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輝 彭俊華 陳丹妮 徐云(通訊作者)
(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手術室 廣東 汕頭 515000)
乳腺癌在婦科惡性腫瘤中十分常見,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嚴重損傷患者的健康,并降低其生活水準。在目前現有的醫療條件下,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案[1],然而由于切口較大,對患者的美觀度將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其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心理[2]。因此為改善上述不良現狀,則需要予以良好的護理配合。優質護理成為目前臨床中護理人員常用的模式[3]。本文將探討優質護理在乳腺癌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將我院2018 年3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10 例,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55 例,年齡為35 ~70 歲,平均年齡為(52.5±4.9)歲;試驗組55 例,年齡為36 ~70 歲,平均年齡為(52.9±5.1)歲。
①均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②獲得家屬的完全同意。
①存在手術治療禁忌癥;②無法配合完成護理過程。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即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圍術期觀察,并對不良事件進行針對性處理。
試驗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熱情接待、為其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提升其舒適度;同時為其仔細講解關于手術操作的內容及注意事項,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以便能夠消除患者心中疑慮,進而能夠積極配合手術治療。(2)手術前1 ~2 天護理人員需要仔細向患者講解關于乳腺癌的疾病知識,包括發病機制、危害性與病因等,以便能夠加強患者的正確認知。同時還需要對其心理狀況進行全面了解,使用溫和、和藹的語氣與患者交流,加強對患者的關懷。除此之外,還可為其介紹相關的成功案例,以便能夠提升患者的康復信心。(3)手術過后需要加強對患者精神上的安慰與心靈上的呵護,告知患者通過乳房再造可有效的彌補其身體缺陷,以便能夠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在麻醉藥劑失效后需要及時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詢問與評估,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較重,則可遵醫囑的情況下為患者使用適量的止痛藥物;若患者的疼痛程度較輕,則可為患者聽取輕音樂;除此之外,還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若出現不良情況,則需要及時聯系醫生進行處理。(4)術后由于需要對患者的肢體進行制動,因而患者將會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從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為此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指導。當患者采取平臥體位時,可將患側肢體抬升,以便能夠促進淋巴液回流與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使患者屈曲肘關節,將其放于胸前;當患者采取站立體位時,使用健側肢體扶患側肢體,并使患肢稍微高于胸前。在進行上述指導前,需要與家屬進行溝通,以獲得家屬的同意。(5)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要所所有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留取患者的聯系方式,便于及時與患者取得聯系,了解其病情變化情況;告知家屬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以便增強患者的體質,使其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①護理前及護理2 周后的SAS、SDS 評分變化情況。運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價焦慮情況,50 ~59 分為輕度焦慮,60 ~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運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抑郁情況,抑郁指標評分:SDS 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 分,其中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 ~72 分為中度抑郁,73 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②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運用LQ-C30 量表進行評價,包括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軀體疼痛內容,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
③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按照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的標準進行評價。
使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SAS 評分、SDS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為計量資料,使用t 檢驗,臨床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2 周后試驗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差異顯著(P <0.05),護理后試驗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及護理2 周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變化對比分析(±s,分)

表1 護理前及護理2 周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變化對比分析(±s,分)
組別 n SAS 評分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2 周后 護理前 護理2 周后試驗組 55 52.27±2.64 28.26±1.09 51.52±3.35 29.51±1.07對照組 55 53.21±2.67 37.25±1.45 52.53±3.31 40.51±1.48 t - 1.857 36.754 1.591 44.669 P - 0.066 0.000 0.115 0.000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對比分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 對比分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 n 生理職能 生理功能 軀體疼痛試驗組 55 54.71±7.35 70.56±6.47 64.87±6.51對照組 55 45.61±6.98 61.62±6.51 55.02±6.91 t-6.658 7.224 7.695 P-0.000 0.000 0.000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對比分析臨床護理滿意度[n(%)]
乳腺癌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在目前現有的醫療水平下,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由于此種方式將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因而將會對美觀度與心理均產生嚴重的影響,為此在圍治療期良好的護理配合是關鍵。以往護理人員僅能夠使用常規模式,但通過觀察顯示,常規模式的效果欠佳,原因在于常規模式僅能夠對患者予以病情監測與搶救,并未加強對細節化的護理[4]。
在目前護理技術條件下,目前護理人員在常規模式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在本研究主要包括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對患者予以心理護理、對患者予以良好的體位與肢體護理、出院前的指導等內容。通過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舒適度[5];通過講解疾病知識能夠加強患者的了解,進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通過予以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的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良好的體位與肢體護理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還能提升肢體康復效果;通過出院指導,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并且輔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能夠提升其康復效果[6]。依據結果顯示,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明顯降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臨床護理滿意度高達98.18%,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優質護理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照顧,同時能夠對常規模式進行良好的優化,因而能夠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提升患者的康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