些不良情緒,非常焦慮和抑郁,加之自身缺乏對相關疾病的認知和身體的不適,使其對醫護人員變得更加敏感。因此,需要給予發熱門診患者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進而緩解其負性情緒。下文針對治療性溝通對發熱門診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進行觀察,詳細如下。
從我院隨機選取2020 年1 月—2 月收治的96 例發熱門診患者,并分為常規組(n=48)和研究組(n=48)。在常規組中,有24 例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年齡段在19 ~75 歲之間;在研究組中,有25 例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年齡段在20 ~74 歲之間。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
針對常規組,給予一般性溝通。在接診期間,對患者實施常規接診程序和護理工作,其中包括流行病學檢查、信息等級、標本采集送檢、解釋疑難問題時的溝通等等。在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常規電話隨訪。
針對研究組,給予治療性溝通。第一,關系性溝通。首次接觸患者時,利用該種溝通形式,主要是為了和患者創建良好和諧的關系。在接診時,由于發熱患者不熟悉就診環境、就診流程,會產生不安全、孤單、陌生的心理,因此醫護人員需要積極主動的對患者進行迎接,以坦誠自然的目光和隨和輕松的語氣,和對方眼睛注視[2-3]。與此同時,需要注意自身的肢體語言,不要傷害到患者的自尊,避免出現漫不經心和心不在焉的情況。把發熱門診屬于對傳染病進行監控的措施解釋給患者,并提供給患者深入淺出的信息指導。第二,評估性溝通。和患者再次進行溝通時,可以利用該種溝通方式,主要是為了對患者就診時的心理情況和出現負性情緒的原因進行評估,利用交談,指引患者對憂慮與苦悶進行傾吐,以便于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性溝通主體和內容。應提供給患者良好的溝通場所,認真仔細聆聽患者的心聲,并給予理解,在聆聽時不要隨意打斷或者是隨意制止。對患者實施安撫性語言疏導,少說多聽。針對患者刻意隱瞞的或者是表達不清的,需要利用巧妙的提問進行誘導,把實際情況說出來。第三,治療性溝通。鼓勵患者家屬積極主動和其交流和溝通,提升其治療自信心,避免由于理解偏差與溝通不暢引起患者擔憂與顧慮。給予健康指導,使患者可以了解自身疾病。指引患者利用聽音樂、閱讀、冥想、深呼吸等手段,調試心理,放松患者身心。把國家相關政策和社會支持講解給患者,通過社會支持,對患者心理負擔進行減輕。
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觀察。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SAS評分與SDS 評分采用t值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SAS 評分為(31.56±2.61)分、SDS 評分為(30.02±1.79)分均要好于常規組患者SAS評分為(49.59±2.44)分、SDS 評分為(48.96±3.46)分,兩組患者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AS 評分、SDS 評分情況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研究組 48 31.56±2.61 30.02±1.79常規組 48 49.59±2.44 48.96±3.46 t-5.6327 4.9867 P-<0.05 <0.05
在日常生活中,發熱屬于一種常見的急癥,導致發熱的原因較多,而不明原因發熱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為主要原因,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患者的精神和身體帶來較大壓力,進而使患者容易出現負性情緒,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甚至,部分患者會出現輕生的想法,非常悲觀消極,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治療性溝通,主要是指以對話溝通為基礎的認知行為干預,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指引患者對不能改變的現狀進行應對與適應,對患者的健康心理問題進行解決[4-5]。和一般性溝通相比,治療性溝通具有較強的指向性與目的性,在護理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治療性溝通,以患者為核心,以護理人員為主導,屬于一種輔助性治療,可以有效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巧妙利用護理心理學和護理溝通技巧,更加細致的對患者進行預檢分診工作,營造良好的護患關系,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治療性溝通方案進行制定,進而有效對其負性情緒進行糾正。
綜上所述,對發熱門診患者實施治療性溝通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良性情緒,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