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玲 林白浪 蘇駁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 海南 ???570208)
受社會經濟及技術等方面的影響,我國人均壽命延長,老年人群占比不斷提升,其對健康的認知及生存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而海南在冬季具有更佳的環境及溫度條件,因此產生了較多“候鳥” 老人。而老年人群中較多存在基礎疾病,因此對醫學服務及護理干預的需求較高,加之存在飲食、生活習慣及其他方面的不適應性,因此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服務方面的需求[1-2]。本研究就延伸護理服務對海南地區“候鳥” 老人生存質量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進行研究與觀察,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期間的120 例海南地區“候鳥” 老人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組)60 例和觀察組(延伸護理服務組)60 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31例,女性29 例,年齡為60 ~82 歲,平均年齡為(70.1±6.9)歲,文化程度:文盲者2 例,小學者12 例,初中及以上者46 例;合并基礎疾?。簾o者10 例,1 種者30 例,2 種及以上者20 例。觀察組中包括男性30 例,女性30 例,年齡為61 ~83 歲,平均年齡為(69.8±7.2)歲,文化程度:文盲者3 例,小學者15 例,初中及以上者42 例;合并基礎疾?。簾o者9 例,1 種者30 例,2 種及以上者21 例。兩組老人的上述基本資料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60 歲;海南地區“候鳥” 老人;對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認知障礙者;精神病史者;對研究不配合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對老年人群進行健康狀況及衛生需求的調查,然后于其有診治需求時進行相關疾病內容的健康宣教,針對疾病及機體狀況進行護理措施的制定與實施。觀察組則進行延伸護理服務,即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將護理延伸理念及措施融入到護理的過程中,將患者遷徙前后的健康及疾病狀況等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延續前期的治療護理方案,進行有效的銜接,同時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與之密切溝通,詢問不斷變化的需求,從院內到院外進行進一步的延伸護理,根據每位老人的情況設立針對性的干預記錄,根據其合并的基礎疾病情況及機體狀況對其出院后的治療措施、飲食情況、生活習慣及其他方面進行對應措施的制定,尤其重點進行出院后注意事項的告知,并與其建立良好的聯系方式,包括電話、微信等多種形式,出院后進行隨訪,加大隨訪頻率;根據隨訪結果,結合治療進行新的護理措施的制定,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實現階段性的康復目標。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情緒狀態(Zung 量表)、生存質量(WHOQOL-OLD 量表)及自我感受負擔(SPBS 量表)評分結果、護理滿意度。
(1)Zung 量表:是有效評估焦慮與抑郁情緒狀態的量表,本量表包括兩個分量表,對焦慮和抑郁兩個方面分別評估,每個方面分別包括20 個評估條目,其中焦慮陽性的評分標準為≥50分,抑郁的陽性評分標準為≥53 分[3]。(2)WHOQOL-OLD 量表:是蘋果老年人生存質量的有效量表,本量表包括12 個評估條目,對感覺能力、自主、死亡、過去現在及將來的活動、社會參與及親密6 個方面進行評估,將每個方面均換算為百分制,以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高[4]。(3)SPBS 量表:是有效評估自我感受負擔的量表,本量表包括10 個評估條目,總分范圍為10 ~50分,20 分以下表示無負擔,20 ~29 分表示輕度負擔,30 ~39分表示中度負擔,40 分及以上表示重度負擔[5]。(4)護理滿意度:采用不記名的方式進行評估,由被評估對象根據自身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選擇,問卷包括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項,總滿意率=(非常滿意+ 滿意)例數/ 總例數×100%。
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23.0,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分析,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Zung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 周及4 周觀察組的Zung 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Zung 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Zung 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焦慮 抑郁觀察組 60 護理前 53.56±5.60 56.01±5.53護理后2 周 45.26±4.60 46.37±5.11護理后4 周 40.11±3.97 41.31±5.02對照組 60 護理前 53.63±5.26 55.25±5.60護理后2 周 50.31±5.01 51.13±5.37護理后4 周 46.33±4.37 45.26±5.20護理前 t 0.070 0.747 P 0.471 0.227護理后2 周 t 5.751 4.973 P 0.000 0.000護理后4 周 t 8.160 4.233 P 0.000 0.000
護理前兩組的WHOQOL-OLD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WHOQOL-OLD 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WHOQOL-OLD 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WHOQOL-OLD 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感覺能力 自主 死亡 過去現在及將來的活動 社會參與 親密觀察組 60 護理前 56.01±5.39 56.06±5.10 52.10±5.01 50.27±5.06 57.50±6.23 58.60±5.82護理后2 周 63.63±6.20 62.62±5.71 61.56±5.50 61.31±5.52 65.01±6.50 65.65±6.37護理后4 周 71.50±6.91 69.35±6.33 66.36±5.67 66.63±5.78 69.79±6.72 70.11±6.70對照組 60 護理前 55.23±5.67 56.31±5.20 53.23±4.63 50.35±5.12 57.21±6.10 58.20±5.71護理后2 周 58.96±6.01 60.16±5.52 56.76±5.11 55.60±5.37 61.35±6.26 61.37±5.99護理后4 周 66.32±6.35 65.21±5.98 62.03±5.38 61.61±5.63 65.75±6.88 65.25±6.32護理前 t 0.772 0.265 1.283 0.086 0.257 0.380 P 0.220 0.395 0.100 0.465 0.398 0.352護理后2 周 t 4.189 2.399 4.952 5.743 3.141 3.791 P 0.000 0.008 0.000 0.000 0.001 0.000護理后4 周 t 4.275 3.682 4.291 4.819 3.253 4.08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護理前兩組的SPBS量表評分評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 周及4 周觀察組的SPBS 量表評分評估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的SPBS 量表評分比較[n(%)]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海南地區“候鳥” 老人數量較多,而本類人群因年齡及生活地域的變化等因素,多存在機體不適及慢性基礎疾病,這對本部分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態及生存質量均造成一定不良影響[6-7]。臨床中與候鳥式養老人群相關的研究雖可見,但是直觀的生存質量變化研究仍有所欠缺,同時本類老年人群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負擔的情況,導致其心理壓力加大,表現出焦慮抑郁等情緒,對于老年人群的生存質量進一步造成不良影響[8-9]。以往對于本部分老年人群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效果的提升空間仍較大,而延伸護理干預服務,對本類老年人群的護理干預服務有效避免了地點的局限性,實現了院內院外及不同地區的有效銜接,因此對候鳥式的養老模式具有更為契合的作用[10-11]。
本研究就延伸護理服務對海南地區“候鳥” 老人生存質量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延伸護理服務對本類老年人群的Zung 量表、WHOQOL-OLD 量表及SPBS 量表評分改善效果更為突出,且其對護理的滿意度也相對更高,因此肯定了延伸護理服務在本類老年人群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原因,可能與延伸護理服務更為全面有效地將護理干預措施從院內延續至院外及對遷徙前治療護理的銜接作用有關,其更為契合每位老年人員的護理需求,在護理的過程中實現了全面的干預,提升了老年人群的健康認知度及重視程度[12-14],因此實現了全面且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因此其健康狀態得到改善的同時,自我感受負擔隨之減輕,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得到控制,綜合生存質量也得以提升,實現了預期的護理干預目標。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延伸護理服務對海南地區“候鳥” 老人生存質量及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更為積極,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