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鵬 彭愛華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林業技術指導站 河南 淮陽 466700)
楸樹作為人們所喜愛的優良用材樹種,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已逐漸成為華北、西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等地普遍栽培的樹種。目前,國家林業局已將楸樹列為華北地區珍貴樹種擬大力推廣;北京市政府將其列為2008 年綠色奧運重點綠化樹種;上海市政府將其列為2010 年世博會及城建換代綠化樹種;國家環保總局將其列為營建環渤海灣京津生態圈主要綠化樹種之一。
楸樹樹姿雄偉、高大挺拔、枝葉繁茂、花多色艷,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園林觀賞樹種之一;楸樹因其材質優良,用途廣泛,也是我國特有的優質用材樹種,自古就有“木王”之稱;楸樹根系發達,抗風固土能力強,是優良水土保持樹種;楸樹干高冠窄,根系分布深,脅地輕,是理想的農林間作和農田防護樹種;最近研究發現,楸樹有較強的消聲、滯塵、吸毒能力,尤其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對土壤要求不嚴,花蕊具粘性,屬蟲媒花,花粉不受風力傳播,花朵、葉片落期短,對環境無污染,被列為環保樹種;2002 年,該樹種被聯合國世界健康學協會認定為“人類健康樹種”。
由于楊樹大面積吐絮會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淮陽縣從縣域實際出發,發展楸樹種植,近年來楸樹栽植已被廣泛認可,越發受到重視。作為全國有名的“楸樹之鄉”,截至2019 年春,淮陽縣楸樹栽植面積已發展到5 萬多畝,大有取代楊樹,成為第一大樹種的趨勢。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到廊道綠化、農田林網及項目造林中。為了確保造林成活率,提高造林質量,淮陽縣在楸樹造林過程中應用了滴灌技術,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滴灌是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水過濾后,經管網、出水管道(滴灌帶)及滴頭,以水滴的形式緩慢而均勻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種灌水方法。滴灌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高效農業生產之中,并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楸樹被歐洲投資銀行河南珍稀優質用材可持續經營項目確定為珍稀優質用材樹種之一,淮陽縣2016 ~2018 年3 年共植楸樹735 hm2。根據項目要求,結合淮陽縣實際,在楸樹造林中,全縣48 個造林實體253 hm2造林地實施了滴灌技術。筆者結合淮陽近年來實施的歐洲投資銀行河南珍稀優質用材可持續經營項目中滴灌技術的應用及造林樹種楸樹的生長情況,對淮陽縣楸樹造林地進行了定點監測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
通過調查發現,滴灌與其他灌水技術相比較,具有以下顯著成效。

表1 滴灌技術在楸樹造林中的應用對照
3.1 增產增收。表1 結果表明,以楸樹胸徑生長量為例,在造林當年6 月中旬調查時標準地比對照多0.1 cm;第2 年6 月中旬調查時標準地比對照多0.3 cm;第3年6 月中旬調查時標準地比對照多0.4 cm。從表1 還可以看出,在其它造林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應用滴灌技術后,楸樹各因子生長量普遍增長;楸樹幼林階段滴灌技術使用時間越長,增產效果越明顯。因為滴灌僅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區域土壤水分含量較低,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降低雜草與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競爭,防止雜草生長。采用滴灌技術后,土壤根系通透條件良好,通過往滴灌水中添加肥料,可以為土壤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分,使楸樹快速生長。
3.2 節水環保。由于滴灌水不在空中運動,不打濕葉面,減少了有效濕潤面積以外的土壤表面水分蒸發,故直接損耗于蒸發的水量最少,且土壤水分處于能滿足植物要求的穩定和較低吸力狀態,容易控制水量,可以比噴灌節省水35%~75%,不致產生地面徑流和土壤深層滲漏,有效地控制保護地內的濕度,使楸樹病蟲害發生頻率大大降低,也降低了農藥的施用量。
3.3 降低造林成本,提升造林成果。據造林大戶李振介紹,楸樹造林地使用滴灌技術,成本較低,每畝投資僅需100 元左右。由于滴灌僅濕潤楸樹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區域土壤水分含量較低,雜草不易生長,減少了除草用工。滴灌后,土壤根系通透條件良好,使林地病蟲害發生頻率大大降低,也降低了農藥的施用量,特別是對楸樹的根瘤線蟲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滴灌能夠及時適量供水、供肥,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使保護地產品供給質量大大提高,經濟效益顯著增加。
3.4 為水源少和缺水的地區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滴灌對地形和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滴頭能夠在較大的工作壓力范圍內工作,且滴頭出流均勻,所以滴灌適宜于地形有起伏的地塊和不同種類的土壤。
滴灌技術的應用對楸樹的生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結合近年造林情況,有條件的造林地塊均可實行滴灌技術,既可以達到節水環保、節約勞動力的目的,又可確保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