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加朝
(永勝縣生物產業技術推廣站 云南 永勝 674200)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是全世界,尤其是歐盟區、美國和日本極為推崇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療兼用的綠色食品。在我國,香菇、黑木耳、磨菇、金針菇、羊肚菌等被人們用作上等菜肴,素有“山珍”之美稱。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轉變,食品的生產逐步向綠色味美保健方向發展,食用菌營養豐富,是典型的無公害蔬菜,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市場供不應求,目前僅國內市場需求量就在300 萬噸以上,食用菌生產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
1.1 永勝縣位于云南滇西北山區,境內有“麗攀”線、“麗寧”線、“祥寧”線等主要干線通過,交通十分便利,東距工業城攀枝花市187 公里,西距麗江市101 公里,南距大理市289 公里,區位優勢明顯。隨著大永、麗攀、永寧高速即將建成通車,通過以上公路可方便、快捷的進行食用菌的收購和加工,到達昆明進行商檢后,產品再由323 國道經南寧至深圳口岸出口。種植基地有境內省道241 公里,縣鄉公路377.5 公里,鄉村道路1 609.3 公里,交通便利、快捷,光熱資源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環境無污染,野生食用菌分布廣,是食用菌生長適宜區,特別適合食用菌菌種的培育和基地的建設。
1.2 云南食用菌產業特色是以野生食用菌為主,占總量的92.8%,松茸、牛肝菌、雞縱、雞油菌等珍稀名貴菌占創匯值的67%,在食用菌出口貿易中居重要地位。據云南省食用菌協會資料顯示,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已經發展成為煙草及制品之后的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創匯產業。永勝縣是野生菌生產的主要地區,被列為云南省食用菌基地縣,結合林權制度改革,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是松茸、羊肚菌、塊菌、牛肝菌、雞樅等資源保護基地,是進行野生菌資源保護和原生菌人工促繁主要基地。
2.1 種植的食用菌品種較多,品種選育目前主要靠采集野生食用菌子實體經多孢分離或組織分離獲得優良菌株,再通過人工馴化栽培獲得。永勝縣人工種植的食用菌品種主要是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針菇、羊肚菌等。目前種植面積較大的是羊肚菌,永勝縣從2015 年引進羊肚菌開展試驗示范,永勝縣生物產業技術推廣站在2016、2017 年組織農戶到華坪縣交流、學習栽培技術,農戶逐漸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同時開展不同海拔種植技術研究,尋求適合永勝氣候的羊肚菌栽培技術。2017 年羊肚菌推廣栽培1 765 畝,產鮮羊肚菌230 噸,平均價格每公斤100 元,實現產值2 300 萬元;2018 年栽培2 360 畝,產鮮羊肚菌300噸,平均價格每公斤80 元,實現產值2 400 萬元;2019 年栽培2 430 畝,預計產羊肚菌300 噸,預計實現產值2 700 萬元。
2.2 永勝縣食用菌產業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野生資源,在政府扶持、龍頭公司帶動、科技推動下,短期內得以快速發展。永勝縣被列為全省40 個食用菌重點縣,2019 年食用菌產量5 200 噸,產值2.6 億元。其中野生食用菌產量3 400 噸,產值1.7 億元;栽培菌產量1 800 噸,產值0.9 億元。野生食用菌主要以牛肝菌、雞樅、松茸、塊菌等為主,主產區分布在永北、仁和、順州、大安、期納、東山、東風、松坪等鄉鎮。當地群眾特別是山區貧困群眾每年通過采集野生菌、人工仿生種植等戶均收入超過2 000 元。栽培菌主要以羊肚菌(人工種植)、香菇、平菇、金針菇、白參菌、黑木耳為主,到2019 年種植面積為 3 180 畝,其中羊肚菌種植2 430 畝,其他食用菌750 畝。
2.3 麗江中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著力于野生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出口創匯和市場開拓,開展技術研發,以食用菌栽培關鍵技術支持為核心,加速永勝縣食用菌形成產業基地。同時麗江中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大力加強食用菌栽培及菌種培育,積極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四川省農科院土肥所展開技術合作,技術共享,已掌握部分食用菌品種菌種培育技術,開展菌種規模化生產,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公司負責收購、精深加工和銷售,同時建立示范基地推廣種植,建設原料基地,逐步形成規模化推廣栽培。
2.4 麗江中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在云南野生食用菌主產區設有22 個收購加工網點,并延伸到四川、西藏的部分地區。公司生產的產品遠銷意大利、荷蘭、法國、瑞士、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產品在歐洲市場上久負盛譽。近幾年,公司出口的野生食用菌產品占云南省速凍品出口量的30%以上,名列全省同類企業之首。公司的出口創匯額基本占麗江市出口創匯總額的二分之一,并連續七年榮獲麗江市出口創匯先進企業稱號。2012 年加入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012 年公司新建的中源蘑菇科技示范園被云南省科技廳列入省級科技示范園之一。2017 年麗江中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在永勝縣公司基地生產羊肚菌菌種及營養袋,在永勝縣、華坪縣及其它地州發展種植了食用菌,2019 年推廣種植超過6 000 畝,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公司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確定收購的最低保護價,解決產品“賣難”及“價格不穩”問題。
2.5 永勝縣人民政府已同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合作成立食用菌專家工作站,每年縣財政拿出50 萬元作為專家工作站工作經費。食用菌專家工作站與麗江中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發食用菌栽培技術及產品,發揮食用菌專家工作站的技術優勢,重點解決永勝在食用菌產業發展方面的技術難題,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菌種研發,篩選出永勝縣不同區域海拔適宜品種進行推廣。同時對永勝的食用菌人才進行培訓,提升專業水平,為永勝縣食用菌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奠定科技支撐。食用菌產業已納入“十四五”發展規劃,規劃建設食用菌培育加工生產園,技術部門負責種植技術培訓,開展技術指導,公司負責提供菌種,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收購、精深加工和銷售,把原料基地作為公司的“第一車間”來抓,密切公司與農戶的聯系,最終使產業走上“產、供、銷、科、工、貿”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食用菌4 000 噸深加工廠一座;建設1 000 萬棒菌種生產園;建立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建設規模600 畝;推廣種植食用菌12 000 畝,其中羊肚菌10 000 畝,其他食用菌2 000畝。
3.1 食用菌不論是其生物學還是產業技術,都遠不及綠色作物那樣系統和深入,還沒有達到所有種類的工業化。即使是工業化生產的種類,其勞動密集型的要求仍不能改變,大量的勞動力成本遠高于其他行業,其高額勞工成本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3.2 對食用菌品種特點了解不夠,需要進一步開展試驗,總結不同品種對海拔、氣候的適應能力。食用菌種植技術要求高,在科技研發、運用創新技術方面投入少,在運用現代栽培技術、提高食用菌產量上難以取得突破。在新菌種培育和引進、種植技術研究等方面缺乏專業人才,在菌種培育核心技術上難以取得突破。
3.3 食用菌種植技術環節較多,種植成本較高,人工種植技術含量高,對種植人員文化、技能要求較高,技術推廣相對較慢。
4.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永勝縣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縣委、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縣級涉農部門、金融部門、稅務部門、各鄉鎮、龍頭企業等領導為成員,財政資金向食用菌產業傾斜。到2021 年,發展食用菌人工種植5 000 畝以上,產量達到3 000噸,實現收入1 億元以上。
4.2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麗江中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在以食用菌為主的人工種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是,其加工能力、菌種供應能力、專業技術人才以及配套種植技術等還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建議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開展技術研究,擴大菌種生產能力,保證菌種質量,加大菌種供應能力,降低菌種成本,生產成本同時下降,不斷加大生產加工能力,積極開拓市場。
4.3 完善配套種植技術。因食用菌人工種植技術含量高,同時受氣候影響較大,應成立以科研院所為依托,農技人員以及龍頭企業參與的聯合技術工作組,摸索適合永勝各海拔段氣候條件特點的種植技術,培育種植品種,同時完善配套技術,提高種植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