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花
(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 常州 213001)
近年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對政治話語的興趣日益濃厚,研究者試圖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析研究。隨著語言學被引入政治語篇,這一研究轉向了語言學視角。廉政話語,作為政治話語的一種,以國家作為言說主體,呈現國家視角,表達國家立場,進而建構社會現實[1]。廉政話語是一種在公共場合發表的非常常見和重要的典型政治話語,其目的是影響公眾或特定人群,具有勸導、人際、信息傳播等功能。然而,能否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能否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投身到黨的反腐倡廉的事業中來,這在很大程度中取決于雙方的人際關系。在此背景下,元話語成為語篇分析中的研究焦點。
元話語是一種常見的話語現象。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1959 年,語言學家Zelling Harris 提出元話語是理解語言使用、表示作者或說話人引導受眾理解語篇的一種方法[2]。此后,元話語這一概念便被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并研究。Williams[3]認為,元話語跟主題無關,是關于寫作的寫作,或關于話語的話語。Vande Kopple[4]也持有相似的觀點,認為元話語即是話語的話語,或者是關于語言素材,與命題的主題無關。Crismore[5]等人指出元話語可以用來幫助讀者提高他們對文本中所表達命題的判斷和理解能力。他們還進一步指出,作者可以通過使用一些語言手段來表達個人態度、觀點等,以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給定命題的信息。后來,Hyland 和Tse[6]明確指出了狹義元話語和廣義元話語的區別,狹義元話語體現了話語功能的構建,廣義元話語則暗示了話語表征的修辭手段以及話語結構和意義之間的組合效果。此外,Hyland[7]還強調了元話語是一種內省的表達方式。值得注意的是,Hyland[8]指出元話語過程也是一種強調人際意義系統的元語言機制,包括組織話語結構、傳遞作者的命題信息以及讀者期望。Hyland[9]認為,元話語有能力形成想法,并通過語言機制與讀者建立聯系。由此可見,元話語關注的是語言機制背后的人際意義,而不是特定團體中的簡單語言規則。
Hyland[8]結合前人的研究,將元話語分為引導式和互動式兩大類元話語,每類分別包含5 個子類別。引導元話語強調話語的組織,以引導受話人。互動元話語則更側重人際功能,它揭示了作者對命題信息和受話人的態度,從而有助于建立發話人和受話人之間的關系。Hyland 將互動元話語分為5 類:模糊語、增強語、態度標記語、自稱語和介入標記語。本研究將以Hyland 對互動元話語的5 個類別作為理論框架(見表1)。

表1 互動元話語
2.1 模糊語。表明作者意識到有可能出現不同聲音和觀點,采用模糊語以“保留對命題的完全承諾”,減弱對命題的確定性,諸如“可能”、“也許”、“一些”等。模糊語通過將命題信息呈現為觀點而不是事實來強調主觀性,從而允許對命題進行協商。
2.2 增強語。與模糊語相反,增強語允許發話人排除所有選擇,強調發話人對命題內容的承諾和肯定。比如“一定”、“必然”、“絕對”等。
2.3 態度標記語。表示發話人對命題的情感態度,而非認知態度。態度標記語“傳達了驚訝、贊同、重要性、義務、沮喪等”[9],如“令人興奮的是”、“很高興”、“非常重要”等。
2.4 自稱語。明確地提及發話人,通常呈現為第一人稱代詞和第一人稱所有格形容詞,比如“我”、“我們”、“我們的”等。一些特定的名詞指代發話人也是自稱語,這取決于話語的特定語境。
2.5 介入標記語。既可以直接對受話人發話,也可以喚起他們的注意力,或將他們作為話語的參與者,與受話人建立聯系,這主要通過讀者代詞“你”、“你們”、“親愛的朋友們”等詞來實現。
人際功能是系統功能語法中的語言的三大元功能之一,它體現了“語言表達社會和個人關系的屬性,包括發話人對言語情景和言語行為的各種形式的介入”[10]。人際功能靠使用語言來建立社會聯系,它允許發話人表達自己對某一命題的態度,并試圖影響受話人的態度和行為;發話人運用各種互動元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影響受話人的態度、行為,指導命題的解釋等。可以說,人際功能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互動元話語的交互過程。
本研究選取 《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11]作為語料進行個案研究,探討互動元話語在廉政話語語篇中的人際功能,以期進一步揭示廉政話語的互動元話語特征以及廉政話語是如何通過互動元話語實現人際功能。
3.1 例1: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保持黨的肌體健康,始終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黨風廉政建設,是廣大干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物必先腐,而后生蟲”。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2012 年11 月17 日
例1 中的增強語“始終”、“一貫”、“必然”體現出發話人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立場,也指出了腐敗問題的嚴重后果,對受話人起到警醒作用。與此同時也讓受話人感受到中國政府對于反腐工作的堅定立場。自稱語“我們”拉近了與受話人的距離,意指讓受話人介入語篇中,提醒受話人反腐斗爭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模糊語“近年來”“一些”具有緩和功能,減弱了話語中的確定程度,為話語的準確性預留了一定的回旋空間,體現出發話人嚴謹、適度的態度。
3.2 例2: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也是全黨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我們黨嚴肅查處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嚴重違紀問題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向全黨全社會表明,我們所說的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決不是一句空話。—— 2013 年 1 月 22 日
例2 中的自稱語“我們”既包含了發話人,又涉及受話人,“我們黨”意指黨是全社會的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介入標記語“全黨同志”和“廣大人民群眾”,引起受話人的注意力,既包括了黨員同志,也包含了人民群眾,引導所有聽眾積極參與到語篇中來。增強語“決不”體現出發話人的決心,增強了語氣,表明命題的可靠性和嚴肅性,展現出中國政府與腐敗現象抗爭到底的堅強決心;同時,也讓受話人更加堅信發話人表達的命題含義。
3.3 例3: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中央八項規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中央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2013 年1 月22 日
例3 中的態度標記語“繁重”傳達了發話人對于命題的態度,態度標記語與增強語“非常”一起加重了語氣,突出了任務的艱巨性和重要性。自稱語“我們”將發話人與受話人緊緊聯系在了一起,與受話人形成互動。值得注意的是例3 中的自稱語“我”明確提及自己,強調了發話人的身份,表達不管是誰,哪怕身份地位再高,都必須參與到行動中來。
3.4 例4: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們面臨的反腐敗斗爭形勢復雜嚴峻,一些領域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一些腐敗分子一意孤行,仍然沒有收手,甚至變本加厲。從已經查處的案件和掌握的問題線索來看,一些腐敗分子貪腐胃口之大、數額之巨、時間之長、情節之惡劣,令人觸目驚心!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塌方式腐敗”!——2014 年10 月23 日
例4 中的態度標記語“復雜嚴峻”、“一意孤行”、“觸目驚心”指出了貪污腐敗形勢的嚴重性,表達了發話人對命題信息的評價,展現出對于事態的關切、痛心、憤怒,使受話人感同身受。增強語“甚至”增強了語氣,突出了甚至之后的命題信息。自稱語“我們”則進一步將發話人與受話人緊密聯系在一起,意指這與所有人息息相關,以期受話人能對命題信息引起重視,引起警惕。
3.5 例5: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政治紀律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2013 年1 月22 日
例5 中一連用了三個增強語“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來表達發話人對命題的態度,突出政治紀律的重要性,以喚起受話人的注意力。增強語“必須”、“根本”則加強了語氣,表達了毋庸置疑的態度。
3.6 例6:要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責權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2014 年10 月23 日
根據例6 表達的命題內容,很容易看出以“要……”開頭的兩句話都省略了主語“我們”,完整話語即為“我們要以……。我們要全面……。”此處省略自稱語“我們”,主要是為了突出后面的命題信息,強調措施內容,省略使話語更加簡明有力,使想要表達的觀點更加突出。
3.7 例7:遵守黨的組織紀律,向組織報告,聽組織意見,很多問題就不會發生。一個人什么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2014 年1 月14 日
例7 中的問句“一個人什么時候容易犯錯誤?”前省略了“你們想想看”之類的介入標記語,直接用問題引起受話人的注意力,引發他們思考,同時,也讓發話人更加順暢自然地表達出想要傳達的重點內容,使受話人更易接受或認同發話人的觀點。廉政話語語篇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和正式性,省略這些介入性話語,直接用問題替代,可以使語篇更加正式有力。
互動元話語對于建立發話人與受話人的關系至關重要。態度標記語、模糊語和增強語幫助發話人建立了情緒和情態系統;自稱語和介入標記語的選擇決定了個人系統。在習總書記的廉政話語語篇中,增強互動元話語出現頻率較高,增強語可以幫助發話人與受話人建立聯系與互動,表達對語篇中命題的確定性,增強話語的說服力。同時,發話人用自信的聲音明確提出自己的論點,表達了堅強的決心、堅定的信念,展現出中國政府對貪污腐敗現象斗爭到底的決心。同時,也讓受話人倍受鼓舞,清楚地意識到貪污腐敗的嚴重性與反腐斗爭的迫切性。
自稱語“我們”、“我們黨”出現頻率也很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領導人在談及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策或措施時,往往會省略主語“我們”,突出關鍵命題信息。省略使句子更加簡潔有力。復數自稱語的使用可以將發話人和受話人形成一個整體,將發話人的意圖與社會公認的交際目的結合起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受話人支持發話人的觀點想法。介入標記語通常說來是指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及其變體形式“人民群眾”等,但在廉政話語語篇中,問題式介入標記語也值得關注。發話人時常使用問題式介入標記語來喚起受話人的注意力,使其積極參與到語篇中來,引發他們思考。模糊語主要是用來減少對命題的確定性,預留協商空間。廉政話語語篇中模糊語使用頻率并不高,這主要是因為發話人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代表著中國政府,減少使用模糊語可以讓話語更有權威性。態度標記語傳達了發話人對于命題的個人態度和看法,在廉政話語語篇中出現的頻率較低。廉政話語作為政治話語的一種,語篇較為嚴謹正式;此外,發話人代表的是國家政府,個人態度很少表達,僅在表達呼吁或強調嚴重性時才會出現。
元話語的使用不僅僅是一個語言問題本身,它對塑造國家形象、展示政府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助于提高政治話語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國家和政府的主導地位和影響力。互動元話語是政治語篇實現人際功能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發話人調動受話人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命題中來,引導他們理解所呈現的信息,有效了解發話人表達的命題內容。