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音
(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1220)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內科疾病,主要指患者的膽道、十二指腸、胰臟、胃部發生病變,進而誘發上消化道出血[1]。若患者的出血癥狀比較嚴重,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為有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循證護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2]。本研究主要對比上消化道出血護理期間應用常規基本護理與循證護理的效果,報道如下。
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本院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6 例,根據雙盲法將患者分為甲組、乙組,每組93例。甲組性別比(男: 女)51:42;年齡區間在21 ~71 歲(46.09±6.82)歲。乙組性別比(男: 女)49:44;年齡區間在21 ~72 歲(46.67±6.80)歲。對比兩組基本數據,P>0.05,有可比性。
甲組93 例給予常規基本護理,乙組93 例給予階梯式循證護理:(1)入院宣教:責任護士為患者介紹病區環境、醫院規章度,并為患者發放住院指導卡,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院規章制度,讓患者迅速適應病區環境。再者,責任護士還需向患者介紹醫院病區護士的交接班時間,熱情的告知患者家屬陪護注意事項,帶領患者進行入院檢查,并為患者、患者家屬講述檢查必要性、檢查注意事項等[4]。(2)出血停止期:為患者發放疾病宣傳手冊,讓患者初步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病理知識與早期癥狀識別方法、自我護理方法、自我搶救方法,在患者初步了解相關知識后,鼓勵患者、患者家屬提出問題,并耐心的為患者一一解答,從而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度。指導患者治療期間,注意飲食,多食用好消化、清淡營養的食物,多食用新鮮瓜果蔬菜,堅持少食多餐,避免胃腸道負擔過重。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定之前,患者應食用流質食物;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穩定之后,患者可逐漸進食半流質食物與普通食物。(3)出院時:在患者出院當天,病房責任護士需態度嚴謹、認真嚴肅的開展循證護理,必須讓患者認識到合理飲食、正常作息、戒煙戒酒的必要性,加強對患者飲食知識教育的力度,保證患者出院后繼續科學飲食,禁止使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的同時,避免胡亂用藥或中途停藥。還需指導患者充分休息、勞逸結合,維持積極樂觀健康的心態,減少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3]。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臨床中的循證護理實際上是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
(1)兩組教育后的疾病知識、自我護理、并發癥預防知識掌握程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獲取,單項總分20 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掌握程度越高。(2)教育1 月內、教育3 月內、教育6 月內、教育12 月內的再出血率。
資料分析采用SPSS21.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量數據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Student's 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精確概率法。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的疾病知識、自我護理、并發癥預防知識掌握程度高于甲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知識、自我護理、并發癥預防知識掌握程度對比(±s,分)

表1 兩組疾病知識、自我護理、并發癥預防知識掌握程度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自我護理掌握程度并發癥預防知識掌握程度甲組 93 13.2±1.7 13.8±1.6 13.5±1.5乙組 93 18.3±1.0 18.5±1.1 18.6±1.0 t - 6.0215 18.2763 12.1007 P - <0.01 <0.01 <0.01
乙組教育1 月內、教育3 月內、教育6 月內、教育12 月內的再出血率小于甲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教育不同時間內的再出血率對比[n(%)]
循證護理是一種結合患者病情發展情況開展的有針對性的循證護理方案,該方案具有階段性、時間性、科學性、合理性等優點,在不同時間內進行不同教育,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的知識掌握負擔,還能讓患者有充分的時間緩沖所接納的新知識,鞏固所掌握的疾病知識。有助于患者更好的認識上消化道出血這一疾病,可讓患者認識到疾病的變遷,可讓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護理工作,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還可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可保證循證護理的效率[5]。
由上可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循證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