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彥 王學清 范保杰 劉長友 曹志敏 張志肖 蘇秋竹 王 珅 劉 陽 田 靜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河北 石家莊 050035)
豆象一直是綠豆籽粒儲藏過程中主要的倉儲害蟲之一,豆象種類主要有綠豆象、四紋豆象、鷹嘴豆象、巴西豆象和灰豆象等。其中在我國存在的主要是綠豆象和四紋豆象,綠豆象危害最重[1~2]。在豆象的一個生活周期內危害損失率可達30%以上,成蟲羽化后引起第二次侵染,發生嚴重時可在2 ~3 個月內造成整倉綠豆全部受損[3]。冀綠15 號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V1128 與中綠1 號雜交創制的抗豆象后代材料抗豆象4 號為母本、保942-34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河北省第一個抗豆象綠豆新品種,該品種高抗綠豆象和四紋豆象[4],具有早熟直立、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莢等特性,通過播期和密度試驗等,集成的冀綠15 號高產栽培技術,可為種植戶提供配套栽培技術,促進該品種推廣應用。
1.1 親本來源。以V1128 與中綠1 號雜交創新的抗豆象材料“抗豆象4 號”為母本,保定市農科院育成綠豆品種“保942-34”為父本。
1.2 選育過程。2005 年以創新材料“綠豆抗豆象4號”和“保942-34”為親本,進行有性雜交,獲得雜交莢11 個,當年加代種植。2006 ~2009 年對F2-F5代材料采用混選法種植,即每代每株采收5 ~10 個莢混收,連續種植。2010 年依據生育期、株高、分枝、單株結莢、籽粒顏色、百粒重等育種目標選出優異單株,并進行綠豆象和四紋豆象抗性鑒定,篩選抗豆象優異單株,應用SSR 標記對抗性單株進行分子檢測。2011 年抗豆象優異單株株行種植,并進行綜合評價和SSR 分子檢測抗豆象位點,其中田間長勢整齊,并具有抗豆象位點、穩產、抗病、早熟直立、籽粒商品性好等特點的株行混收為品系。2012 ~2013 年參加了新品系初級產比及產比鑒定試驗。2014 ~2015 年在邯鄲、滄州、廊坊、唐山、藁城等試點進行了河北省綠豆品種區域試驗。2016 年在保定、廊坊、唐山、藁城4 個試點進行了生產試驗。2017 年該品種通過了河北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組織的成果評價(省級登記號20180062),命名為冀綠15 號。
2.1 產量表現。河北省綠豆區域試驗:在2014年河北省綠豆區域試驗中,5 個試點平均產量1 770.5 kg/hm2,較對照(保綠942)平均增產6.1%。最高產量為2 149.5 kg/hm2。在2015 年河北省綠豆區域試驗中,5 個試點平均產量2 201.7 kg/hm2,較對照平均增產8.72%,最高產量為2 320.7 kg/hm2(見表1)。兩年平均產量1 986.08 kg/hm2,較對照平均增產7.4%。2016 年河北省綠豆生產試驗:冀綠15 號4個試點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2 017.5 kg/hm2,比對照種增產15.9%,其中唐山試點產量最高,為2 365.5 kg/hm2(見表 1)。2016 年冀綠15 號藁城示范田田間檢測產量為2 011.35 kg/hm2,比對照保綠942增產7.02%。

表1 冀綠15 號產量表現
2.2 生育期。河北省綠豆區域試驗結果表明,冀綠15 號生育期春播75 d,夏播65 d,按照國家綠豆早熟品種熟期劃分標準(春播生育期<90 d,夏播生育期≤70 d),冀綠15 號屬于早熟品種。
2.3 抗豆象特性。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2017 年鑒定,冀綠15 號高抗四紋豆象和綠豆象。
2.4 籽粒特性。在河北省綠豆區域試驗中,冀綠15號平均百粒重5.6 g,粒形短圓柱形,種皮綠色有光澤,籽粒整齊飽滿、商品性好。經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品質檢測中心檢測,該品種粗蛋白質(干基)含量22.96%,粗淀粉含量47.34%。
2.5 品種適宜區域。經試驗示范,冀綠15 號適宜在河北、山東、河南、遼寧、吉林、陜西、內蒙古等省市區的夏播區和春播區種植。
冀綠15 號平均株高54.2 cm,幼莖綠色,成熟莖綠色,葉片卵圓形,濃綠色,花淺黃色。主莖分枝3.6 個,主莖節數10.5 節。單株結莢33.5 個,莢長10.4 cm,圓筒形,成熟莢黑色,單莢粒數11.2 粒。為有限結莢,直立生長習性,株形緊湊,結莢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莢,適合一次性收獲。田間自然鑒定抗病毒病、葉斑病和白粉病,室內抗豆象鑒定表現高抗綠豆象和四紋豆象,抗蟲率均為100%。
4.1 適宜播期。2018 年冀綠15 號播期試驗結果表明,冀綠15 號在6 月22 日~7 月22 日之間播種均可以正常成熟,但是7 月10 以后播種,產量下降明顯,因此,冀綠15 號最適播種期為6 月22 ~28 日,夏播最晚播期可持續到7 月10 日左右。
4.2 適宜種植密度。2018 年冀綠15 號密度試驗結果表明:種植密度9 萬~22.5 萬株/hm2時,密度越大,產量越高,22.5 萬株/hm2時產量最高;之后隨著密度的增加,產量下降,但不同種植密度平均單產差異不顯著,表明冀綠15 號自身調節能力較強,在一定范圍內種植密度對其產量影響較小。因此,冀綠15 號最適種植密度為13.5 萬~22.5 萬株/hm2。
4.3 合理肥水管理。足墑播種,苗期不旱不澆水,花莢期視苗情、墑情和氣候情況及時澆水1 ~2 次。瘠薄地塊底施磷酸二銨225 kg/hm2或初花期追施尿素75 kg/hm2,中等高肥力地塊一般不施肥。
4.4 病蟲草害防治。苗期、現蕾期和盛花期及時防治蠐螬、地老虎、紅蜘蛛、蚜蟲、薊馬、豆莢螟和棉鈴蟲等害蟲。在蟲害發生初期噴施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綠豆整個生育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暈疫病、葉斑病等,可通過輪作或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綠豆田發生的雜草主要有禾本科雜草牛筋草、馬唐、稗草以及闊葉雜草馬齒莧、反枝莧等,可在播后苗前噴施金都爾或苗后田間雜草2 ~5 葉期噴施精喹禾靈25%氟磺胺草醚水劑等進行雜草防除[5~6]。
4.5 適時收獲。冀綠15 號結莢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莢,可以一次性收獲,一般在80%以上的豆莢變黑成熟時一次性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脫粒,籽粒含水量<14%時可入庫貯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