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薇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廣東 惠州 516002)
目前門診科室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患者采血等待時間過長,且采血前大部分患者需要保持空腹狀態,等待時間長必然致使患者不滿情緒變高,加之門診科室采血患者數量較大,醫護人員工作任務繁重,極易出現誤采、漏采的可能,影響患者后續治療,是當前醫院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1]。本次實驗研究針對門診應用全自動智能采血管理系統的使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詳細報道內容見下文所示。
選取我門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收治的采血患者共計180例,按照雙盲分組法分成研究組(n=90)和對比組(n=90),研究組中,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39 例,最小年齡18 歲,最大年齡65 歲,年齡中位數(42.52±10.85)歲,對比組中,男性患者49 例,女性患者41 例,最小年齡19 歲,最大年齡66歲,年齡中位數(41.79±11.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不具統計學差異(P>0.05),可行進一步分析對比。
對比組患者,常規采血流程:即采血者從護士處領取采血號碼,領取打印條碼,待叫號后,護士給予條碼粘帖,然后進行采血。采血后由運送員定時送采血管至檢驗室。采血后按項目報告時間患者自行到窗口或自助機領取檢驗結果。研究組患者實施全自動智能采血管理系統?;颊叩匠檠幙稍谧灾√枡C自行輸入門診卡號信息或掃描交錢二維碼自行取號。待叫號后,護士掃描患者取號信息,自動帖標機給予根據所有檢驗項目給予自動打印并進行試管選擇并粘貼好后放出。隨后護士拿取儀器帖好后的采血管對患者進行采血工作,采血結束后,放入自動傳輸帶傳送至檢驗科檢驗。患者可選擇等候自取報告單,也可通過手機程序自行查詢電子版采血結果。
詳細觀察并記錄門診采血工作中因全程從打印條碼,粘帖采血管和運送試管均采用全自動化設備和系統,減少人工操作,所以出現漏采,誤采,采血差錯,和標本遺失例數并計算相應發生率。
本實驗研究討論的180 例采血患者所產生的所有指標數據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其中,計數資料如患者的漏采率、誤采率、采血差錯率和標本量不足率均用% 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 表示為實驗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漏采率為1.11%、誤采率為1.11%、采血差錯率為2.22%、標本量不足率為2.22%,對比組患者的漏采率為7.78%、誤采率為8.89%、采血差錯率為11.11%、標本量不足率為10.00%,研究組各項質量指標均明顯低于對比組,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下患者各項質量指標對比[n(%)]
以往醫院門診部門的常規采血流程需患者在采血結束2 小時后自行到窗口領取采血檢驗單,患者在空腹狀態下采血且等待時間過長,自身負面情緒較多,尤其是在患者數量較多且秩序不佳時,極易產生矛盾和糾紛,對醫院社會形象帶來不利影響[2]。而全自動智能采血管理系統可通過自助報到、機器叫號、自動備管和高速標本傳送等方式,將患者信息、采血檢驗信息與醫院和實驗室信息系統相連,極大的改善了人工操作帶來的諸多弊端,有效提高準確率,同時有利于醫院推廣信息化建設,既節省了患者時間,又能夠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和門診工作效率,一舉兩得[3-4]。
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漏采率、誤采率、采血差錯率和標本量不足率均明顯低于對比組,組間對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相比于常規采血流程來說,門診實施全自動智能采血管理系統下可明顯減少漏采、誤采、采血差錯和標本量不足的發生,提高采血準確率,與周書劍的《全自動智能采血管理系統在門診采血室中的臨床應用評價》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具有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門診應用全自動智能采血管理系統的質量更優,使用更便捷,效果更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