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華明 衛劍芳 李姍姍 馬麗萍
(浙江省軍區嘉興干休所門診部 浙江 嘉興 314000)
老年人是高血壓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大多數老年患者高血壓患者的病程長、合并高血壓并發癥,病情已處于終末期。對于這類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主要以改善癥狀、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量為主要治療原則,以期減輕患者的病痛折磨。臨終關懷是一種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通過針對性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護理,幫助患者在人生最后節段保持尊嚴和身心愉悅,避鬼提供特殊的服務和援助[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現具體匯報如下。
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干休所治療的90 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5 例,男24 例,女21 例,年齡65 ~90 歲,平均年齡(78.9±6.7)歲,病程5 ~20 年,平均(10.4±3.1)年;對照組45 例,男23 例,女22 例,年齡65 ~92 歲,平均年齡(79.1±6.9)歲,病程5 ~22 年,平均(10.8±3.3)年;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高血壓,且處于病情終末期,預計生存時間≤6 個月,年齡≥65 歲,意識清晰,具有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排除精神或意識障礙、治療依從性差、合并其他嚴重系統性疾病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及生活指導等。觀察組實施臨終關懷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對患者的身心狀態、生活質量有明顯不利影響;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關懷,讓患者在心理上感受到關懷與溫暖,樹立面對現實的勇氣,并積極進行疾病知識宣傳,引導患者積極治療,增強生存意愿;主動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感情支持,盡量滿足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幫助患者理性看待生死,樹立面對死亡的勇氣,平靜面對最終的歸宿[2]。②家屬支持。聯合家屬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確保家屬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照顧患者,以免家屬將不良情緒傳導給患者,并指導家屬積極參與到患者的臨終關懷中,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鼓勵,使患者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度過最后的時光[3]。③飲食護理?;颊呤芨哐獕翰∏榈挠绊?,食欲明顯減退,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問題,進一步削弱機體免疫功能,影響生存期限。護理人員應合理安排患者飲食,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盡量滿足患者的飲食偏好,提升食欲,或可通過靜脈營養的方式,改善營養狀態[4]。④環境護理。盡量給患者安排單人病房,保持病房的溫馨、舒適,給患者創造良好的住院環境。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采用自制生存質量量表評估護理后生活質量,包括疼痛感受、身體舒適、生活價值、情緒心理等,每項10 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統計護理滿意率。
應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SAS 和SD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比較(±s,分)
組別 n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5 59.26±4.37 43.35±4.16 60.28±5.49 44.31±4.57對照組 45 59.64±4.51 51.72±4.89 59.73±5.52 52.27±5.03 t - 0.271 4.654 0.302 4.673 P - P >0.05 P <0.05 P >0.05 P <0.05
觀察組護理后疼痛感受、身體舒適、生活價值、情緒心理等生存質量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疼痛感受 身體舒適 生活價值 情緒心理觀察組 45 7.13±1.62 7.28±1.29 6.37±1.08 6.75±1.13對照組 45 6.02±1.54 5.48±2.03 5.04±1.66 5.01±2.14 t - 3.708 4.014 4.002 4.029 P -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例)
高血壓病發展至晚期,可引發心、腦、腎等多器官及組織的嚴重并發癥,嚴重損害患者的健康,且臨床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因此,臨床對發展至終末期的高血壓患者主要以姑息治療和臨終護理關懷為主。老年高血壓患者是主要的發病人群,其身心狀態脆弱,加之長期的病痛折磨,大多情緒悲觀、消極,心理狀態較差,對晚期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臨終關懷護理是一種包含人文關懷精神的護理模式,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護理人員在做好病情護理的同時,重視心理層面的護理和關懷,幫助患者保持生命最后階段的尊嚴和愉悅[5]。臨終護理關懷主要包含生理護理和心理護理兩個方面。一方面積極穩定患者的病情,盡可能提高患者的生理機能,減輕病痛對軀體的影響,從而改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加強心理護理,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聯合家屬共同關心、關愛患者,給予心理支持和鼓勵,并指導患者正視生死,坦然面對人生的最后階段,從而保持較好的心理狀態[6]。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SAS 和SDS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疼痛感受、身體舒適、生活價值、情緒心理等生存質量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臨終關懷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臨終關懷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有確切效果,明顯緩解了負面心理情緒,提升身心的舒適度和愉悅度,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